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蔡蕊莉  孙翔 《广西教育》2010,(30):46-46,48
柏格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体系包括生命的冲动、绵延、直觉等相关思想。基于这些思想,本文探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关注人的生命是高校教育的应然追求,在实用理性教育哲学的理念下,高校生命教育处于偏离状态,本文借鉴儒家生命哲学理念来启迪高校的生命教育,以"天人合一"确立生命意识教育,以"立志成仁"形成忧患意识教育,以"见利思义"加强生命关系教育,以"止于至善"实现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时常有大学生自杀和他杀的现象,有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差,迫切要求高校加强生命教育。了解了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来看大学生的生命意蕴,从其"生命哲学"中的绵延、生命冲动、创造、直觉等观点来看其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活动,离开人的生命教育就无从谈起,然而今天的教育却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对生命价值的漠视甚至吞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对传统教育中生命价值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反思,对教育的返魅也变得势在必行。教育是对生命的“唤醒”和生命意义的建构,教育要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作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课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纬度,对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对生命教育意义的认识,也有助于对现代教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生命——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构成"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工程教育的现实问题和现代工程的生命性要求现代工程教育观视学生为"生命体"。在工程教育中,可通过教师培训、生命教育课程、体验性实践、品德养成性教育等多种途径来实践生命教育理念,提升工科大学生的生命素质。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直接根据是身体,生命教育归根结底必须奠基于恰当的身体哲学。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包括三组九条公理:物身心三本体公理、我你他三主体公理和动静松三本能公理。  相似文献   

11.
岳德霞 《教育评论》2012,(3):132-134
对名利权势的无止境追逐,给当代人的身、心和谐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道家生命哲学的重生、贵身的生命理想,以及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守柔善下、余财共享、功成身退的生命原则,可以为人们提供生命智慧的润泽和启迪,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蕴。同时,可以帮助人们对内获得身与心的和谐健康发展,对外实现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调适。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命不断延续、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不论是自我实现、自我尊重或是自我要求、自我反省,其意义都是建立在对生命的认识和肯定上。  相似文献   

13.
宽容教育的理论逻辑与生命哲学共生共成,生命哲学构成宽容教育最深层的本体论基础。生命的情感支撑,使得生命个体从小我走向大我、从个人走向社会、从小家走向国家,从而为宽容教育提供了合理的路径和深厚的情感积淀。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然而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大旗下,高校教育的工具理性被无限放大,教育理念出现异化。由此,生命教育内容不断边缘化、生命教育文化活动不断缺失。高校生命教育要从树立敬畏生命的教育理念着手,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完美的生命需要教育。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生命教育。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就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起于身体,以身为本演绎人生是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其中共包括物、身、心三本体,我、你、他三主体和松、动、静三本能九条人生公理。生命教育遵循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将会变成一种“自然的”过程,即:物身心共建生命,松动静展开生存,我你他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生命"是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提高人对生命的理解,维护生命的生存,尊重生命的权利,成就生命的幸福,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观。以生命成长为主线,围绕生命认知、生命情感态度、生命价值观、生命实践能力等维度,笔者认为,生命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观应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关注人及其生命是教育的应然追求。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张扬工具理性,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基于生命哲学的视野,从生命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和生命教育的路径这三个方面,探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生命观照。  相似文献   

18.
论生命教育理论基础与基本理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命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建构主义学习观构成了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体现为: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性的活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对话、和谐的关系;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及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一种唤醒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起点是人,这个命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已经成为共识。提出这个命题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然而这个命题的准确性仍  相似文献   

20.
发现与寻找--现代哲学文化中的生命本体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哲学和人科学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力求消除现实中的人的非人化。异化,在生命哲学的视域中,以艺术承担拯救生命的重任,使生命得以自由地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