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报纸面临新闻价值体系的重构。这种重构的前提是,传统新闻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影响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新闻事实,依然是地方报纸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我国报业法律控制的“初级阶段性”我国报业法律控制的初级阶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报业发展和法制建设赖以依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处于重构之中,报业本身发展的市场身份不够明确以及报业控制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郑重明确:“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时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重构和发展之中,因而每一次思想的解构和重建,都会激烈地震动生活的各个层面。如1978年“真理标准”的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  相似文献   

3.
刘晓伟 《国际新闻界》2023,(10):160-176
唐代进奏院状报是古代报纸研究的重要对象,既往研究多关注其名实性质,少有关注其背后的政治信息博弈问题。安史之乱后,唐代皇权衰落,进奏院状报随地方势力的崛起而公开出现,皇权无力遏制只能予以承认,进奏院状报便成为藩镇所掌握的合法媒介。但历史的复杂性在于,皇权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是完全被动的,中央政权的信息也借由这条公开合法的媒介途径延伸,产生了信息权力博弈的问题。这种信息权力机制形成的关键时点,大约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在此之后,皇权通过进奏院状报传递政治信息已然制度化。皇权与藩镇在进奏院状报的政治信息博弈中形成的信息权力机制,正是二者微妙共生格局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孙静蕊 《兰台世界》2016,(18):138-141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秩序中诸对核心关系之一,皇权与法律的关系研究由来已久。魏晋时期处于权、法协调时期,皇权拥有限度,其与法律的关系经由《晋书·刑法志》窥一斑而见全身。一方面皇权依靠自身的威慑力主导法律的创制,保障法律的实施。而另一方面,经由法律塑造的政治秩序、伦理秩序,维护着皇权的稳固,却也对皇权的恣意扩张起着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使报纸成为资本主义企业”(列宁)“商业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资产阶级报纸的主体。资产阶级报纸随着本国资本主义之进入垄断阶段也开始了自己的兼并、集中的垄断化过程。资本主义国家报业的垄断化是一个国际现象。垄断报业形成的原因:垄断资本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要求它对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实行控制。列宁指出:“垄断既然已经形成了而且操纵着几十亿资本,它就绝对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冯红 《兰台世界》2014,(4):13-14
皇权至上原则在中国古代刑法中表现为对侵犯皇权的犯罪处以重罚,其中以对“十恶”犯罪的惩处为代表。“十恶”犯罪位于各罪之首,侵害皇权专制统治的犯罪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当民主遭遇威权政治:他信对泰国媒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泰国发生军事政变以来,泰国政局就一直动荡不安,泰国的民主政治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前总理他信奉行的威权主义是目前泰国政治乱局的根源之一。本文所讨论的就是他信2001年执政以来到2006年政变下台这段时间内,对泰国媒体的威权控制及其对泰国民主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书与政治的关系出发,将文书放在明代社会政治的变革中加以考察,分析了文书在明代皇权中的作用、运作方式,以及在明朝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指出文书制度对于保障明代皇权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代内阁是皇权与相权斗争的产物,它直接服务于皇权,在明代社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古代"以文书御天下",内阁的诸多文书档案工作在明代政治生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市县报,人们往往把她与省以上大报相比,习惯地称她为“地方小报”. 小报以城乡的基层干部、广大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小报小办,很受欢迎.许多读者反映,每当送来了各种报纸,大家首先抢看的是当地小报,“亲不亲,故乡情”.近年来,全国报纸发行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大报普遍下降,小报稳中有升.这是需要人们思考的. 现在各地的小报星罗棋布,展示了欣欣向荣的可喜前景.这是因为我们的党和国家处在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稳定发展的上升时期,而作为为振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纵向的历史脉络图结构模式,对我国古代报纸的各个典型发展及传播时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探究了限制古代报纸发展的原因,并对其自身存在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孙琳园 《新闻世界》2009,(10):106-107
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是一部以官方性质的邸报为主线,加有其他报纸形态及性质的发展史。其中,《京报》为民间经营、翻印邸报内容以及具有一定合法地位的明清时期报纸形态。《京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报纸由原始形态向近代形态发展的一个过渡。本文探究了《京报》在其演变过程中的特点,揭示了《京报》在我国古代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漫画与报纸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它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报纸这块沃土,而报纸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新闻漫画。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紧跟时代需要和扩大报纸版面的竞争力,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报纸。相继推出了“漫画”报,如《讽刺与幽默》、《漫画世界》报等和“漫画阵地”、  相似文献   

14.
地市报纸是区域性报纸.作为党报,它们的“共性”都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但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在“共性”指导下,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办出“个性”来,也就有了“地方特色”。我们注意了从以下四点出发: 一是从当地政治特点出发。办地方报,特别是办地方党报,围绕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这是必须遵循的。但就每个地区而言,政治状况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我们在办《信阳报》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从信阳是个苏区的特点出发,来突出《信阳报》的政治特色。在栏目上我们开辟了“苏区建设”、“革命斗争回忆录”、“英烈传”、“将军话当年”等;在宣传时机上,我们把握住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地方政治思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华 《历史档案》1999,(2):106-112,117
由于西方近代宪政政治的冲击,中国传统的权威政治在近代中国开始陷入窘境。实现由传统权威政治向近代宪政政治的转换,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作为国家政治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政治,当时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换时期。我国传统地方政治存在着“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分野,近代西方则以实行“地方自治”为其重要特色。章太炎作为一位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与政治活动家,对我国地方政治实现由传统向近代转换,曾作过较为深刻的理性思考。他对我国地方政治的创设,主要即是以以上诸种政治模式为参照而展开的。在章太炎之外,孙中山、康有为等…  相似文献   

16.
论伪民营报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旧中国报刊传播历史中,民营报纸 占有重要地位。史实表明,从办报形式和狭义概 念划分,民营报纸可以分为“民有民营”的真民 营报纸和以民营名义创办经营而实为官方或党派 控制的报纸,本文对后者称之为“伪民营报纸”。 “伪民营报纸”这种办报形式本身并不带有政治 性,但在具体新闻实践中,它被不同的政治集团 所使用,就表现出了或先进或落后的强烈政治色 彩。本文从伪民营报纸的源流考察、形式分类和 评论分析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胡永启 《兰台世界》2012,(25):70-71
古代王朝政权得以巩固之初,往往依据参与缔造新朝的功绩进行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分配,授予功臣各种官爵田禄。功臣名号是古代官爵体系派生出的一种特殊制度,这一问题,笔者目前还没有见到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不揣浅陋,将历代封赐功臣名号的背景与兴衰过程进行简单梳理,向同仁讨教。一、功臣名号产生的背景中国古代政权对于功臣是相当重视的,往往赐予他们高官厚爵,让他们分享皇权的一部分。在两汉时期,除政治权力外,职官可  相似文献   

18.
河南"文革"报纸经眼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搜罗了笔者所经眼之河南“文革”时期有关单位或派别组织所出版的报纸目录,对后学者研究河南地方史志、地方文献等势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1912—1948),山东先后创办各类报纸470多种,其中有官报、党派报纸、群众团体报纸、民办报纸、军队报纸、画报和外文报纸等。这些报纸中,有340多种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有130多种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出版。 “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山东报业史新的一页,使报业的发展进入现代阶段。在这个历史时期,山东各地报业有了较大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无产阶级报刊《山东劳动周刊》便在这一时期诞生。该周刊在共产党人、社长王烬美和总编辑王翔千主持下,大量报道各地组织起来的工人与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和中外资本家及其走狗的英勇斗争,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为争取解放而斗争。《山东劳动周刊》的诞生,标志着山东工人阶级的觉醒,并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继此,一批由共产党地方组织和共产党人创办的无产阶级报刊先后在全省各地出版。据不完全统计,从1920年至1937年“七  相似文献   

20.
邸报的发展 邸报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因为由地方政府派驻首都的“邸吏”负责传发,故称“邸报”.在有些古代文献中,邸报也被称为“邸抄”“朝报”“杂报”等.汉朝已经有邸,但正式发行邸报是唐朝以后.唐朝邸事称“邸务留后使”,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长安,负责呈进章奏和通报消息.以后发展出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崇祯年间开始有活字版印本.清代称京报,由报房商人经营,这些都可视为古代报纸.清末,近代报纸出现,逐渐代替邸报.明代邸报的编辑发行主要通过通政司、六科和提塘三个机构.其中,通政司是一个沟通内廷与外廷、皇帝与臣民的中央行政机构,主要掌管章疏、封驳之事.①百官章奏除了极少部分由宦官和鸿胪寺官员代收外,绝大部分由通政司递进.“凡六科每日接到各衙门题奏,逐一抄写成册,五日一送内阁,以备编纂”,书成之后,“俱经通政司转行”.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