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是一个政治学者,与历史学界、法律史学界的同行们一起来讨论法家的问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个主题的当下浮现,可能与新儒家、新墨家、新道家有关,它们是催生新法家的观念动力。深层的动力,则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有关。当下中国处在一个巨变当中,从春秋、战国到宋明,再到今天,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三个重大时间节点。处在巨大变局当中,人们就会回到历史中去寻找思想资源和行为根据。  相似文献   

2.
<正>陈颖飞:李先生,《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委托我给您做个访谈,以便向学界介绍您的学术道路和贡献,我们现在能开始吗?李学勤:可以。一符号的魅力:从逻辑学到甲骨文陈颖飞:李先生,学术界都推许您学识渊博,在甲骨文、青铜器、战国文字、先秦与秦汉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急剧变革、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各诸侯国为获取更多利益,纷纷变法图强,法家和纵横家则趁势崛起,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活跃的学派,而法家和纵横家的领导思想在社会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法家和纵横家领导思想内涵有极高的相似性,其中的有益之处,对于现代社会探索领导规律,增强领导素质,增长领导才干,提高领导效能,繁荣和发展现代领导科学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我认为关键在于遗产公约里强调的“普遍价值”四个字,在于“普遍价值”的确认。只要普遍价值得到确认的遗产,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趋于完善。其法治思想的形成包括开始形成、基本形成和完善确立三个阶段,主要包括一个目标、两个基础、三个工程、四个环节和一条主线等内容,具有提供法治指引、奠定理论基础和贡献中国经验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特征是按照遗产类型分部门管理:一般意义上的文物由文物部门管理,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则由建设部门负责。本文通过对遗产类型、保护理念与遗产管理体制三者内在关联性的分析,将中国的遗产管理体制分为三个阶段,并展望中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张举文 《文化学刊》2012,(2):179-180
黄涛著《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立足于实地调查这一民俗学核心研究方法来为语言民俗学这个新的学科领域做开拓性研究,不仅其学术创见难能可贵,而且其研究范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贡献是多学科的,但可从方法、理论以及范例作用三个方面来概括。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舒衡哲的《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是一部从文化启蒙视野来研究"五四运动"的专著,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来临之际重释此书,是传承"五四遗产"的一种责任。本文着重从《中国启蒙运动》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术价值及局限性进行思辨性评述,以期更好地理解"五四"及中国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9.
潘玥 《中国名城》2020,(4):34-44
在乡村振兴的目标下,建成遗产该如何保护和存续在许多国家均是难题。通过追溯英国处置乡村中的风土建筑这一建成遗产的重要组构部分的整体特点,对其价值认知、保护历程及规划体系的形成,进一步结合科兹沃尔德乡村保护案例的规划政策分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国风土建筑保护的策源力。即包括贵族乡绅在内的精英阶层对乡村自然景观营造和保护旨趣一直有其社会传统性;赞美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浪漫主义者进一步通过包含风土建筑在内的英国风景建构为英格兰的民族身份认知物;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生地,较早开始对工业文明的进程带来的后果进行反思,保护乡村的建成遗产及其整体环境作为善性立法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的体现,并较早地通过制度建立被纳入正当化、合法性的保护框架中。最后指出英国社会普遍达成的有关风土建筑及其文化地景整体性保护的共识与规划制度的配合是英国乡村大范围的建成遗产能够被成功保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将整理和传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重任视为自己的终身使命。他有文、献并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既重视大国遗产,也重视周边小国遗产;既保护胜利者所创造的遗产,也保护失败者所留下的遗产;既重视载体信息保护,也重视核心信息保护等值得后人珍视的遗产思想,可以用来指导今天的历史名城保护。名城保护还需解决好自然空间与人文空间、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实用空间和审美空间的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11.
时空叙事是建筑遗产再生的一种跨学科视角,同时又回归建筑遗产在历史文化语境下的本体,根植于过去,指向未来.原始建筑中的"方圆之变"、传统建筑中的"居中为正"、现代建筑中的"形式指向"都是时空叙事的模式语言.在建筑创作和建筑遗产再生中运用时空叙事,有利于文化传承、历史建构和空间再造.建筑遗产再生的时空叙事路径与策略可以有以...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定于2015年8月28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为了办好这次学术活动,2015年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参与,为我国的民居文化研究和社会发展贡献出您的聪明才智,特诚挚邀请您撰写论文拨冗莅会。一、会议名称:2015年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二、会议主题:1.传统民居保护与活化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松 《中国名城》2023,(1):32-39
全面回顾近10年来国家、省和地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立法进程,分析国家和地方保护法规的整体格局、基本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对国家建成遗产保护立法、保护传承机制完善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认为国家法律是实现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作为基本国策的制度保障,应当通过保护立法将“保护优先”落实到绿色发展、空间规划、资源管理、文化复兴和城市更新等环节;通过保护法制建设,促进建成遗产的积极保护传承、可持续利用和民生福祉改善;通过提升遗产保护管理的质量,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通过依法开展的公众参与程序,确保遗产保护实践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4.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应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2013年,位于广西、贵州、湖南的共25处侗族村寨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本文以预备名单中的湖南省通道县坪坦河流域侗族村寨为例,探讨村落遗产的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湖南通道县侗族村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与民族文化的空间实证,以血缘与地缘共同决定的社会组织结构是侗族稳定有序发展的见证。但是,村寨目前面临经济发展落后、村民缺乏遗产保护知识、人口和用地压力大、大量新建房屋破坏风貌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村寨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笔者所在团队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创新保护发展策略:一是利用侗族独特的社会组织文化参与遗产的保护管理,促进公众参与;二是另辟新村,缓解老村人口和用地压力;三是进行多元经济模式共同发展的产业规划。这些策略将为村落遗产的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世纪以来,法家研究呈现了一些显著变化,亟待我们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回顾,同时去展望未来的法家研究,所以关注“法家研究往何处去”这样的话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刚才听各位老师的发言,对我来说,收获很多,也让我非常振奋。蒋老师谈的综合创新方法以及在人类文明、社会结构、历史化的视野中研究法家,可以说是高屋建瓴。蒋老师事实上提醒我们把之前接受的各种观念先给它悬置起来,然后深入到思想理论的底层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底层,从理论底层去思考最为原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舆论引导"的概念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是社会变革和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这个概念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指导思想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制造舆论"、上世纪80年代的"舆论宣传"、90年代的"舆论导向"和新世纪以来的"舆论引导"。2016年2月19  相似文献   

17.
在战国至汉初的学术史上,孟子、公羊家、穀梁家先师以及董仲舒、司马迁等儒士通过对孔子"作《春秋》"一事的不断塑造,奠定了《春秋》"微言大义"的经典地位及其"史中取义"的文本阅读方式。而刘歆则试图重建《春秋》学的学理体系:他淡化孔子与《春秋》之间的"作者"关系,将《春秋》重新置入三代以来的史籍传统中;又尝试从历学角度重建《春秋》的义例体系;在处理"六艺"内部关系时,刘歆将《易》学与《春秋》学相配,建立起一种新的"天人之学"。《春秋》学的性质、阅读方式至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西汉传统《春秋》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了解刘歆《春秋》学的内在学理体系与解经方法,是我们理解两汉之际这场重要学术转型事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际传播是一个充满多元学术传统的知识场域。中国的国际传播研究需要立足本土实践,尊重历史逻辑,抱持全球视野,充分处理好政策议程、实践议程与学术议程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吸收好多个学科的理论贡献,在借力时势不断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着力塑造新时代的学术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2021年12月5日的第十届无界论坛聚焦于1950年后(1950—2010年)的当代工业遗产的研究,对于这一时段的工业遗产乃至文化遗产的国际研讨在国内尚属首次.论坛邀请的专家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专家、国内著名高校教授和大型央企、国企的管理者等四个方面.论坛发布的《关...  相似文献   

20.
继承案件中的程序问题关系到实体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本文通过调研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件,分析继承案件中涉及到的四类重要程序问题:继承案件中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利的程序、遗产的清点程序及继承案件的举证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