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今,用方言播报地域新闻的栏目,在全国各城市电视台正如火如荼的创办发展。方言品牌的形成和生存,正是找准了自己的目标观众,明确了服务对象,了解他们的需求。尤其是强调重视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本土特色、本地受众的深入调研,大胆探索节目创新,培植起原创能力,从而提高频道的品牌效应。论文针对宁波近年来创办的几档电视方言栏目的有益经验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章蕾 《视听纵横》2003,(5):70-72
化类栏目在电视台整个播出时间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宣传教化和娱乐消遣作用不可低估。办好化类栏目,显现其人特色,是电视台赢得更多受众、树立自身形象、提升自身品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姜荣 《视听纵横》2009,(6):32-34
我国内地的电视情感谈话类栏目的诞生是在二十世纪末。电视情感谈话类栏目在诞生之初,往往仅叙述事件本身,为观众追究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事情的原委则戛然而止,时常以观众的愤愤不平或痛哭流涕为结果,没有更深层次地解决问题,不失为一种阶段性的遗憾。  相似文献   

4.
收藏热的持续升温,引发了电视收藏类栏目的火爆,从2000年至今,全国各电视台的收藏类栏目由一两档发展到如今的近40档,这样的趋势也引发了不少现实问题。本文以天津电视台收藏类栏目为例,探求收藏类栏目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滕朋  黄蓉 《新闻前哨》2006,(12):57-58
在民生新闻热后,电视方言新闻节目开始走红,经过快速发展,仅四川成都地区方言节目就占总节目比例的四十分之一,且此比例还有扩大之势。2005年以来,在江、浙地区,方言节目更是增幅巨大,以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为龙头,迅速扩展到地市级电视台。高收视份额是方言新闻节目被频繁复制的关键,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全球化和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的今天,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的地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大众媒介都涌现出不少方言类节目,对维护地域文化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武汉方言广播节目《好吃佬》为例,从提升文化地位,增强文化自豪感,为地域文化提供传播阵地,增强地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地域文化拥有多样化传播手段等方面,分析了该类节目对地域文化安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言类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台发展自身的重要武器。方言类民生新闻热播主要出自以下原因:栏目定位精准;栏目主持与包装的娱乐化;符合受众潜在的方言需求。方言类民生新闻栏目健康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社会责任感,扩大舆论影响力;注重媒体的人文关怀,加强传播的贴进度;注重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媒体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竞争激烈的今天,作为弱势的地方电视台兴起了一种新策略——方言民生新闻。目前表现较为突出的方言新闻有杭州西湖明珠频道新闻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栏目开播后,5周之内排上当地收视率排行榜的前10名,两个月内蹿到榜首;宁波的《来发讲啥西》也在短时间内跃居当地收视第一。《阿六头说新闻》《来发讲啥西》是通过富有生活气息和个性的平民形象使得这类新闻栏目更接近于大众的审美习惯。方言民生新闻自推广以来,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赢得了受众的喜爱,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方言的应用延缓了推广普通话的进程;2.方言民生新…  相似文献   

9.
龚小平 《新闻窗》2007,(4):27-28
随着电视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顶着各种各样的非议,电视方言节目方兴未艾,在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东北的《东北一家亲》,湖南的《一家老小向前冲》,陕西的《都市碎戏》,重庆的《雾都夜话》,贵州的《天天摆故事》等等。方言节目从电视短剧、栏目剧发端,逐渐发展到方言译制外语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徐迅 《视听纵横》2007,(3):61-63
目前,各种方言节目已经成为各地方电视台一种颇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式。可以说,只要打开电视屏幕搜索频道,就能看到不同的方言节目,有新闻类的、综艺类的、还有访谈类的。以浙江省为例,就有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温州电视台《百晓讲新闻》、宁波电视台《来发讲啥西》等等。这些方言节目几乎每个在当地电视台的收视率都名列前茅,市场份额也是数一数二。  相似文献   

11.
陈斌 《新闻世界》2010,(7):120-121
近年来,方言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并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本文分析了电视方言节目的成因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玮 《声屏世界》2005,(7):41-42
栏目专业化要求栏目定位和形象包装相对专一、统一,突出个性和特色,以某一固定收视人群为服务对象,从微观到宏观实现栏目内容的专业化和专业内容的丰富性。其特征主要包括:特定的、明确的目标收视群体,特定的、相对专一的内容及与之统一的、个性化的风格、以及品牌意识与经营运作观念。  相似文献   

13.
陈文杰 《视听界》2014,(3):87-88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以较为单一的视角,为观众提供自采信息以及包含在事实之中的观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视媒体逐渐从龙头老大的自尊中放下身段,由"独家发布"到"利益共享",于是出现了基于电视平台的资讯类栏目,比如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和央视的《朝闻天下》,为观众呈现来自互联网的文字、图片。由于观众群的细分和受众的收视惯性,电视资讯类栏目在各级各地区的电视频道中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冯昱开 《新闻窗》2010,(2):88-89
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设进程中,电视法制节目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逐步走向成熟和繁荣。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今日说法》栏目,将电视法制节目正式推上电视荧屏。此后,电视法制节目一路走红,迅速发展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电视法制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等等。2008年,  相似文献   

15.
陈亚丽 《新闻窗》2008,(1):35-36
近年来,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各上星电视台和城市电视台保持较高而稳定的收视率,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各方褒贬不一。怎样看待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首先要明确,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坚持推广普通话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明确规定:在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允许使用方言。因此,对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认识,不能笼统地认为它是低俗献媚、格调低下,应该看到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是观众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极具地域文化个性,极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其表述方式经过数百年的锤炼已经形成固有的模式,但是,正因为戏曲被模式化了,其表述方式就受到了局限,尤其对现实生话,戏曲的表现力明显减弱。对于年轻观众而言,传统戏曲的表述方式已经失去了吸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杭城的老百姓熟悉了一档全新的新闻栏目——《我和你说》(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4月26日开播)。这档新闻栏目因其清晰的定位,创新的编排,别具一格的主持获得青睐,开播后,收视率就一直节节攀升,到7月底,AC尼尔森、央视一索福瑞的平均收视已从最初的1.3到现在的6.0,并连续两月雄居杭城所有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前2名,将一些老牌的新闻节目远远地  相似文献   

18.
靳翠萍 《新闻记者》2006,(12):22-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剧,一批都市类报纸迅速崛起。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中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发生了转换.而且其媒介产品内容也日益呈现出都市化特征。“彰显市民生活,建构都市文化”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主要诉求。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情感讲述”类栏目也应运而生.较早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主持的“绝对隐私”.现在则在许多都市类报纸上“遍地开花”,比如《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上海《新闻晨报》的“晨报倾诉”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9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地广电部门批转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该《公约》特别要求主持人“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港台及其它表达方式”。此举在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浙江省为例,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和  相似文献   

20.
在刚刚闭幕的2003年度湖南电广媒介推广会上,湖南经济电视台的益智节目《超级英雄》及其系列栏目《超级小英雄》仅冠名广告和协办赞助广告就被880万元的高价买断,签下了电广传媒广告招商第一单;从2003年元月1日开始,栏目更是摆下“超级群英会之绝对擂台”,100对三人组合,三昼夜全力比拼,三关12题奖个不停,成为崭新的湖南经视整合启航的标志性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