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造思政“金课”,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打造高水平思政课要把握思政课的本质,以“六要”为导向,依据“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原则,以“大思政课”的视角为拓展点,建设“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思政课。这既有助于思政课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又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立德树人的目标,高中历史课堂可以用有温度的历史事件、人物和语言,从现实性、平视性和内生性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化学生的素养和行动。文章以高中历史“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为例,阐述了如何打造有温度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3.
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强化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一是发挥主导性作用,深入研究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二是运用叙事教学法把党史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频共振,协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四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议题,近期“大思政课”进入了不少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关于“大思政课”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学者们积极探讨了“大思政课”的内涵界定、善用“大思政课”的主要依据、善用“大思政课”的内容向度、善用“大思政课”的推进路径等问题,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未来学界要推进“大思政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就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从明晰内涵与厘清外延入手进一步探究“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二是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层面深化对善用“大思政课”依据的研究,三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视域推进善用“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旨在通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时代,课程实施应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通过走新、走心、走实“三步走”策略,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晓丽 《教师》2019,(11):23-24
十九大以来,民办高校在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在此过程中,思政课的受重视程度以及革新力度方面都有了空前提高。思政课在民办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正视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应逐渐探索教师爱讲、学生爱听以及饱含“时代因子”的独特打开方式,既体现出理论自信的光彩,又展现出真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课”建设关乎立德树人、思政育校,这对明确民办高校立身根本性、提升民办高校的竞争性、弥合民办高校的生源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整体上看,党委统筹的“大思政课”总指挥功能、马院牵头的“大思政课”主阵地作用、课程互助的“大思政课”同向性目标、师资共享的“大思政课”主力军角色、德育实训的“大思政课”协同性效应,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作用初见雏形。然而,还需正视民办高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薄弱事实:思政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尚欠有效运转,思政课主渠道运转机制尚欠有效保障,思政队伍进出循环机制尚欠良性发展,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机制尚缺基本条件,社会课堂思政育人机制尚缺顶层设计。回归民办高校党建、人事、师生、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以此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既是回应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给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育部出台的“双高计划”为高职院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更是高质量落实“双高计划”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使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盛芳 《文教资料》2021,(3):97-99
高校思政课要树立“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全育人”“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努力探索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必须具备相应素养。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包括:政治站位有高度,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专业水平有深度,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深远的专业思维方法;知识储备有广度,要做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通晓者、社会现象和时事政治的关注者、科学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了解者、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精通实践者;教书育人有温度,努力打造阳光课堂,做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品行修养有厚度,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深厚的家国情怀、伟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王齐一 《教学月刊》2023,(Z2):19-23
思政课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要切实提升思政课吸引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必须聚焦教材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教育评价四个方面,打通堵点、聚合散点、关注焦点,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要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设计逻辑递进型教材体系、创新能力进阶型教学方法、打造联动共建型教师队伍、建立评价综合型教育机制等角度出发,努力推动思政教育力量由分散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阐述了“立德树人”理论的现实意义,然后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包括优化教学内容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提升教学效果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和红色基因育人价值的现实需要。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和精神;尊重历史事实和规律,准确理解红色基因的核心内涵;厘清其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关联性,更好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持续加强实践课堂的实施和文化育人作用,注重利用网络空间课堂的先进教育技术,促进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要务。现基于国际贸易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体系,推动形成国际贸易学科思政教育新思路,使其成为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设计一套科学、成熟、可推广应用的国际贸易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以此推动国际贸易学科研究生教育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推动形成专业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的家国情怀、优秀的个人品格和全面的科学观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不适应”的全新课题,为新征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关键环节和着力方向。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增强适应性,在强化思政课教育教学动因适应、内容适应、实施主体适应、方式方法适应多重维度上,明确“为何而教”、把握“要教什么”、厘清“由谁来教”、揭示“怎么教好”,需要锚定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灵魂基石,发挥教师“为学、为事、为人”的关键作用,创新创造“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程属性的精准定位,而且是对思政课时代价值的认定,还是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根本准则,更是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当前,亟须回答好思政课为什么讲道理,讲什么道理,如何讲道理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为例,从学习生态圈的运行主体、运行机制、协同学习模式、数字学习载体、学习环境、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模式为引领,以“信息化+智能”学习环境为基础,以学生“一课堂面授学习+二课堂活动体验+三课堂网络拓展”为方法,构建“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相融合的学习生态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大思政课”研究形成了热潮,相关论文不断涌现,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梳理有关文献可以发现,相关成果主要集中于“大思政课”的内涵界定、主要依据、基本特征、时代价值、建设路径等方面,为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当前“大思政课”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掘和拓展,如存在相关概念厘定、理论基础研究较为薄弱、研究主体单一、研究方法单一化和模式化等问题。因此,要将深化“大思政课”科学内涵、加强“大思政课”的理论基础研究、开展“大思政课”多主体协同研究、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举等四个方面作为发力点。  相似文献   

20.
姜沣城 《教书育人》2023,(30):29-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做“好老师”、成为“大先生”的标准和要求。新时代是一个需要培育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科学研究的“带头者”、学生成长的“引路者”、社会服务的“践行者”,努力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