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传承热爱劳动的社会风尚,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开展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必要途径。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立足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准确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本质,把握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存在价值。唯其如此,才能为提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方案。基于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界定,结合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及时代特征,深入分析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本质和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建设、劳动教育社会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3.
教师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中,实践取向作为一个发展态势,能准确定位教师教育,准确定位实践取向。准确将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剖析清楚,有助于提升我国教师教育的培养层次及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践既是职前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行为方式,也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随着对教育实践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认识,教育实践的意蕴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从教育实践意蕴的转型审视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其内蕴应是全程“反思性”实践,其培养理路应是理论认知与实践训练的有机融合,其课程学习的方式应是在实践中的理解、建构与体验,而建立合作共同体是实践取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从三类劳动教育的特点出发,阐释其价值取向,并从方式、内容与目标上诠释其突出特征。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具有常态化、持续性、自理自立等典型特征,注重劳动意识与劳动习惯培养,旨在使学生感受劳动与个人生活的关系;生产劳动教育以全链条式体验、凸显专业、价值创造为突出特征,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和社会,接受社会生产中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服务性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人际互动、责任奉献,强调共情意识、服务精神培育,有助于学生与他人、社会建立积极联系,彰显出服务他人,成就自己的精神要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重大,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热点.作为承担育人任务的班主任,应从改变学生劳动认知、建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创新劳动评价三大维度开展劳动教育,实现劳动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实践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是偏离培养目标的教条式教学,离开了教学指导的实践,是偏离了教育实践的本质,对实践教学不负责的活动。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延伸。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应该是教学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西方教育理论研究在分析教育哲学产生之前基本上是通过科学主义思维试图把握教育的本质,而这种模式在分析教育哲学之后受到了批判,批判实质是对教育本质先在性的质疑。但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本质先在性,教育本质研究在历史上都是作为教育科学理论建构的工具而存在,教育本质研究在异化。新时期教育本质研究面临着价值取向的重新选择的问题,遵循从多元到回归的模式,是未来教育本质研究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
在如今的教育事业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指导方针,其中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的构成内容,在高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尤其在西北地区,为了更好地落实此教育方针,学校必须认清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对学校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进行落实,探索出全新的劳动教育实施途径,促使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将教育实践反思渗透在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教育实践反思的价值取向包括理论取向、技术取向以及实践取向。理论取向认定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根本;技术取向强调师范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实践取向注重培养师范生实践意识、实践能力和临场智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师范生要正确把握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把实践取向作为教育实践反思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多数城市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不缺少物质关怀和精神呵护,缺的是劳动和劳动所给予他们的劳动者品质。在现代教育中,怎样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欢欢 《江苏高教》2021,(11):39-44
劳动教育是中国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的方针与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揭示了建党百年来中国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五个主要历史阶段,表现出以下特征:从教育的内涵而言,表现出从狭义的"小劳育"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劳育"的过程;在教育的功能定位上,经历了从培育大学生生产劳动技能提升到劳动素养培育的功能定位;就教育立场来看,经历了从社会本位、政治本位,再到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并重的全面育人取向.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百年嬗变给高校的启示:超越劳动技能培育为主的"小劳育",走向关注劳动素养的"大劳育";超越高校单一劳动课程,形成立体化、全方位高校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格局;超越"专长"的技术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劳动教育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扶慧娟  朱兵 《教师》2022,(3):15-17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开展劳动教育意义重大,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必由之路。北京市商业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研究,结合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形成校本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建设沉浸式校园劳动文化环境,打造国企办学主体下的职业院校校本劳动文化。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在校园日常维护管理中融入劳动教育,以学校各类学生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内劳动教育实践,以各类社会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培育学生劳动品质,增进学生劳动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劳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有赖于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运用;不仅是学校的事,而且是全社会、各个家庭的事;不仅要解决思想问题,而且有赖于劳动实践的锻炼.文章既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课题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又用贴切、典型的事例印证了劳动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果.最终表明劳动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16.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通过反思教育的现状已经初步看到:我们的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有失精神的向度、有失灵魂归宿的地方。尤其是当人们为更多的功利所熏染时,很少有人停下来与心灵对话;当人们为各式文化快餐填满时,也很少有人去理性的思考:那种没有精神底蕴和内涵、那种缺少健康灵魂伟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18.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获得创新的灵感,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基于三元知识理论和知识转换视角,探究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即通过系统的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养和劳动实践锻炼,形成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意识,形成劳动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要采取有力措施:一要让榜样的力量浸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二要让课程赋予力量,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三要让竞争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承担劳动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之一即是课程具有实践性,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立足实践,重视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劳动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展现学生的才能,从而感受劳动的欢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