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阶段,分班是司空见惯的事,对新生入学后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已经有很多教育研究者探讨过,而对分班后可能出现的系列心理适应问题,则很少有人注意到。为了帮助学生走出分班后的心理泥潭,我们从学校、班级、宿舍层面构建三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保健员的朋辈心理互助功能。  相似文献   

2.
到几所本地较有名气的初中和高中听课、调研,听到一些对于语文教师的议论和评价.据对高中调研的数据分析,某些学校最受欢迎的学科教师中,语文老师所占的份额极小;而初中,不少学生,很不情愿被分到语文老师做班主任的班级,以致发展到学校分班时,一些学生家长千方百计找"门子",以躲开语文老师任班主任的班级.听罢这些,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初感气愤,继而吃惊,进而冷静下来,又深感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定然有深层次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小学入学分班是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再分配"的过程,开展从"平行分班"到"生态均衡"入学分班的实践研究,将家庭文化资本、家庭教养方式、兴趣特长与行为控制等要素纳入分班依据,建构"生态均衡"入学分班模型,保障资源"再分配"制度设计、操作过程和分班结果的公平与科学.分班模型具有一定预测与鉴别力,借助大数据可实现班级间发展指标的生态均衡分布."生态均衡"分班可有效缓解家长分班焦虑,增强家校信任,促进家校深度沟通,更有利于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学校和教师通过对数据的充分运用,可制定更为科学和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指导策略,提高学校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4.
郑友培 《考试周刊》2011,(74):230-231
一、主题与背景分班刚刚结束,学生开始进入新的班集体,新分班的不适应加强了对昔日旧友的怀恋,串班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已进入高二,对学校及周围的环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已比较熟悉,失去了高一时候对学校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以及对高中生活的憧憬.诸多因素使得高二年级管理比较困难,尤其是刚分班的班级,学生间、师生间的磨合还在进行,  相似文献   

5.
李霞 《学子》2014,(3):41-41
正高二文理分科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学生处于一个动荡不安,浮躁的时期,尤其是一些学生对分班情况的不理解,让他们处于一个情感低迷期,在这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好方方面面,这些情绪势必影响他们高中学习生活,甚而会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做好分班后学生的稳定势在必行。一、重拾信心构建和谐班级高中阶段是学生自卑感的多发期,自卑使学生怯懦、自我否定、害怕失败。高二文理分科后,有些敏感的,意志脆弱的学生,他们的耐挫折能力低下,受不得一点的委屈与挫折,  相似文献   

6.
教育主管部门明文规定:不得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等次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但时下,部分学校正悄然兴起另一种分班形式--根据"关系"进行分班.  相似文献   

7.
教育主管部门明文规定:不得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等次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但时下,部分学校正悄然兴起另一种分班形式——根据"关系"进行分班。一、如此分班借口多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阶段,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学生学习,对班级中的日常情况进行管理,保证学生学习情况良好。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的改变,高中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高中班主任以往的管理措施无法满足当前社会高中学生的管理要求,需要积极改进。一、进行个性化心理引导大部分"90后"高中生比"80后"高中时期学生的性格更加鲜明、张扬,现在"90后"  相似文献   

9.
我今年带的高二(10)班,是通过重新分班组成的一个新集体。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班级,因而在习惯作风上必然会有不同的差异。由于是一个普通班级,班级学生与重点班相比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后进生。加上高二阶段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很多学生学习目标很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积极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通过分析"以生为本"的含义,指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并且提出"以生为本"理念下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提高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增强高中班主任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遭遇问题:惊闻"鸵鸟"罢学2007年6月28日,原高二年级完成分班、新高三年级各班正式组建并开始上课的第一天。下午,我在办公室见到"鸵鸟"("鸵鸟"是我前两年所带班级的学生)的母亲正轻声和他的新班主任说着什么。  相似文献   

12.
坚持课改不动摇,不急于文理分班,不在时间上比拼,不盲目追难。刚刚举行的南京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确定南京高中将坚持素质教育、坚持课改,不盲目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会议认为,高一年级课改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高一第二学期不能仓促分班,从目前全国其他高中课改实验区已经出台的高考方案看,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很重视学业考试,过早分班不利于为学生的今后学业考试夯实基础。另外,江苏省高考方案尚未出台,如果出现二次分班对稳定教学将有较大影响。摘自《现代快报》南京高中高一不分班  相似文献   

13.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为了让学生公平享受现有的教育资源,解决新生入学择班、择师的问题,我校推行"阳光分班"方案。"阳光分班"重点考虑的是班级学生的性别均衡,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分班模式,保证了各个班级学生的质量均衡,体现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小学基本是按年龄分班,把相同年龄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级里实施统一教学,这种分班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也难以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这种班级授课,  相似文献   

15.
马存燕 《现代语文》2013,(4):159-160
第二语言教学要求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班测试,而在正式的分班测试前,要把学生预先分到不同的班级,测试才能进行。本研究根据分班测试的目的,从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几方面设计了一套自测题,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者对自己已有知识进行相对准确的预估,然后进行预分班测试,为正式的分班测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网络测试平台的建设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打散分班在教育理念上超越因材施教,作为小学分班原则可能在八个方面带来新的教育价值:第一,幼儿园升入小学的任何考试、面试都是无用功,本质上有害;第二,从语义上、也从教育实践中根本消解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家喻户晓的隐喻;第三,使得学生与固定教师相处短暂,学生没有充分时间被教师"确定地""毫无怀疑地"戴上"后进生"的标签;"后进生"概念从根本上被消解,"后进生"转化工作也从逻辑上被取消,"留级生"概念将淡化;第四,在小学教育中引入了更多真实、频繁的变化,给予学生机会在真实、具体的频繁变化中学习变化、习惯变化;第五,帮助学生从固定的小"朋友圈"中走出来,形成大的"朋友圈",使学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与陌生人快速熟悉,有珍贵的机会去快速认识和熟悉新朋友、新环境,使其能适应分工与合作的现在与未来;第六,教师资源分配将比"抽签"公平更加公平公正,学生向名师学习的机会更加均等;第七,旧的分班制度使学生成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人质",打散分班使学生不再是"人质"而获得解放;第八,彻底消解了家长择班动机。打散分班可能是未来中国小学分班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实施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其中对农村教育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农村地区教育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一些学校存在着"择班"问题,如有的农村学校设置重点班级,致使教育资源极不均衡,这对一些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那么在管理方式上就要推陈出新,阳光分班是近年来最新推出的一种分班理念,其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学生与教师进行随机分配,这有效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主要针对农村阳光分班的班级分层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高中课时最多、份量最重的课程之一。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数学,但每个学生都并非发自内心,愿意学习数学。目前,有不少学校在高中分文、理班或‘快”、“慢”班。不管哪一种分班,文科班或慢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即使在不实行文理分班或快慢分班学校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偏文科型学生学好数学的问题。学生的个别差异是确实存在的。尤其在高中时期,学生不同的兴趣爱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四所高中试点"无班级管理模式",即必修课选课走班改革,顿时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有人称试点为"高大上",原来的班级制度则戴上了"土鳖"的帽子,因为在高中就开启了大学模式,也让人找到了欧美高中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影子;很多离开校园多年的人感叹,"同桌的你"要成为过去式了吗?(2014年1月10日新华网)首先得明白一点,"无班级管理模式"并不是浙江高中首创,而是从美国舶来的。教育规律是相似的,"无班级管理模式"在中国行不行得通,我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尤其是对于高中班级而言,更是和整个班级的状况和质量都有着直接关系.因此高中班主任如何通过良好的管理来约束学生行为并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就成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有的班主任采取宽松的管理方式来鼓励学生自由发展,也有的班主任通过严厉的方式来督促和监督学生的行为,本文当中则对这样两种管理理念进行整合和协作,通过宽严相济的管理艺术来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