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仁娜 《今日科苑》2010,(10):182-183
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给予参与者明确的阅读目标,并对参与者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参与者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交流阅读体验,让参与者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亚玲 《科教文汇》2009,(31):179-179,228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英语问读理解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阅读能力包括对文章的理解力和阅读速度两个方面。英语阅读中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有效提高闲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颜士州 《知识窗》2014,(13):54-55
我们都熟悉“过目成诵”“倒背如流”等成语,对具有这种非凡记忆能力的人羡慕不已,希望自己也能效仿。确实,人花在学习、掌握知识方面的时间实在太多了,而要掌握知识,先得观察、阅读,  相似文献   

4.
进入"速读"时代,报纸版面增加了,但并不意味着人们阅读报纸的时间延长,反而是每版阅读的时间减少.西方报业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崇尚风格简约的现代版式,避免复杂的花线、字体和底纹,总的来说就是其"模块化"思想.因此,强调报纸的功能化,对于报纸版式设计更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戳流言     
正"量子波动速读"可1分钟阅读10万字?流言: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在量子波动速读过程中,你只需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完全翻开,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并复述出来!真相:量子是能表现出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量子波动"只是物理学上量子的一种状态。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大概想包装的概念是:通过量子波动让头脑中产生动态影像,即通过物理学的概念让感知器官产生多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运用也更加广泛,这就难免在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求到学习者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同时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其中读,也就是阅读的能力,它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呢?以下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董军 《科教文汇》2012,(11):155-155,183
英语教学中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就在初中阶段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策略及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速读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23)
要学好高中数学,不仅要做做题,还要掌握"读听写"的应用,读就是阅读概念、符号与公式;听就是通过在课堂上的听来巩固自己的所学;写则代表着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表达,只要可以掌握好这三项能力,我们的数学水平即可得到一定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数学学习中的读听写能力训练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读书方法多如牛毛,归纳起来有十:1.从读书时出声与否来看:朗读与默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默读是朗读的发展。朗读时,“发声”这个能动因素和“耳听”这个被动因素同时刺激大脑,有助于记忆。同时文字经过耳朵的考验,才使人注意其音韵之美,因此读诗歌,最好用朗读。2.从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来看:泛读与精读。泛读注意面,解决“博”的问题;精读注意点,解决“专”的问题。泛读就是泛出专业门外,泛到百家门前,“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溶铸百家,撷采英华”。精读就是“聚焦”,攻其一点,步步深入。3.从读书的速度来看:慢读与速读。通常慢读与精读,…  相似文献   

10.
"读整本书"教学有不同的开展层次,其评价与不同的教学开展形式相结合。虽然评价本身并不直接影响学生"读整本书"的阅读能力,但是合理有效的评价模式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定的导向,辅助、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使其成为训练有素的"终身阅读"者。  相似文献   

11.
以阅读带动促进写作自古就是一条成功的作文之路。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读和写的统一。贯彻读写结合,才能更好地通过阅读培养写作所具备的各种能力,才能更充分地发挥阅读对写作的推动促进作用。笔者以为下面几点是读写结合的契合点,应该指导学生抓住:一、读前设想在读书之前,先对该书的主题、材料、结构等进行构思,暂且当一会儿作者。可以进行整体设想:如读一本小说,先读内容提要,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然后设想他性格如何?命运如何?有什么故事?结局如何?活动的社会环境怎样?等…  相似文献   

12.
正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阅读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为学生了解世界开了另一扇"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并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上阅读。一、搭建班级阅读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为何而读?为传承,道法自然。为厚积薄发,求索返璞归真的境界。为修性,格物致知,融会贯通。为事、为人、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阅读。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命承载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而能力的获得离不开阅读,我们的任务是通过阅读培养孩子们的读书能力和习惯。根据孩子们认识事物的逐步渐进的过程以及我们的教学规律我们总结出这样一种思路,即---读顺、读熟、读懂、会读这样一个思路。读顺,就是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顺,着重培养视读的广度和精度。读熟,就是学生不断的反复阅读课文,并且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认识。读懂,是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赏析,进而体会,从更深的层次理解课文的过程。会读,即能够用自己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够更好的掌握阅读各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07,(2):86-87
阅读可以使自己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这种气质,是日积月累的那种"书卷气"。这种"气"必须靠坚持阅读,才能慢慢积蓄而成。这种"气"散发着书香而不呆蛮。这种"气"从人的灵魂与血液里、从人的神情和眼底里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这种"气"是伪装不出来的,也是模仿不到的。这就是人世间最美丽的气息——"悦"读之美。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要想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考试中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老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呢?  相似文献   

17.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培养阅读能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一般将英语课程的教学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中,听指的是英语听力能力,说指的是英语口语能力,读指的是英语阅读能力,写指的是英语自主创作能力。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是紧密相关的,其中,通过对"读"的深入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活动的基础。1992年我国第一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的表述:“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阅读,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访谈的方法,了解到现在的中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存在着动机、兴趣、应试教育以及"快餐文化'的影响,要让学生适应知识、信息时代,提高阅读能力,就要明确阅读的意义,采取合理的安排,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名著阅读由"要我读"真正转变成"我要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