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1课时)”教学中,通过憋气游戏体验CO2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分析资料明确人体产热、散热机制,建构体温调节的概念模型,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协调配合,在特定情境下分析产热量及散热量的变化曲线,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刚讲完“微生物的代谢”一节课,还没有出教室,就有一个学生跑上来问我:“是不是只有微生物具有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其他的动物和植物没有吗?”对此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教材和杂志,从中找到了一些资料,说明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体内也有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并且非常常见。  相似文献   

3.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是以“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为基础,围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操作→交流展示→拓展运用”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的教学理念。学生从观察的事物中发现并提出研究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或预测,  相似文献   

4.
在高三“稳态调节”单元的复习教学中,以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学生活动为主线,探讨稳态影响因素与调节机制,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真实问题,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1.复习科学探究的方法(1)生长素的发现——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生长素的发现是前后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该过程体现出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特别是进行科学实验“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得出结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北京地区双月座谈会第六次会议,于1988年3月29日在北京商学院召开。会议中心议题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理论与实践。一、如何认识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与会者一致认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国家→市场→企业,同国家直接调节企业的旧模式相比,其根本特征在于:国家与企业之间加入了市场这一中介。这将有利于我国生产商品  相似文献   

7.
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它首先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敢破、敢立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必须打破以往的旧的教学思想,敢破敢立,破“书本唯上”,立“学生为本”;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方式,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与应用”学习思路。让学生在“预习、自学、观察”的过程中激发认知矛盾,产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异步教学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它主张一切从学情出发,从实效出发,反对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切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和做秀表演。在异步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学生通过“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小结→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将学生的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这同当今数学素质教育思想是相吻合的。然而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强化问题意识呢?一、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由“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三个板块构成。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的问题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可以创设诸如故事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设计“悬念”,设计“疑问”,设计“障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触发学生弄清事理的迫切需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问题实质的学习活动,使  相似文献   

11.
异步教学法是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在进行广泛的教育调查和深入的教育科学研究及实验的基础上所创立的。这种教法要求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并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全体指导)与学生的五种学习方式(独学,对学,群学,全班学和请教老师)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师的“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与学生的“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紧密结合,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条件,组织课内外全部教学活动,并能及时反馈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新编高一物理教材第八章第六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 ,我紧紧抓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个中心 ,运用探索性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本节运用探索性教学遵循“提出问题→建立情景 →实验探索 →获取信息 →寻求规律→实际运用 →发现新问题”的循环模式 ,每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他们潜在智慧 ,从而达到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目的。1 设置悬念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了机械能的概念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  相似文献   

13.
陈树兴 《考试周刊》2011,(7):161-162
【设计思想】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采用“合作探究”的探究模式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设计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处理自由落体加速度的问题.这是教学探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强萍 《生物学教学》2007,32(6):35-35
“血糖调节”是高中《生物》选修本“人体稳态”中的一节内容,包括血糖平衡及意义,血糖平衡调节和糖尿病及其防治三部分知识。该节内容既与必修本中“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联系密切,又与选修本“基因工程成果”“发酵工程”等相关联,对学生进行人体健康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德育育人问题,难以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深挖课程内含的立德树人元素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前馈—反馈复合调节思想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前馈调节器”主要针对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外部干扰提前进行干预调节,做到防患于未然,而“反馈调节器”则着重感知学生的实际学习成长状态与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引导和纠正。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改革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新编高一《物理》第八章第六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 ,笔者紧紧抓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个中心 ,运用探索性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本节内容运用探索性教学 ,遵循“提出问题→建立情景→实验探索→获取信息→寻求规律→实际运用→发现新问题”的循环模式 ,每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他们潜在的智慧 ,从而达到了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能力的双重目的 .1.设置悬念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了机械能的概念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膜分离技术专业课为例,提出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核心、以“现象与问题→分析与综合→解决与拓展”为主线、以课堂上教师授课将知识“厚变薄”以及课后学生复习将知识“薄变厚”为原则,将专业课教学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知识点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该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既有效巩固、加深学生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从专业的角度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肖谋良 《教师》2010,(3):55-56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那种“出示结论→寻求证法→记住结论→应用结论→模仿练习”的经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问题情境→初步探究→建立模型→深入探究→结论→应用与拓展”这样一种全新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把重点落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活动,大致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订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样四个阶段。各阶段具体做法如下: 一、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探究性语文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因此,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第一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第二学段),“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第三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第四学段)。这为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事实-价值”问题是西方哲学与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从环境科学的“事实”推出伦理学的“价值”,这是环境伦理学必须回应的问题。罗尔斯顿与克里考特的环境伦理思想分别形成“事实→价值→义务”与“事实→情感→价值”的推论逻辑,为解决理论层面的“事实-价值”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在现实中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出了多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