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型实验计时器荆门市龙泉中学蕲良蔚(434507)作为物理实验用的计时器,几经改制完善由过去滴液计时到节拍器再到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而发展到光电计时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之日臻完善。我于1992年9月试制了一种全新的实验计时器——磁控计时器。取材...  相似文献   

2.
马磊 《文教资料》2007,(16):77-78
“赋、比、兴”是中国古代对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是中国古人根据外物与内心相互感发的原理,总结归纳出来诗歌写作的一种基本原则。在标志设计中,“赋、比、兴”手法是综合运用、相互交融的,分别体现了标志设计的功能美、象征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差异性融合”和“矛盾对立面融合”是古人提出和谐观的依据。“和实生物”的和谐之真,“和而不同”的和谐之善,“和为贵”的和谐之美,构成古人和谐观的价值认知。“依据”和“认知”构成古代和谐观的基本内容。弘扬古代和谐观,有利于当代人们确立“包容”、“统一”、“共赢”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艺术角度审视古代公文,可以看到作为历史文化原型之一的古代公文具有古朴的政治审美特性,诸如“文”与“道”的有机统一、人性化的“美刺”手段、对于生命情感的自由表达以及艺术与精神的完美结合,等等,这种近于本色的审美境界体现了人类精神追求的巨大张力和古人审美意识之觉醒,对于现代公文写作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汉宫秋》是一首"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抒情散文,它是以隐喻的方式怀念一个消失了的时代。这种怀旧是古代知识分子"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论悲音为美     
<正>“悲音为美”这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审美心理特性之一,即以悲为好,是指文学艺术以悲而获得美感愉悦。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就象鲁迅先生所描绘的那样“悲凉之雾,遍披华林”。充满了人世间的忧患、哀伤、恐惧和沉痛,无不染有浓深的悲美色彩。这一美学思想对古代的各种艺术及其审美认识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虽然我们的古人没有象亚里士多德、黑格  相似文献   

7.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是我国春秋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天下》篇中的一句名言.可见古代先贤早已认识到科学真理与美之间的联系.最近,看到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写了《美与物理学》一文,笔者体会到文化素质(特别是美育)对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影  相似文献   

8.
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漫长而曲折。虽然古人没有给我们留下系统的语文教育理论著作,但从散见于大量典籍中的古代教育家们的教学见解、教育主张和教学思想中,我们仍能了解到古代语文教育的一些概况,并引发我们对古代语文教育的思考。从学习的规律及目标看,古代教育家的归结不乏科学性。《中庸篇》将学习步骤归结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们对这一见解进行高度评价,即认为这一学习过程符合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也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古人的这一见解注意到要求学生在博学的基础上学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在建造过程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设计之美,要充分突现其审美功能。园林景观设计之美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体现:第一,吸取了古代哲学理论;第二,对人文精神和意境之美的追求;第三,通过空间中的视觉变化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使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一、在范文中寻找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范文,文质兼美,有童话、儿歌、寓言、古诗等各种体裁,这既体现了形式美,又包含有内容美。有的作品歌颂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的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如《赵州桥》;有的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献身祖国、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如《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体现了内容之美;有的课文写得慷慨激昂,有的写得流畅抒情,如《荷花》,这体现了风格之美;教材中还编排了丰富的插图,展示了极为广泛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这些美的因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  相似文献   

11.
正五千年的悠长岁月里,中国文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辉煌,诗歌就是其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最近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歌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由此刮起了一股全民学习古代诗歌的文化热潮。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作品的经典,它的表达与呈现的方式与学生如今日常的语言运用还是有  相似文献   

12.
董其昌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代表,在绘画实践上以推重笔墨形式之美而独树一帜,其“古雅娟秀、气韵超然”的艺术风格,影响了明末及以后的中国绘画朝笔墨形式发展。董其昌一方面将书法艺术之笔法巧妙地融入到绘画中,生发出刚柔、苍秀、道媚、生熟、巧拙兼具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将古人善作自然丘壑并以此为审美标准的美学观移位于笔墨,诠释创作者的情感精神,辩证地区别出自然真实与艺术真实。董其昌的作品虽不求形似,以意取之,却能以笔墨之趣表现出自然大象之美。  相似文献   

13.
说“须”     
“须”字,金文小篆为描摹一人面部须发满布,显然,这是“须”字的本义,即胡须。在古人看来,二个成年男子是一定要有胡须的。因而,在我国传统戏曲中,凡是重要的男角必有长须;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男子也总有一部美髯。由于古人崇尚蓄胡须,一部美髯的养成,是需要长期等待的耐心。于是,“须”字就有“等待”之义。而“耐”字则从另一侧面显示了胡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外貌描写特征是一个由具体、复杂到抽象、简单,从追求形似到注重神似,从注重外貌到内在心灵、精神渐变的过程,其间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审美心理及趣味的变化。女性外貌描写特征的变化和女性地位的历史性变化紧密相连。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着作家的文学创作和审美趣味,追求女性外貌之美的存在的被遮落蔽,导致理想中的女性外貌描写多于现实,但是,这也使得女性外貌描写具有超越性。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外貌描写体现出的审美意蕴是以阴柔之美为主,同时,兼有阳刚之美,阴柔美与阳刚美的结合使其审美意蕴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吴凤涛 《职教论坛》2003,(24):27-27
在数理教学中加强科学美教育是我国职教中迫切需要提倡的课题。数理老师应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大力探索科学美在教学中的应用,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科学美,激发学生的科学美感,用审美眼光去开拓数理科学的宝藏,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科学美的内涵科学美是建立在自然美基础上,是美的高级形式。自然美表现的是自然界的现象美,科学美体现自然界的内在美。自然美可以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如翠竹之美,秀雅、清白;青松之美,挺拔、坚强。科学美认识不那么容易,只有那些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理论,历来反对因袭模仿,而崇尚新奇、独创之美。在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艺术欣赏中,也鲜明突出地体现了文贵新奇、独创这一审美崇尚。  相似文献   

17.
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教科书编写也要遵循这一伦理向度:要以真律编,奠定科学性的伦理之基;以善律编,彰显教诲性的伦理之眼;以美律编,融贯教化性的伦理之塔。教科书编写求真,主要体现在教科书内容之真与教科书编写遵守科学规律;教科书编写崇善,体现在坚守内生伦理、外生伦理和实践伦理;教科书编写尚美,体现为教科书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只有做到求真、崇善、尚美,才能称之为好的教科书,从而实现教科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清”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重要概念。中唐前期“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清”理念的文笔实践。他们的山水诗体现了清静、清冷之美,田园诗显示了清淡、清纯之美,现实生活诗蕴含着清闲、清苦之美,心境感悟诗表达了清空、清虚之美。十才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在其诗歌中塑造出这种美。这些诗作中的“清”之美,不仅继承了前人诗歌中“清”方面的精华,更重要的是启发了后世对“清”理念的进一步阐释,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历十才子”诗歌中“清”之美在古代文论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不仅要呈现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而且要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入有关“美丽中国”的典型案例,积极打造“美丽课堂”。高中政治教师要聚焦科学理论,展示理论之美;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之美;聚焦道德建设,培育人性之美,从而打造出最真实、最精彩的“美丽课堂”。  相似文献   

20.
“美”是一种稀缺资源,人们对其心向之而神往之。审美更是人类的特征,从古至今,人们对美的追求孜孜不倦。我国古人对女性的美就有很多经典的描述,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回头一笑百媚生”,等等。但是古代典籍所传递出的信息是:古代的美女只是男性欣赏、把玩的对象。在中国几千年的父权制社会中,主流文化是男性文化,男性是社会历史的发展主体,女性只是男性主体关照下的对象化客体,是“他者”。“食色,性也”,古人将“色”与“食”一道看作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女性成为父权社会“色”的对象,根本不具有获得平等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