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亚男 《天津教育》2020,(24):123-124
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取得共识。幼儿园作为最基础的学段,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幼儿园课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责任也是使命。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与课程实践中,我们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编织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例,通过对传统文化环境的创设、内容的选择、形式的丰富、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阐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青海教育》2014,(4):1-1
教育部近日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根与魂。如果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总纲"出发,就很难建构语文学科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就不能纲目分明地积累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语文学科有内在的课程规定性,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我们要按照语文课程规定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传承规定。课程"规定"才是语文学科的传承起点。  相似文献   

4.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多种形式,多措并举,而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有效载体。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能的传承",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邹凌梅 《现代教学》2014,(12):12-12
毋庸置疑,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命脉。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学校,而课程的设置是突破的关键。当下,中小学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处于模糊不清的探索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浩瀚,在我们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课程内容应有不同的选择,从而实现有序推进。我们在制订课程内容时应有一个大方向,国学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应融合提炼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以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所在。当前高校推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逻辑思路与国家顶层设计是基本一致的,但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将会制约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鉴于此,唯有正视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有效改善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容乐观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信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国家和 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而实现传统文 化继承与发展实施途径就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本文针对幼 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教学实践提 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概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上具有同一性;“概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上具有一致性。“概论”课是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把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大学语文"课程作为教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同样肩负着这一光荣使命。将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符合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也进一步完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基础及课程群。与此同时,在大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材内容等几个方面入手,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要内容,加强课程建设,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及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民族传统美德的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成果。加强对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赵子嵩 《学周刊C版》2021,(15):189-190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学习任务群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文化传承与发展是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任务。故从学习任务群背景出发,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以期对初中生的文化教育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家,传统文化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去。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当前具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地位在新时代越发重要。叶圣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叶圣陶将培育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实现中国人和中国的现代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经典名篇名著、传统技艺、文物古迹及其背后蕴藏的精神意蕴、道德修养、思想观念、民族智慧、审美志趣,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批判性继承、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叶圣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涵盖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类型,关注到了不同类型教育内部的层次架构。叶圣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科布局、课程标准制定、文言的教法等确立了基本范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时代为观照,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融合;以创新为指引,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坚持让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在提升个人修养、促进民族发展、实现中国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传承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学科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国家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民族性和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的凸显,以及对西方文明的文化反思,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以此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成为中华民族的选择。目前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目标存在传统与现代简单对立起来的倾向,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过于注重古代典籍和汉族文化,在教育形式上过于注重模式化和形式化等问题,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及其现代表征缺少深刻的认识和评价,致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尊重文化发展的规律,又要尊重其自身的教育规律,二者缺一不可。因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化要求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统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显性方面与隐性方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强调文之所"化",构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场。  相似文献   

18.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分析阿克苏教育学院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分析影响职业院校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从营造良好风气、开展文化教育、提高教师能力、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个方面,提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的可行性建议与对策,以期为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教育中有着巨大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对中国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从小开始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并且能更好地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和法治课程相结合,带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