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50年到1959年,从8岁到17岁,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  相似文献   

2.
从1950年到1959年,从8岁到17岁,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 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母亲也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她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饭,便可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3.
另一种母爱     
一次,我受命到农村搞低收入人口调查,在一农户的大门前,发现一名妇女正坐在一棵大树下,教她刚懂事的儿子识字。这显然是一位农家妇女,她穿着朴素大方,头发乌黑闪亮,平静的脸上掩饰不住青春的美丽,两只眸子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哿隆的是她在地上写“王”字让儿子认时,不是用手写,而是用脚丫夹着一根木枝在地上画。  相似文献   

4.
“小心开车,到家打个电话!”电梯口,母亲又像往常一样叮嘱妹妹。其实,妹妹回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车子拐两个弯就到。  相似文献   

5.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与此相对应的,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她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6.
人世间,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母爱是任何一种爱都代替不了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母亲”对“我”的挚爱,作者通过几件小事的描写,把伟大的母爱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体会这一种人间真爱呢?  相似文献   

7.
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  相似文献   

8.
小心开车,到家打个电话!电梯口,母亲又像往常一样叮嘱妹妹。其实,妹妹回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车子拐两个弯就到。  相似文献   

9.
应学校之邀,我欣然登上讲台,执教《慈母情深》一课。 《慈母情深》是一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的散文,讲述的是作者梁晓声在少年时代渴望得到一本心爱的长篇小说.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用龟裂的手指掏出了一大把毛票。毫不犹豫地把钱塞给“我”.作者深为不安.用这一块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瓶罐头.结果遭到母亲数落.尔后母亲又凑齐了一元五角钱。使作者拥有了平生第一本小说.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  相似文献   

10.
和妈妈并肩走在街上,心里却激烈斗争着:到底是问还是不问?母亲停下了脚步问:“怎么了?”我说:“走,快回家去。”说完,便拉着妈妈跑回了家。  相似文献   

11.
无论你在何地,她都给你最深切的关怀和牵挂;无论你在何时。她都让你肆意索取,却无需你任何回报;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她对你的爱始终如……·她就是我们的“母亲”。  相似文献   

12.
被困在暴风雪中的母亲为了不让襁褓中的孩子挨饿,用自己的鲜血给孩子果腹,因为在恶劣的环境下她已经无法分泌乳汁。但她知道自己的血液还没有凝固;在燃烧的烈火中,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搭建起生还的通道,以生命为代价,用坚强的意志拯救出最后一个孩子……这就是母爱,一种横亘古今,超越生死的伟大情感!只要生命不息,母爱便将永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数量,发挥多篇文章的潜在优势,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许多学校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探讨。作为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她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等群文阅读的策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呢,本期我们编辑了三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也希望更多教师,将自己独具特色的设计奉献出来,供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暑假学校启动了“与经典为友与智慧碰撞”的教师读书活动.快两年的时间里.学校新增教育教学类图书500余册.并要求55岁以下的老师每月都要撰写两篇读书笔记。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委托学校的两位老领导检查教师完成情况.两个月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了解老师、与老师进行心灵对话和向老师们学习的很好机会.  相似文献   

15.
德国有句谚语:“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篮的手。”而这双手正是母亲的手。母亲是生命之根,母亲是智慧之源,母亲的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不论相距多远,她总能越过千山万水,走进子女的心间,让子女感受到她的温暖和炽热,照亮前进的路。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得到两本2005年新创刊的杂志,刊名《阅读》,副名《小学双语学习》。从刊名不难看出办刊的宗旨:以“阅读”推进小学生的双语学习。创刊号封面上有一群欢天喜地的卡通人物,他们手里抓着、怀里抱着、腋下夹着人类文明的结晶——书本;旁边一只“大虫”从一部大书里探出身来……不用说,办刊者是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成为快乐的小“书虫”。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学习者、班级和身体的“阅读”不只是局限于课堂的时空,而应当由课堂延伸至操场、整个学校及其周边、家庭与整个社会,包含着师生的喜怒哀乐,希望、害怕与梦想。  相似文献   

18.
张剑虹 《文教资料》2014,(26):14-15
志贺直哉一生围绕着与父亲对立,经历了"排斥、纠葛、和解、调和"的过程。尤其是内心的纠葛几乎成了支配他青年时期的"一大精神课题",也是"人生戏剧的高潮"。为此,许多学者对其相关作品做了详细研究。然而,关于母爱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母亲的形象非常单薄。阅读《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后,发现他对生母的感情非同一般。本文通过剖析《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中他对生母的怀念和对继母的敬仰,分析他对母爱的渴望并把这渴望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察志贺直哉的心境。  相似文献   

19.
母爱     
刘宇锋 《少年月刊》2014,(10):19-19
老师经常敬我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她还告诉我们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可小小的我当时一直都不明白老师所说的含义。 稚嫩的童年时光迈着轻快的步伐悄悄离去,转眼间,我上五年级了。渐渐长大的我明白了“母亲”这一角色的艰难,明白了母爱的伟大。 升入五年级以后,我考上了学校的“培优班”,每天都需要家长来送饭。一天,我打开饭盒,啊!是大虾!好高档的菜,我也能吃上大虾了!咦?不对呀!我们家并不富裕,平时吃的都是白菜、萝卜,怎么今天吃上海鲜了?我转头问妈妈:“妈妈,你和爸爸吃的是什么?”妈妈笑了笑,没有回答。我继续追问道:“吃的什么呀?”“炖……白莱……”妈妈支支吾吾地说。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难点是引领学生感悟母爱,学会孝敬。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起先是随意一抱,发现母亲竟如此的轻,发现自己竟如此的不了解母亲……这一抱,抱出了万般感慨。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抱,好好地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一抱,抱出了动人的世间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