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塑造日显重要,一个家庭的家庭气氛的好坏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影响父母与儿童的沟通效果,父母只有尊重孩子,为孩子做好榜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爱的世界中学会爱世界。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用尊重和爱诠释家庭教育的真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做称职的家长,好好学习,带领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天天向上。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观念正逐渐为广大的父母所理解和接受。如何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成了千千万万父母心中最想解决的难题。君不见:有的父母劳碌奔波,为孩子买来钢琴、电脑,不惜花重金请来家庭教师;有的不辞劳苦,利用双休日和节  相似文献   

4.
爱孩于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孩于是父母的职责。那么,怎样爱孩子,怎样教育孩子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并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十分清楚的。只有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懂得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地教儿、育儿、克服溺爱,避免家庭教育超常化和家庭教育学校化,这才能真正尽到父母的职责,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结构变迁剧烈,价值观念也愈趋多元发展,尤其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家庭教育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失去双亲或父母离异,甚或父母不爱孩子,孩子形同孤儿,他们的发展受到抑制;有的家庭貌似完整,但是父母感情不和,常拿孩子作为出气的对象,因此屡有“受虐儿童”事件发生,造成子女身心发展障碍;有的父母情绪不稳定,教育能力与水平低下,家庭教育缺乏理性行为,往往抵消学校教育的力量;更为突出的问题在于青少年因为家庭缺乏温暖,离家或夜不归宿,导致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如此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个误区,帮助家长弄清十个问题:把孩子培养为一个成功的人还是优秀的人;不要只重视家庭教育而忽略家长教育;弄清如何爱孩子;分清溺爱和真爱,宽容和纵容,表扬和鼓励,放手和撒手;宽严有度与宽严无度;家庭中爱人和孩子谁重要;改变问题孩子先改变父母自己。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家教的错位会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但是有些父母仍旧沿用“管、训、卡、压、打”等过时的、不科学的家教模式,来对待新世纪的孩子。因此近年来有些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甚至酿成许多家庭暴力事件,这是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必须准确定位,改变由于家教的错位而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被动局面,以适应当前中小学生“减负”的大势所趋。 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心理咨询工作,接待过数千名父母,从大量家教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使父母明确…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应该向家庭教育延伸,教师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师,也应该是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的辅导员。本人结合教书育人多年的实践工作,总结出家庭教育的“五要五不要”,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一、要给予孩子真爱,不要溺爱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牢固的。爱护孩子是普天下父母之心,关键是如何真正地去爱。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视孩子为“宝贝”,含在嘴里怕融化,捧在手里怕摔坏,百依百顺,忽视正规教育,或不让孩子受艰苦磨炼,禁锢在家庭“安乐窝”中奉行“捧教育”和“哄教育”。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观念封闭,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9.
正家庭教育不是指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帮助父母自身拥有良好的行为举止,成为更好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孩子也才能成为你希望他成为的那个样子。1994年,周永琴老师的家庭成为全国妇联评选的首届"全国教子有方十佳"中的一家,也是北京市唯一的代表家庭。她也因此机缘,被推到了家庭教育和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岗位上,加之她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事教研工作已多年,对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经历和感受,并尝试过一定的探索、研究和实践,认为家庭教育的方式很多,但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是:对子女慈爱而平等,与子女互进而自成。一、慈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慈爱即是仁爱、仁慈、仁厚的同意语,其意为长者对年幼者的仁慈怜爱,均有同情、慈善、宽厚、爱护和帮助的意思。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表达意思和增进理解的前提条件,只有爱才能使彼此之间的情感、思想、认识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种最纯真的爱,它里面除了有血肉联系的爱,更有亲情的爱。父母爱子女是一种责任,这种爱是本…  相似文献   

11.
<正>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及其成年人对其孩子所实施的教育,包括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优化孩子心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分享。  相似文献   

12.
做父母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孩子迟早要独立,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分离之爱”;如果父母对孩子包办代替太多,管得太多,孩子就会永远也长不大。下面这个心理咨询的实例是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3.
一些孩子常常在某一阶段表现得无精打采、不爱学习、唉声叹气、心情烦躁。遇到孩子这种现象,做父母的感到非常棘手。我是如何帮助孩子排除郁闷情绪,帮助孩子形成健康心理呢?  相似文献   

14.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些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虽然有失偏颇,但还是有些道理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将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个人认为应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我曾在一所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教育出版社工作,还是一个七岁孩子的母亲,在本文中结合自身的经历谈几点家庭教育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位做父母的天性使然。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提起"家庭教育",相信很多入都不陌生,但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合适的?今天我有幸听了家庭教育父母"童"学公益课堂的"让爱与青春同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漫谈"的讲座,我给出的答案是:能够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足够心理养分的家庭教育才是适合孩子的. 我周围的很多父母都持有这样的观念——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每天送孩子上学就是在...  相似文献   

17.
远距离关注     
因为经常做家庭教育讲座,所以会遇到父母们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们渴望、焦虑的眼神会深深地触动我。现在年轻的父母不缺文化知识,他们当中有硕士、博士,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但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们成为成功的父母,他们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其实他们最缺少的可能是教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和与孩子相处的技巧。现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不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太少,也不是太多,而是我们在付出爱的时候缺少理性的思考,所以,在很多年以前,我就一直在思考,作为父母,怎样付出自己的爱才可以让孩子有理想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要学会“远距离关注”,通俗…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个家庭成员的地位和作用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分离之爱”。孩子本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要长大,并要走向外部的世界。在教育和帮助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的同时,父母也不能丢失了“自我”,这个自我,包括作为社会人的父母本身的生活质量、婚姻质量、事业发展与身心健康。牺牲了婚姻,“弱化”了孩子在家教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有不少中年夫妇的家庭,常常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母亲,在孩子降生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丈夫的需要被忽视了。结果,随着孩子的长大…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从事校外教育工作。我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朋友报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领情,任凭家长对他(她)怎么好,他(她)也不以为然;相反,孩子对成年人却极少关心,显得很冷漠。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归根结蒂是孩子不太懂得什么是爱,也不懂、不知道如何爱别人。由此建议: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加一门德育“基础课”,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懂爱、会爱。  相似文献   

20.
刘捷 《母婴世界》2014,(12):124-125
个案分析: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偷东西,每次偷东西她的父母都会很凶地打骂她,但是,孩子反而越偷越凶,最后只能来做心理咨询。在咨询室中,我跟孩子聊了很久,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原来孩子小时候是非常受父母宠爱的,但弟弟出生以后,父母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弟弟的身上,平时对她不闻不问。孩子非常痛苦,她觉得父母不爱她了。于是,她就做很多奇怪的事情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但是效果很小。在偶然中她发现当她偷东西的时候,父母会打她骂她,她能够从打骂中感受到父母还是爱她的。从此,偷东西就成为她吸引父母关注的一种手段,因为对她来说,她宁愿父母打她骂她,也不希望父母忽视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