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起“群体性”,有文化的人很容易想到勒庞的“乌合之众”,满脑子是失去理智的乱糟糟的人群。然而,当我们抛弃文化的刻板印象,仅从“群体”本意去理解和解读这个词,也许我们更能看清楚当前热议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蔡楚泓 《今传媒》2011,(8):99-100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蔡楚泓 《报刊之友》2011,(8):99-100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心理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晓丹 《今传媒》2014,(7):31-32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网络舆论呈现出了区别于传统社会舆论的新特征。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对群体心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基础。本文基于大众心理学的视角,重点对网络群体心理特征对网络舆论的形成,扩散,消失等一系列过程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之前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金婚》、《幸福像花儿一样》,还是现在的《老大的幸福》,只要是反映普通百姓幸福生活的电视剧,一开播总能吸引住被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称为“乌合之众”的观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处理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民众普遍关心与重视的重要话题;相较之下,理论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则显得滞后.虽然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的若干经典著作,如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塞缪尔·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等已陆续译介并引入国内,但结合中国国情、由中国学者撰写、贴近国人思维的著述与教材则寥寥无几、近乎于无.  相似文献   

8.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是新媒体时代的衍生品,它随着新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而产生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微传播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含义.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经历了“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日渐好转,官方给“群体性事件”这种现象的标签经历了从“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①即从“群众闹事”、“治安事件”、“突发(性)事件”、“紧急治安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到“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刘薇洁 《新闻世界》2009,(4):105-106
“人内搜索”从最初的红火一时到现在惹下不少麻烦和官司,暴露出网民行为的缺陷。网民作为一个群体有着群体所有的心理特点,这样的特点勒庞在其经典著作《乌合之众》中有着精辟的阐述。本文就以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来分析网民“人肉搜索”的心理成因,探寻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熊一丹 《新闻世界》2014,(8):290-291
本文对勒庞《乌合之众》一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并从批判性的角度对该著作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回应。同时将勒庞、塔尔德以及弗洛伊德的群体心理研究进行了比较,工结合了网络时代的特点,指出尽管网络使理性的公民参与成为可能,但勒庞指出的群体的缺点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最近,《瞭望》周刊发表文章,提出“网络内外群体性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据百度百科解释: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由于此类事件中,较多涉及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新闻炒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乌合之众》(A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是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的经典作品。100多年前的法国学者勒庞是位保守派社会精英,他反对传统的国家主义,也反对新兴的集体主义,推崇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他认为:群体是盲从的,狂躁的,非理性的。而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互联网虚拟社区的发展,交互性的加强使得网络环境中群体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一、对于网络中群  相似文献   

13.
王凤栖 《今传媒》2012,(1):146-14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群体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大了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本文为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缺失现象的本质和影响,对这种现象的表现特点、传播路径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凤栖 《报刊之友》2012,(1):146-14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群体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大了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本文为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缺失现象的本质和影响,对这种现象的表现特点、传播路径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读《乌合之众》,既是审视自己,也是从宏观角度批判性地看待自己所处的社会,看待这个社会中与自己有交往的或没有交往的人. 勒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预知未来的能力.100多年来,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但社会中的人,这群“乌合之众”,却与100多年前那么相似. 这本书让我对很多自己曾经用肤浅眼光看待的新闻“事实”有了深入的思考、新的探寻.  相似文献   

16.
刘珂 《新闻世界》2012,(10):71-72
群体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不明真相群众”这个词语,通常用这样一个词语来解释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没有“不明真相群众”,很多群体性事件就有可能不会发生,至少也可能在规模上要小一些、破坏性上要弱一些。怎样才能没有“不明真相群众”?新闻宣传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现实形势逼迫我们要深入思考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说:“勒庞的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他说的这本书中译本就是《乌合之众》,书中对群体心理和行为的描述与抽象实在“精致”.书读起来十分顺畅,每一个看似抽象的定义都伴随一个足有说服力的例证——尽管例证距离我们颇为遥远.勒庞为我们举起一面镜子,看清身处群体中的我们和别人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群体性",很容易想到庞杂的"乌合之众",满脑子是失去理智的人群。然而,当我们抛弃刻板印象,仅从"群体"本意去理解和解读这个词,也许我们更能看清楚当前热议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一般心理过程纵观当前发生的各类网络群体性事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大致如下:曝光。一种是当事人或知情者通过  相似文献   

19.
常宇星 《新闻世界》2011,(7):215-216
当今时代是一个群体时代,群体行为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造就了网络时代的心理群体,即具有不同于个人的一般特征和行为表现的乌合之众。本文借鉴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对乌合之众的分析,对网络群体心理以及网络舆论领袖进行浅要的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20.
李兰 《当代传播》2014,(2):60-63
各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一道景观。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征,使得它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和发酵器,网络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概念也被学术界大量使用。但这样一个概念是否科学?本文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网络集群行为"两个概念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来自官方文本,被赋予了负面色彩。其实"网络集群行为"这一价值中立的概念更适合用来界定各类复杂的线上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