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谈五年制高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四个依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体现了语文课程新理念。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开展综合性学习应着重要抓好“四个依托”,即依托语文教材,实施拓展延伸;依托文化资源,培养人文素养;依托社会热点,开阔学习视野;依托专业教学,实现能力接口。  相似文献   

2.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语文课学时一般较少,而学生对语文实用能力训练有急需的情况,开设“实用语文”课程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选择。这就要求首先应当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深刻认识其对于受教育者职业人生发展的意义,然后再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实用语文”教育内容体系和创新的教学模式,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开拓提供有益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高职语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将“劳动·工匠·劳模”精神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是高职语文教改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在高职语文教师教学中渗入“劳动·工匠·劳模”精神的意识,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挖掘精神资源,构建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一体”评价模式,建立起完善的高职语文课程保障机制,注重将学生的精神需求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如何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语文”是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上个世纪80年代初,部分高校就已经开设,后来一些高职院校,也把“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定位和教学效能亟需反思。不可否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大学阶段,尤其在高职院校中,语文是偏重工具性,还是偏重人文性,抑或是两者并重,这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初衷主要是为那些上了大学而语文基础又较差的学生补课,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被轻视”与“定位不准确”问题有内在的联系。高职教育的“地位被轻视”会加剧社会公众“重学术、轻技术”的心理,进而加剧高职院校的“自卑”心理,“处危地而图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但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未能正确分析形势,把高职的不景气归因于“高职身份”,在办学过程中没有研究和遵循高职办学规律,导致“定位不准确”,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地位被轻视”。  相似文献   

6.
旧的教学模式还在充斥着高职语文课堂,最具趣味性、人文性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构建注重人文素质的高职语文课程是“人文日新”的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本身的需要。树立注重人文的高职语文课程理念,突出注重人丈的高职语文教学目标,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考试可检测教师“教”的质量,借以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也可检测学生“学”的质量,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进行查遗补漏。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出发,指出高职院校现行语文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厂系合作”教学模式下语文考试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办特色与创一流在高职院校中相当流行。文章从现实出发,就高职院校的“特色”与“一流”给予了相应的阐释。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高职院校“办特色”比“创一流”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以“高职语文”名称的确定为主线,提出高职语文的发展应该抛弃“大学语文”这样不恰当的称谓,以正确确定“高职语文”名称为先导。为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正名”的过程,是正确认识高职语文学科本质的过程,也是树立路标、确立高职语文发展方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到底怎么了? 首先是“语文”的含义并不清楚。“语文”是语文课的根本,含义不明,教学的内容目标就必然模糊,教学质量和效率自然难以保证。我这样说,可能会有人不同意,因为在他们看来,“语文”的含义是清楚明白的,我是在故弄玄虚,“危言耸听”。但事实毕竟是事实,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语文”一名,是叶老的首创。叶老对“语文”的解释最有权威性。下面引几段经常被人们引用的话:  “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之中小学语文课本。当时想法,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自此推想,似以语言文章为较切。文…  相似文献   

11.
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职“思政课”新课程教学方案将普遍实施。在新的平台上,如何完成教学内容的整合,将有待进一步探索。本考阐孝了高职“思政课”要突出高职的特点,提出了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论述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政治理论教学如何整合。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分析了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从高职教学实际出发,制定了“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按照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在职称评审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讨论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网德教育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位置 在普通中学,语文是作为“语数外”三大主要科目之一出现的,毕业会考、升学考试都将语文包括在内,而高职的办学经验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和教材建设一时难以形成自己的体系,面临的是“市场竞争”,而非“升学压力”.难免带有功利性。因此.在高职里.倍受关注的是专业课、实践课的设置和安排,认为语文课与技术培养并没有多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高职鲁迅作品教学突出鲁迅“立人”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现实中,一方面我们看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也看到他们身上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发掘鲁迅的“立人”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立人”思想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周丽 《现代语文》2006,(7):61-62
当中学语文教学各种形式的改革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时,高职语文教学基本上还是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参与性不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越来越感到无益又无味,本来就处于“边缘地带”的高职语文课程日益不受学生的重视。高职语文教学的出路在那里?笔者认为,出路就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这是高职语文教学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五专生”是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在招收“五专生”的高职院校,从主观上对这部分生源寄予厚望,并提出一个较高要求,把他们培养成“高职精品生”。但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要想提高高职“两课”的教学效果,就要统一对高职“两课”的认识,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实现教学重心的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并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20.
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符合高职语文课程“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能够适应高职学生的职业需求。本文从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实用性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为参考,将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分为基于课文的语文实践活动和有独立主题的各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两部分.并分别探讨了各部分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