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价值观均被列为课程的一级目标。为理解和达成这一重要目标,十年来,我国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和历史教育研究者作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学生应从历史课上得到什么?—历史目标教学质疑●程昌远拜读吴绪金、陈坤香老师《中学历史目标教学初探》一文(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6年第7期),获益良深。诚然,缺乏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的确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该文介...  相似文献   

3.
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分别简称“初中课标”“高中课标”),都把“方法”作为历史课程的目标之一,并将其与“过程”目标搭配组合,构成中学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的第二维目标。历史课程标准是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权威性指导文件,因此,方法问题自然也就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丽 《考试周刊》2011,(82):165-165
在新课改中如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是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历史教学的最初也是最终的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如下问题:(一)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目标,忽视其他目标;(二)不能以内容目标代替教学目标;(三)不能忽略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融合、教学策略的选择;(四)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五)针对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状况不断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都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作为课程目标.此目标在历史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既是重要目标,我们当然要努力去实现。  相似文献   

6.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经过10年一线教师的实践,各级专家的修订、审议,2011年3月,形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义务教育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将作为我们教师今后在一定时期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正>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定基础”,强调了“学习力”的重要性。核心素养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目标,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源头动力、指引教学的前行方向,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中心思想,探索提升初中生历史学习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理论探索的初步收获 笔者对历史学习过程与历史学习目标关系的探讨,始于2000年~2001年之交,当时写成《历史教学过程新探》一文,并于2001年10月发表,2002年收入《历史教育新探》文集之中回。在该文中,笔者提出并初步论证了“过程即目的”这一论断。2004年秋。为向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年会提供交流论文,又撰写了《“过程即目标”简论》一文(发表时改题为《“过程即目标”论》),对历史学习过程和历史学习目标的关系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把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目标。这一目标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拟从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以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为例,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可否认,由北师大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较好的体现了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的基本要求,其一是体现了本课程的特点: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其二是体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特征:即主题性,自主性,过程性、体验性、应用性,团队性和反思性。其三是体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相似文献   

11.
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都将“态度”作为历史课程的一级目标。我国历史教育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新理念。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目标,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但上述两个“标准”都未对“态度”加以界定,其所列“人生态度”“科学态度”等也说不上是该概念的周全外延。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的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和实现以上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学生能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等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达到一定的水平。然而,笔者教学中发现,农村学生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欠缺。  相似文献   

14.
杨嫱 《天津教育》2023,(29):165-167
<正>本文以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为目标导向,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历史课标》)中的课程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要依据,探讨了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将微课技术应用于课前导学、课中助学与课后促学三个维度的策略,旨在通过对初中生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形式的创新,切实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人文性、思想性与综合性特点,驱动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一、微课技术于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课程标准教学》(历史)中明确提出:“‘学习要求’主要是指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任务。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主,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刘岩 《政治课教学》2010,(1):62-64,F0003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是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第一课。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规定,结合学生实际,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实践活动;(2)感悟马克思的精神,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社会是为实施公民教育而设置的综合课程。它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如《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所指出的那样,“承担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8.
刘秀丽 《考试周刊》2011,(10):155-156
河北省高中课改进行了一年多,这一年多的历史教学我都是在摸索中走过来的,期间反思多多,收获多多。最大的感触是: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效,历史教学必须符合课改大纲要求。否则白费力气,且又耽误宝贵时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9.
恰当使用多种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课程教材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历史新编教材(沿海地区版)《义和团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我极措教学需要和现有条件,将投影、幻灯、录象等电教媒体交替使用,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效能,实行视听结合,动静和问,配合传统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我的具体做法是:(一)绘制投影复片、有效演示历史空间变化和一切历史事件一千f,义和团运动也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为了再现历史空间,课上演示地图是不可少的,课文中原有《义和团运动形势图人是将整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汇…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纲要》第五章《历史和公民》的重心是探讨历史教学与公民教育的问题。本文拟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对《历史和公民》中的《发现民主》学习单元之“人权”一课教学设计作一简要导读,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我们对教学设计的理解:(1)历史情境的创造性设计;(2)历史素材的娴熟使用;(3)探究性问题的设计;(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隐性渗透。与此同时,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