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新后的生物学教材 ,更注重对学生观察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但就这一点而言 ,笔者认为初中《生物》第一册 (上 ) (人教版 )对演示实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处理有待改进。该实验需准备甲、乙两套实验装置。教材要求 :在甲装置的槽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乙装置的槽中盛放等量的清水 ,先将它们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再一起移至光下数小时 ,通过检查叶片能否生成淀粉 ,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于该演示实验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发生 ,缺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亮点” ,更不用说促进积极思维了。以往这个知识点完全是靠教师的讲…  相似文献   

2.
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初中阶段重点实验之一,但由于其材料多、耗时长等问题,往往完成率较低。改进实验材料、方法,可实现利用一套装置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两个探究实验的教学目标。改进后的实验材料简易、操作便捷,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两个实验的开设率,还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发展其实验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3.
分析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存在的问题,尝试用BTB溶液改进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有助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读不同教材中对“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浙科版配套实验手册提供的实验装置,对该教学内容进行了实验方法和装置的改进。通过“真空渗水法”和自制教具的使用,同时采取“假说—演绎”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增加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不仅可在课堂内完成整个探究过程,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高生物课堂教育效率并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会 《化学教学》2000,(12):35-35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实验 5 -5采用向纸筒内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由于该装置的灵敏度有限 ,实验中的视觉效果不甚显著。为了克服此问题 ,我设计了如下方案 :1 实验用品氢气球 (2升左右 )一只、细线一根、一次性塑料杯一只、米粒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1 2 5毫升 )一瓶。2 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3 实验过程(1 )课前充一只约 2升的氢气球 ,用细线将塑料杯系在气球下面。向塑料杯内添加米粒 ,调节到气球基本能静置在空气中为止 ,估计米粒的用量。(2 )演示实验时 ,先取出装置 ,轻轻松手 ,可以看到氢气球能上升…  相似文献   

6.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5节“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实验,从改进装置,寻找合适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中寻找金鱼藻的替代物,在晴天和阴雨天分别做该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正>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由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济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见图1),本人按照课本的实验操作,经多次实验都未能观察到木条复燃的现象。1 原因分析第一,橡皮塞插入部分占据了玻璃管口的一段容积,打开时,收集到的氧气在橡皮塞之下且比空气密度大,使空气进入,占据了橡皮塞所占玻璃管的容积。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双球干燥管等器材代替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二氧化碳性质系列实验的教具,并对教材实验设计进行整合,即将二氧化碳与石蕊、石灰水反应的实验合二为一,既可简化实验装置,又能弥补原实验的不足。改进优点体现在:只要观察肥皂水气泡飘落的方向和速度,就能感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实验现象直观;通入二氧化碳,将燃着的蜡烛直接放在双球干燥管末端,蜡烛瞬间熄灭,可据此快速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的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生物学教学》第 11期 ,黄青同志撰写的“光合作用产生氧实验装置的再改进” ,所用器材有烧杯、玻璃导管、乳胶管、止水夹 ,装置还不够简便。在教学中我对它进行了改进。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如下。1 材料12 5 0mL和 5 0 0mL无色透明塑料饮料瓶各一个 ,药店售碳酸氢钠片 2片 (1.0 g) ,小刀一把。2 方法用小刀切去大瓶瓶口到瓶颈共 9cm长的部分 ,保留下部分 (如图 1所示 ) ;用小刀切去小瓶瓶底到瓶身共 5cm高的部分 ,保留上半部分 (如图 2所示 )。  使用时将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放入小瓶内 ,再将小瓶放入大瓶内 ,并注入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的改进,将该探究实验从定性实验转化成定量实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结果更可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1课前准备 用NaHCO3和H2SO4(稀)作反应物制备CO2气体,选取一较软的塑料饮料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一瓶CO2气体,盖紧瓶盖,向上放置备用,并请同学准备一只同样的空塑料瓶.  相似文献   

14.
高等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生化途径有3种,即卡尔文循环(C_3途径)、四碳二羧酸途径(C_4途径)和景天科植物酸代谢途径(CAM途径)。根据光合二氧化碳固定方式的不同,高等植物可分为C_3、C_4植物和CAM植物。在C_3途径中,碳素同化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三磷酸甘油酸(PGA),C_3途径因此而得名。以这一途径来同化碳素的植物有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在C_3植物中,二氧化碳的接受体是核酮糖-1.5-二磷酸(RuBP),通过羧化、还原、更新三个阶段形成单糖,同时RuBP得到再生。动力学实验  相似文献   

15.
围绕"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组织教学,以问题为引领,通过对科学家的经典实验以及演示实验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社版)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中,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CO2的演示实验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无论是萌发的种子,还是新鲜豆苗都进行着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CO2.在教学中发现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1关于“呼吸作用吸收O2”的实验1.1实验装置的不足与改进课本装置如图1所示,由于集气瓶中装的种子过多,使得伸入瓶内的蜡烛不够深,在外界空气中O2的作用下,甲瓶内的蜡烛仍有可能继续燃烧,造成实验失败.如果换用大号集气瓶,…  相似文献   

17.
“光合作用”实验是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有所涉及。本文对以往验证光合作用实验方法存在的反应时间长、材料不容易寻找、操作不便、现象不明显等缺点进行了改进,而且通过数量的比较还能得出环境条件量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在叶片上叶绿体借光能使周围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有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等)并释放出氧气(图1)。研究表明: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有多种,如葡萄糖(单糖)、蔗糖(二糖)、由单糖聚合成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本身无明显反应现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努力将现象可视化。将压强变化和反应产物验证结合起来,可以观察到倒吸入塑料瓶中的溶液量存在明显差别,并且第一次无沉淀产生,第二次产生了沉淀,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