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2年12月23日,我在河北邯郸等候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马明的到来,他要来这里看望马万水工程队的老工友. 时已正午,人尚未至,也无来电.我拨通了马部长的电话,意欲询问行至何处.但两次都无人接听,再要第三次时,有人接了但不是马部长. 我被告知:"马部长去不了了,我们出事了!" "怎么了?" "我们在路上出车祸了." "没事吧?" 电话那头声音哽咽:"马、马部长走了,他已经走了!" 我头脑嗡的一声,顿时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2.
某天中午,办公室里静悄悄,正当众人闭目打盹之际,平地惊雷响起一声怒喝--"你给我闭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发声的不是公司老总,而是一位平时温文尔雅的女同事. 仔细听,原来她正在电话里向快递公司发飙--说好昨天下午送到的急件,客户今天还没收到,你到底有没有诚信!你给我shut up!你的谎言什么时候有个完?Shit!世界上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公司……"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是借用文字表达新闻事实的过程.这中间,有的人借用了"一马车"的文字,表达出"一箩筐"的新闻事实;有的人直接用"一箩筐"的文字,就表达出"一马车"的新闻事实;有的人把简单的事情用"兜圈子"的表达方式把读者弄糊涂了;有的人把复杂的事情用简洁的文字表述清楚了……新闻写作,"拖泥带水"不是本事,"化简为繁"不是本事.真正的行家里手,则能够"举重若轻","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4.
一个居士朋友去新华书店,回来抱怨.他挑选的书有一本定价拖了5分钱的零头,总款81.65元.售书小姐说:"八十一块七."居士冒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是八十一块六呢?"  相似文献   

5.
天津"狗不理"包子名扬天下,但吃过的人却很少赞不绝口,回头客更是寥寥.为什么?这和它早已不是当年出名时的包子有关,"狗不理"徒有虚名了. "狗不理"的出名,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 首先是它独特的制作方法:一是骨头(或鸡)汤和馅,使各种原料佐料融为一体,鲜美可口,油而不腻;二是用半发面("一拱肥"),即面发酵后一见肥花拱起即用.这样蒸出的包子托油、不掉底、有咬劲;加之选料讲究,因此成为包子一绝.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一些电视新闻报道经常让人感觉有一种"端着"的味道.何谓"端着"?乃端着架子也.这里所说的"端着"倒并不是说某位官员端着架子,而是我们的新闻在报道中帮官员端着架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从"大包干"开始.当时,当于"大包干"的报道铺天盖地,主调就一句话:一包就灵! "大包干"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大包干"是不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大因素?采访农村,观察农村,接触无数个农村致富的典型,我的结论是:引发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不是"大包干",而是逐步放开和逐步成熟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改变了农村,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报业将死"的声浪以后,如今又重定调儿:报业气数未尽,仍有活力.<经济学人>今年6月的一篇文章称"报业已经逃脱灾难"(Newspapers have escaped cataclysm),回生有术.  相似文献   

9.
孙家正 《出版参考》2006,(29):34-35
匡老辞世后,我去看望匡老夫人丁莹如教授.她向我讲述了匡老病重之际仍然牵挂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些情景.我对她说:"匡老是为'评传丛书'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许会活得更安逸一点,更长久一点;然而,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就不会如此充实,如此的有意义."丁先生轻轻地叹了口气,答道:"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神圣的消解     
报载(大意):"文革"伊始,侯宝林先生被打成"黑帮".一天,他穿着黑色长袍被押上台.造反派高喊:"打倒侯宝林!"侯宝林便趴在地下.造反派斥问:"谁叫你趴下的?"侯宝林回答:"你们不是喊打倒我吗?我不打就倒,响应你们呀!"台下一片哄笑.  相似文献   

11.
巩俐在回答记者提问10年后与张艺谋再度合作时对张的印象时说:"他变得更平和了,那个平和代表了一个人的自信,就是他的自信程度让他不会去随意地说话或者发脾气或者有一些不满的东西"。以此反思人格塑造:我认为"平和"是人格的一种高境界, "平和"不是没有性格,不是没有锐气,不是没有激情。"平和"恰恰是包容了性格、锐气、激情的智慧与力量的体现。以此反思办报:有些报纸就不"平和",总想到扯眼球、冲击力,一个个黑标题就像一根根棒子,生生砸在别人脑门上。刺刀见红的抨击,赤裸裸的呐喊,其实是不自信、没有力量与  相似文献   

12.
"规模战略" 在经营领域,熟悉这个故事的人一定很多.它说的是,曾经有两个外国人想到中国来投资,其中一个看到中国的投资环境不是很好,准备打退堂鼓.另一个则完全相反,他说:"自从我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我就兴奋不已.你想,中国有十多亿人口,如果你能从他们每人的口袋里掏出一块钱的话,你想那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营销中的"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在一次演讲中说,不知道大家为什么把他看做一个国学家,一个哲学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许多的徽号,他殊不敢受.因此,他郑重声明:"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梁先生之所以说自己是"问题中人",是因为他一生都在留心问题,然后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有问题占据在他的心里.诚如他所言:"虽问题有转变而前后非一,但半生中一时期都有一个问题没有摆脱,由此问题移入彼问题,由前一时期进到后一时期.从起初到今天,常常在研究解决问题,而解决不完,心思之用亦欲罢不能,只好由它如此."这就是梁漱溟所走的一条路,在问题中成就今天的自己.  相似文献   

14.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面临的各种灾难和故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果说"千年虫"事件和"9.11"事件引起了国内对灾难恢复的关注的话,那么2008年我国的特大雪灾和特人地震则使我们深刻意识到--灾难近在咫尺,容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新闻生硬,是党报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通病.一写到工作就是"抓",有一篇反映某项工作的报道一连写了四五个"抓"字,什么"狠狠地抓""坚决地抓""反复抓""抓反复";一开会不是"强调"就是"指出":什么"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一报道经验就是"提高认识""政策到位""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这事儿如果不是弄到网上,估计还要"挂"着,不知道挂到猴年马月.因为网友的一篇博文,在号称全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福建龙岩市,最近曝出了个"最牛公务员":9年没有上班的江进祥,工资照领不误……初听似乎这公务员是挺牛的,一定有什么天大的背景靠山,在那里挂名吃空饷.  相似文献   

17.
吴锋  程忠良 《今传媒》2007,(7):22-24
"三农"报刊发行有没有市场?能不能实现赢利?这不是靠传统的发行观念所能解决的,也不是靠通过城市发行经验所能推导出来的.中国有8亿多农民,在农村常期居住(没有离乡)的有近4亿多人,这个市场谁都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403-444)在著名的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中讲了一个故事,说东晋的蔡谟(他因被授以司徒,坚不肯就而被免为庶人)在江南见到一种状似螃蟹的蟛蜞,弄来烹煮了吃,吃后腹泻大吐,狼狈不堪.他后来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谢尚.谢尚说:"阁下一生劝人博学苦读,自己却连<尔雅>也未读透."他的意思是指<尔雅>中本有"蟛蜞"条目,说明那不是螃蟹,是吃不得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圈里,常可见两种人:一种人,手头似乎有写不完的素材,稿件频频见报;另一种人,老觉得没啥可写的,常找领导要"题目",甚至手抄改编现成东西.人们管这种人叫"穷"记者,而称前者为"富"记者.  相似文献   

20.
3月11日,中国的近邻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灾难,除了向灾区的日本人民祈福平安外.长江日报作为一家媒体,更有一种职业使命感:出发去日本,因为新闻在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