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原华夏族来说,岭南自古就是越族的聚居地.秦始皇略取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郡三郡,郡下设县,岭南越族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秦末汉初,秦将赵佗击并桂林、象郡,建立了岭南地区第一个地方封建政权——南越国.  相似文献   

2.
(一) 海南的有史文化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海南古属构越之地。秦始皇征服百越之后,设置三郡,即桂林、南海、象郡,海南岛是象郡的边陲。尔后,汉武帝、梁武帝(晋代)、隋炀帝、唐太宗(贞观五年)、宋元明清均在海南设有行政机构,委派朝廷命  相似文献   

3.
<正>赵佗(?-前137),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他是秦末汉初南越国的国王。南越,相当于今天的岭南、两广一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赵佗任南海郡的龙川令。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烽烟四起,秦朝政权风雨飘摇。时任南海尉的任嚣病重,他把赵佗召到床前,表达了趁秦朝大乱,依靠南越地理优势建国的想法。并让赵佗代理他行使南海尉的职权。不久,任嚣死去。  相似文献   

4.
导言 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石器时代,香港地区就有中国先民在此居住与生活。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分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香港地区属于南海郡的番禺县,从此香港便正式纳入了中国的行政版图。近代以前,其文化教育与内地无异,实行科举制度,读书人所习者不外乎子曰诗云,以致仕为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教科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中这样讲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同时 ,课本所配《秦朝疆域图》两处提及南海地名 :一是秦朝设立的南海郡 ;一是中国南部海域南海。那么课文中涉及疆域的南海是何指呢 ?查《辞海·历史地理分册》[南海 ]条 :“秦置南海郡 ,海疆实临南海 ;西汉后东海方位既别有定域 ,南海名称才用以专指今南海。”由此可知 ,教材中提及的秦南端疆域之南海当为南海郡。加之 ,远古时代人们没有“海权”概念 ,很少把海域纳入自己的版图范围 ,因而教材中的“南海”当为“南海郡”无疑。…  相似文献   

6.
在”六王毕,四海一”的大好形势下,秦始皇又北伐匈奴,南取百越,为中国的大一统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就南取百越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南取百越的时间 《史记、南越传》说:”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这是根据“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推算的。故《集解》徐广曰:“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岁乃平  相似文献   

7.
一、琼崖体制变迁琼崖的开发,同其归属与体制关系极大。海南在远古的时候,是一片荒凉的地方。增耳。是海南岛最古老的名称。相传黄帝的儿子有12个姓,其中叫高统的儿子生了禹疆,取姓任,乃增耳之国。这虽然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一则传说.描述得活龙活现,但炎黄子孙早就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令人确信无疑。先秦的时候,海南没有任何政权机构。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设置了桂林、南海和家三个郡,海南岛虽和广西南部同属象郡,但岛上实际仍没有什么政权机构。秦末,赵论接任南海尉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自立南越武…  相似文献   

8.
桂林以山水明秀见称于世人,因之桂林的名称几于无人不知。但古代的桂林,并非今的桂林,而且又有桂林郡与桂林县的区别,疆域和方位,各不相仝。讲习历史的人固然须要考证明确,即对一般人士来说,也不可不为之深辨。否则往往把古代的桂林当作今的桂林,把别一个桂林当作这一个桂林,就会犯很大的错误。我最近参加编写桂林史的工作,对于桂林市建置沿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因而把古代的桂林郡与桂林县的历史也顺便为之分别考证,现在把它整理出来,写成这一篇文字以供大家研讨。广西在古代为骆越地方,据顾炎武郡国和书所说,春秋时属于越国,战国时属楚。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于公元前四一二年(秦始皇帝三十年)略取领南诸地,建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桂林的名称实始于此。据唐书地理志所载,“江原多桂、不生杂木,故以为郡名。”及秦灭亡之后,赵佗据有领  相似文献   

9.
一、国力和民心是实现香港回归最重要的历史条件 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香港地区的记载。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首次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赢政皇帝派大军南下,在岭南戌边、开垦,实行统治,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于当时的南海郡番禺县;之后历经汉、晋、隋、唐、五代、宋以至于明,这个地区曾先后隶属于东莞郡宝安县、广州府宝安县、广州府东莞县。增城县管辖。明神宗以后,隶属于从东莞划出来的新安县(后又改称宝安县也就是今日的深圳)。  相似文献   

10.
一、古代历史上的香港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使用新石器和陶器的我国先民在香港地区居住、劳动、生活。从公元前214年起,香港就一直处在我国历代王朝所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有效管辖之下。秦始皇在完成中国统一大业以后,派大军南下,在岭南戍边、开垦,实行统治,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并移民50万进行开发。香港隶属于当时的南海郡番禹县;之后历经汉、晋、隋、唐、五代、宋以至于明,这个地区曾先后隶属于东莹郡宝安县、广州府主安县、广州府东美县、增城县管辖,明神宗以后,隶…  相似文献   

11.
贾谊的《过秦论》中有一句话,“適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適戍”的含义,课本注解为:被征发戍守边疆。这样解释比较笼统,没有把“適”的意思解释清楚。笔者不揣浅陋,略陈拙见。“適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如下记载:“三十六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以適遣戍。”“以適遣戍”的说法后来就概括为“適戍”。有关“適戍”的具体情况,《汉书·晁错传》记载了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2007年版,第8页)说:“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秦始皇下令烧毁所有《诗》《书》等诸子百家书。”笔者对此产生了疑问.秦始皇“焚书”的范围不仅仅是诸子百家书.教材没有详列也无可厚非。但是单就焚烧诸子百家书而言.是否真的烧毁了“所有”呢?  相似文献   

13.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同谪)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徙谪实之初县。”这是“谪戍”制度在秦代历史上首次出现。其后,始皇三十四年、三十五年、三十七年屡有谪发(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越绝书》卷八)。汉人晁错总叙其制说:“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扬粤,置戍卒焉……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  相似文献   

14.
1.利用地图复习历史基础知识 一幅历史地图,往往反映了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复述教材内容,既可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又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利用《秦的统一》图,可复习秦朝的民族关系(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徙民实边;筑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南攻越族,开凿灵渠,统一珠江流域,设桂林、南海、象郡,移民50万与越族杂居,传去铁器耕作等先进生产技  相似文献   

15.
杨丽欣 《中学文科》2009,(15):121-122
“桂林”一名,最早见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那时,秦在广西境内设桂林郡。从秦朝到隋朝的800年间,“桂林”这个名称,一直“居无定所”,先后在贵县、象州、柳州、武宣四地流动。公元621年唐朝恢复桂州总管府,桂林被设为桂州州治,在行政上称为桂州,但在众多诗人文士笔下已称为“桂林”。此后,桂林这个古老的名称,才在今桂林永久“安家落户”,成为今桂林的专称。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千余年。  相似文献   

16.
当今流行的几种权威性中国历史地图集对秦汉时期岭南区划的画法有错误.秦代建立的岭南三郡的疆界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的疆界并不重合;桂林郡郡治不在今百色;象郡位置南端应在北纬13度线的今越南中南部,北境在今贵州东南部.西汉的象郡即秦象郡的北部,南境在今中越边境线稍南,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市.  相似文献   

17.
“桂林”一名,最早见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那时,秦在广西境内设桂林郡。从秦朝到隋朝的800年间,“桂林”这个名称,一直“居无定所”,先后在贵县、象州、柳州、武宣四地流动。公元621年唐朝恢复桂州总管府,桂林被设为桂州州治,在行政上称为桂州,但在众多诗人文士笔下已称为“桂林”。此后,桂林这个古老的名称,才在今桂林永久“安家落户”,成为今桂林的专称。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千余年。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在公元221年统一中原之后,向南部地区发动了猛烈进攻。贾谊《过秦论》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一段民族融合的历史:“及至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课本注句中之“百越”谓:“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相似文献   

19.
谪戍制是秦始皇、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的一项边防措施,是秦汉兵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史料的简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试就秦汉谪戍的起源、发谪的原因以及被谪者的任务,待遇等谈些看法。一、关于谪戍制的起源《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曾“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邵、南海,以谪遣戍”。这是文献材料中有关谪戍问题的第一次明确记载,由此谪戍制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中有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对“百越”课本上注为:“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桂林、象郡”文中则注释为:“在现在广西壮族自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