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桂华 《生物学教学》2010,35(10):32-33
采用情境导入、视频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际应用的能力,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2.
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节教学,通过拼图游戏、资料分析、小组合作、模型建构和视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理推理,积极思考,自主建构概念。以化抽象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的思维外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并说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最后,联系生活让学生认识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及关注卫生保健,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3.
创设多种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实物以及模型、图片、视频动画、小制作等,揭示肾脏的结构及功能,归纳尿液是怎样形成的,进而使学生理解血尿和蛋白尿的成因及做好泌尿系统卫生和保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各种教具组织教学,突破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挂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液形成过程课件.课前给学生分组(四人一组),每组指定一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小组成员活动,并记录活动情况.安排学生有目的进行课前预习,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7.
新教材背景下,通过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创设真实情境,充分利用教材活动栏目,巧设问题,结合模型构建的思维方式,逐层深入地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节教学中,创建工程学情境,以科学前沿进展为支架,选择“制备生产蛛丝蛋白的大肠杆菌”为主线,驱动课堂教学。通过构建实物(纸片)重组DNA分子模型,转变学生的角色,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以“燃烧和灭火”一课为例,以丰富而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基础,从链接生活、生火竞赛、实验探究、灭火竞赛、知识应用5个环节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教学中,通过科学资料的分析和结构模型的构建,全面探究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了课程思政的元素与切入点,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全面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贵州省喀斯特地貌为载体,结合当今热点——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创设“喀斯特地貌一课游”研学旅行情境。运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录制实景课堂,探析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及其影响,通过模拟“天坑”形成实验,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所搜集的素材和创作的视频展示,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再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质疑问难、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析资料、建构模型、设计实验等活动.学习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作用及应用,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微观水族箱生态系统并讨论水族箱的日常管理,学以致用,关注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分析资料、解决问题,构建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在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究活动中深入理解概念,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结合教材,综合考虑学生的技能水平,从设计思路、材料选取和装置效果三维视角建构"尿的形成过程"物理模型,学生在不断完善模型的过程中,将这一抽象的过程形象具体化,并主动建构"尿的形成过程"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5.
许燕 《生物学教学》2008,33(3):17-18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初二《生物学》第四单元第五章的第一节。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尿的形成过程,难点是肾脏的结构和肾小球、肾小囊的作用。要突破这节内容的重难点,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将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与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内容密切联系。如何将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贯穿于教学中来突破本节重难点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掌握尿的形成过程,知道尿的排出。2.能力目标:将泌尿系统的功能与身体其它系统相联系,认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初步学会分析简单的图表和数据。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尿的形成和捧出,认识自己的身体及正常的生理现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概念教学的建议,对"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内容中所要传递的生物学重要概念和一般概念进行分析,提出了帮助学生形成这些概念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其中,"模型认知"的内涵为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1]。单旭峰[2]认为,中学化学学科的认知模型从内容和形式上分为如下几类:概念模型、结构模型、过程模型、数学模型、复杂模型。价-类二维图是以物质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为横坐标,以某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在二维平面内绘制含有某元素物质的图像[3],是过程模型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细菌”一节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探究活动、构建应用概念的策略方法,融入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对比分析、模型制作、实验探究、归纳综合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病毒”一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病毒的形态特点、结构和繁殖方式,并能够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重视自身的生活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