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随班就读体育教学与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影响。方法:本文将基本情况相当的四川大学2005级特殊需要学生72名,男37人,女35人,随机分为2组(A组、B组),A组开设保健体育课,B组同学分散随各自所在体育教学班随班上课。经1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A组、B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不同幅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且B组所测多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随班就读和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班就读体育教学的影响效果更显著,是特殊需要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随班就读是特殊需要学生体育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教学模式对特殊需要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随班就读体育教学与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影响.方法:本文将基本情况相当的四川大学2005级特殊需要学生72名,男37人,女35人,随机分为2组(A组、B组),A组开设保健体育课,B组同学分散随各自所在体育教学班随班上课.经1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A组、B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不同幅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且B组所测多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随班就读和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班就读体育教学的影响效果更显著,是特殊需要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随班就读是特殊需要学生体育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随班就读已成为北京市特殊教育格局中的主体形式,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学生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他们在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与普通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对他们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这对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4.
探讨随班就读体育教学对病残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影响为目的。将基本情况相当的湖南理工学院06级病残学生39名,男21人,女18人,随机分为二组(A组、B组),A组免修体育课,B组同学分散随各自所在自然体育教学班上课。经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A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几乎没变,有的不同幅度下降,B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不同幅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随班就读体育教学对病残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是病残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随班就读是病残学生体育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创建于1978年,2013年成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成为南京市随班就读实验学校,2016年成为南京市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培育对象学校。现有24个班,学生713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50%,区级认定的随班就读学生10名,听障、肢残、阿兹伯格及学习障碍学生10余名。学校占地面积8745m2,有200m轮滑跑道的操场和篮球场各一片。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庆市城区初、高中毕业班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庆城区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并不乐观。其主要因素在于学校对毕业班学生的体育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压力大,学校经费不足等一系问题影响着毕业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课外体育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就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对福建省15所一类学校5600名高中毕业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活动次数、活动时长、活动形式以及活动动机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调查.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相应的对策,为今后的学校体育教学与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前言 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一种教学活动。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教师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动力。为此,高师体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使学生通过这种参与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化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特殊学校学生体育需求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以综合性特殊学校数量居多,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喜欢的体育项目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但是特殊体育师资匮乏,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影响学生健身需求实现,现有的体育课程基本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残疾学生对体育需求的正确引导、设计符合特殊教育学生需求的适应体育课程、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肖  李恩荆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44-1047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5个方面阐述家庭体育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家庭体育对青少年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内在因素表现在家庭父母、家庭情况、家庭环境;外在因素表现在学校体育的制约和社区体育的制约。为此提出青少年学生家庭体育运动行为的策略研究建议应加大对家庭体育的宣传,转变体育观念,提高父母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从城乡两地出发,加大青少年公共服务组织建设;融合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构建青少年学生体育参与家庭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等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状况,针对我国学校体育作出种种现代化变革后,仍出现的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明显下降的令人堪忧的趋势,提出各级学校对学生的体育健康状况实施有效干预——学校实施对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效果可控化干预策略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体育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提出了学校实施对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效果可控化干预的一系列具体策略:①制定对学生身心发展一体化的干预策略;②制定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相关干预策略;③制定发展学生体育认知的干预策略;④制定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相关干预策略;⑤制定协调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即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其中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和学生心理有关,可见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而习得无助是一种对学生心理发展极为不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师友》2019,(3):70-72
通过"家校联动"体育教学活动模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模式对学生"初二现象"产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着重从学生学习社会因素的与同学朋友关系、与老师家长关系、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四个维度和青春期学生的情绪、行动、个性和交往等四个方面表现进行探究,分析"初二现象"产生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选取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样本,采用PEATID-Ⅲ量表法,从多角度剖析影响体育教师对身心障碍学生态度的显著性因素,以及体育教师对不同障碍类别学生态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体育教师对身心障碍学生的态度特点,进而提出随班就读教育中切实发挥体育教学效果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这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但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如何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期望能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积极性的培养给予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蕾 《体育师友》2001,(4):47-47
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这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但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如何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期望能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积极性的培养给予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参与心理”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应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 1.激励动机,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2.引导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重视普通专科学生体育运动态度的研究,能科学地调整学校体育教学的策略,从而更快、更有效地转变学生体育运动的态度,增进学生的体魄。通过对学生体育运动价值的认识、主动参与运动的理由、学校体育生活的评以及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学生运动态度的现状以及学生运动态度形成的原因,从在实践中因势利导,逐步提出要求,创造学生个性特点,提高体育活动品位,改变学生运动态度,提高教学效果,增学生体魄。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体育课安全事故案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形下,积极探索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方法和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校体育活动而言,由于参与对象的年龄、性别、体质和健康状况千差万别,又由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类型、性质以及强度和量的差别巨大,此外,还由于从事体育活动当时的客观地理、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变化万千。  相似文献   

20.
廖晓玲 《精武》2013,(35):32-33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配合进行的一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运动的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进行,中学体育教学也逐渐的朝着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发展。本文阐述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并对常用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建立适合多元化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