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间交流互鉴不可或缺。只有相互尊重包容、广泛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才能愈加璀璨辉煌。在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对自身建设发展实践经验以及对世界大势等诸多因素的深刻把握与认知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给出的又一中国方案,其摒弃了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等思维陷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落地,将对全球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爱梅 《职业圈》2011,(36):14-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海洋文化:一个亟需重视的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是海洋大国“,蓝色国土”达300多万平方公里。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中国海洋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具有进取性、开放性、兼容性和探索性的显著特点,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国商贸思想、培育民族探索精神、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发现,这个过程就是创造海洋文化的历程。海洋文化蕴…  相似文献   

4.
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统一,游牧文化与多种文化的统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统一。它所留下的丰富遗产和深厚的文明积淀已成为中国现代文明建设的宝贵历史资源。同时,在与各种人类文化的交流和整合中,愈加突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一、“一带一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带一路”有别于以往任何区域经济联盟的突出特点在于其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带一路”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这一符号凝聚了中国与西亚地区人民的共同回忆。“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提出,而如今则是以其辉煌璀璨的文化成果而被人们铭记。  相似文献   

6.
中国竹文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一、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一)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庞大载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产生之后,一直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以及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个热爱森林、创造森林文化的民族。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发展而辉煌于世。森林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独特风土基础之上。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之不断合理化,并为中华民族创造更多更为合理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中国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教学等领域,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讲到莫高窟必须了解其所在城市——敦煌。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汉河西郡之一,史称“三危”、“瓜州”,自古为丝绸之路东、中段各线交汇的枢纽。在人类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历史长河中,有四种文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倡议既汲取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包容的精神气度,也契合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截至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增至66个,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新疆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在中华文明向西传播中发挥着门户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从明确战略定位、打造传播体系、优化传播内容、开展合作交流4个维度,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在中华文明向西传播中门户作用的表现,继而阐释了新疆在中华文明向西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增强新疆在中华文明传播中门户作用的意义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之一。其中,宗教文化对于洞察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 更有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文化传统现象中,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悠久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宗教不仅与人类文化在同时期形成,也是人类文化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在某些特定时期或特殊的文化领域里,宗教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直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例如,宗教文化对古代音乐艺术、建筑美术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中外许多建筑艺术的典范,是在宗教的殿堂里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背景之下,本文认为应将文明互鉴理念作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观念的核心构成。文明互鉴理念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是有别于“文明冲突论”和西方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另一种选择”,是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应基于文明互鉴理念提升当代中国国际传播的人类意识与人民意识,将乡村文化、青年创造和人文交流作为国际传播的新途径,推动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建设如历史长卷徐徐展开,展现着人类社会向上的积极活力。尽管当今世界环境纷繁复杂,国际问题频繁多发,但人们向往和平发展的初心不会改变,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创造和平发展的信心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意在打造以经济为主的多维度、大范围的合作发展平台,引领世界人民共创和谐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与背景 海上丝绸之路,是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通向世界其它地区的海上通道,东海航线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南海航线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地区以及更远的欧洲和非洲。从历史上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互通有无的“商贸之路”,也是沿线各国各民族交流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征程中所结出的文明之果,是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创造的社会主义新形态,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这种文明新形态不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也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生动诠释了人类共同的价值底色和突出了中国一直倡导的合作共赢的实践风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指向的世界情怀,对人类多元文明的演进和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东起西汉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绵延数千公里,驼铃相闻,途径中亚、西亚进而到达欧洲和北非地区。其上下跨越2 000多年,搭建起了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政治、经济、宗教等交流与互动的桥梁,是不同文明间相互吸引、交融,求同存异的见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该文通过概述自古而今中国与伊朗两国凭借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倡议为载体而实现的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初步探索中伊未来医疗合作的新机遇、新模式,这在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发展与全民健康,倡导国际合作的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丝绸之路的贸易物品多达数百种,其中从中国出口的大宗产品,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三大类。浙江是全国领先的丝、瓷、茶生产、出口地区,扮演着古代陆上丝路尤其是海上丝路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为丝绸、瓷器、茶叶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三大中国符号,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丝绸与丝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创造。丝绸蕴含的柔和、流丽、优雅、华贵等文化特质,是中华民族国际形象的最好代言。浙西杭嘉湖自古被称为"丝绸之府",在距今四五千  相似文献   

17.
王林凤 《文化学刊》2015,(4):172-173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文献典籍是社会发展重要的文明成果,保护好这些古籍,对巩固民族情感、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古代文献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并对新时代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古代文献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冈石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标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和文化承载,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平台。该文通过挖掘、阐释云冈石窟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探究文物背后的多民族融合因素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轨迹,体悟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旨在从各民族创造的文明遗存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织一条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儒学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都是历史地、有规律地逐渐积累、形成的。我们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这是和孔子以及由他创始的儒学分不开的。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秦皇汉武,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精神文明的主要奠基者。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不仅是先秦时期的显学,而且自汉武帝定为国学之后,直至“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为止,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 对于传统精神,毛泽东有两点重要思想:一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二是“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于孔子儒学的研究,应当坚持这种正确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汉唐时期,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联通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往的古道。丝绸之路开通后,对于东西方物产的流通及技术的相互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使东西方的联系更为密切,共同推进了古代世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