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中国沿海贝丘遗址最多的,当属辽东半岛、长山群岛、山东半岛及庙岛群岛,此外,在河北、江苏、福建、台湾、广西、广东等省区的沿海地带也有分布。在内陆的河流和湖泊沿岸还发现淡水性贝丘遗址,前以广西南宁邕江沿岸的贝丘遗址为代表,后以云南滇池东岸的贝丘遗址为代表。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地区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被清朝皇帝实行封禁政策加以特殊保护。但有清一代,长白山地区的各族移民活动却不断发生,人数众多,有力地促进了长白山地区的政治发展、经济开发及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4.
清代冀东地区移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地区在清代是向东北移民的主要迁出地之一,冀东移民在中国移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冀东地区靠近东北,地理上的优势给冀东地区的百姓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冀东移民在直隶移民之间占有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清朝加大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开发,沅水流域作为连接湖广和云贵地区的最重要通道,其经济开发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突出表现就是人口的显著增长。在清代二百多年间,大量外来人口迁居沅水流域,使流域内的人口规模从乾隆中叶的四百多万增至清末的六百多万,为该流域的经济开发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劳动力。但流域内各地的人口增长并不平衡,永顺府的增速最快,常德府、辰州府、沅州府的增速大致平稳,而三厅的增速较慢,靖州和黔东各府州的增速最慢,反映出各地经济开发进程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6.
清代,滇东南地区的发展与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密切相关。汉族移民进入滇东南地区分别以仕宦任职、军事戍守、农业开发、经商等方式移入,对于滇东南地区当地的民族文化交流以及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代东北南部地区移民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初年,由于大规模地向中原移民,东北南部人口稀少,土地荒芜,自然环境很长时间保持一种原始状态。但是,随着移民的进入,东北南部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先是柳条边以南,接着是热河蒙地,再接着是鸭绿江西和大围场,随着土地接连被开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人不得不离开这里。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清代非常注重对北部边疆的经营和开发,但在汉族移民问题上带有很大的民族和阶级局限性。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汉族移民政策的分析,论述了汉族移民政策转变的过程及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到满蒙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湖广填四川”被看做是清代前期移民史甚至是整个中国移民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四川的移民中,有一部分的客家移民,300多年来,四川客家人从处于弱势地位上传承着客家自己的文化。本文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稍微探讨四川客家移民与湖广移民的异同,从而得出四川客家移民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汉族移民怒江流域经历汉晋、南诏大理、明清三个时期,而清代是内地移民怒江流域群体最为复杂的时期。移民群体不仅有边疆镇守的将士,还有开发边疆的屯民、谋求生存的矿工和图谋发展的商人。他们的到来促进了怒江流域社会经济的迅速转型,给地广人稀的怒江流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劳动力,荒芜土地得到垦殖;兴修农田水利工程,解决了农作物的用水需求;活跃农村市场,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缩短了边疆与内地的差距,加速了怒江流域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有清一代,伊犁曾先后两次兴起大规模多民族移民开发高潮。移民开发对新疆、伊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对清代伊犁多民族移民过程、移民特点、贡献及其历史作用诸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清代以来,我国大量汉族人民迁入察哈尔地区,察哈尔地区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及社会结构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文化发展多元化,经济发展多样化,民族结构融合化,察哈尔地区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汉族人民与当地的民众共同生活,实现了民族的融合,为今后我国民族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清代台湾与四川均属于典型的移民社会,但由于政府对两地移民政策的不同,导致两地移民社会发展形态呈现一定差异,在台湾与四川移民社会中闽粤家族发展即是例证,台湾家族发展较慢,基本上以先地缘后家族模式发展,四川家族发展颇快,基本上是地缘与家族组织同步发展,但互利性的合同式家族是两地移民家族发展的共同特征,移民社会的家族发展与故土均发生过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明代辽东地区确立了以科举制为核心的儒学教育体系。清代该地为盛京将军辖区,其教育因袭明制,但又区别于前代衣同期关内地区。清朝进行新式教育改革前,其龙兴之地盛京地区的满汉教育均得到充分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史料,介绍清代前、中期盛京地区的教育结构及内容,展现满汉教育发展的具体状况,以期有利于清代东北教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新疆移民屯田的历史作用与教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新疆移民屯田,稳定和加强了清朝对新疆的军府制统治;开发了天山北路大片土地;有利于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祖国统一.但有一些历史教训值得吸取一是重北轻南的经营方针使南疆动乱叠起;二是北路经营不平衡给沙俄入侵造成可趁之机;三是兵屯对边军战斗力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代重庆的移民会馆具有地缘性与业缘性两重特征,作为反映重庆城市商业繁荣的一种建筑形态,它的形成和城市地域环境是密切相联的.本文拟从城池演进发展的角度,探讨重庆的移民会馆建设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认识清代重庆城由传统的军政中心向商业和贸易中心城市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清代移民将家乡神带入新居地,建祠修庙,加以崇祀。随着移民后裔的繁衍和时间的推移,其乡梓记忆逐渐地淡忘,移民神癨信仰出现了泛化和多元化,地方神变成了共神,成为百姓信仰的众神之一。这反映了移民的文化认同过程,也揭示了移民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清代是云南普洱茶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云南茶叶从寂寂无闻到"知名品牌"普洱贡茶的出现,这个蜕变的过程就是在清代完成的。从大时代背景去考察,普洱茶的兴盛是清政府加强对云南的经营和管理后的一项成果,但从微观的历史过程去看,清代进入茶山的汉族移民才是普洱茶发展的关键,正是他们的技术、经营成就了天下闻名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20.
移民在进行空间移动的同时,也在传播其精神文化如风俗、信仰、习惯等。本文就清代东北地区出现的众多碧霞元君庙,从移民角度,通过多个个案的分析,证实这些祠庙正是由鲁冀豫等地移民建立的,同时指出东北的碧霞元君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混杂,如碧霞元君、观音、斗姆的合祀或难以区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