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4届奥运会苏联在撑竿跳项目囊括金、银、铜三块奖牌的事实标明,苏联是当代撑竿跳最先进的国家。苏联撑竿跳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技术上的创新是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在技术环节上有哪些发展动向呢? 一、持竿跑技术的创新 1、握竿距离相对固定。采用较窄的握距60cm±10cm,(如布勃卡跳6.01米时握距60cm)这段握距既有利于起跳时上体的前移及左手对竿子的控制,又不过多影响过杆前引体推竿的用力,同时对起跳点固定在上手投影点之上有着重要作用。 2、持竿位置的改变。由老式的“体侧”持竿改为“体前”持竿。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让教练员更好地了解撑竿跳腾起阶段的力学因素。很好地理解这个力学因素能使运动员找出对腾起不利的许多问题的原因。运动员的握竿点到过竿高度这段距离被称为腾起高度。有能力的运动员能越过比自己的握竿点高得多的横竿,使自己的撑竿跳成绩提  相似文献   

3.
撑竿跳技术可划分为下列阶段:助跑、插穴、起跳、悬垂摆体、后仰举腿、引体、转体、过杆和落地; 右手持竿的运动员右手握竿的上端,左手在右手下方约50厘米处;  相似文献   

4.
在八十年代,随着撑竿跳高技术日新月异的演变,撑竿跳高的成绩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因此使得引入一种新的当代技术成为可能。那种相对低握竿技术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使用金属竿的技术虽然能提高成绩,但却不能象玻璃纤维竿那样充分利用其弹性势能。旧技术倾向于在竿后上手到地面所做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撑竿跳高纪录是5.57米,比世界纪录相差49厘米,差距很大。本文通过对世界前三名优秀选手和我国三名优秀选手的一些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主要差距在握竿高度上。而影响我们握竿高度的原因,是助跑速度不快,撑竿弯曲小。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指出提高助跑速度,起跳时左臂用力,起跳充分向前,加大撑竿的曲度,是提高握竿高度的关键。并从葛云的训练探讨提高握竿高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外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生物力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我国女子撑竿跳高的发展潜力,用爱捷录像解析系统解析获得数据,比较分析1997年室内世界锦标赛2名优秀选手蔡维燕(Cai)和埃玛·乔治(Ai)的撑竿跳高技术。结果表明,Cai的起跳速度和摆体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起跳速度,合理减少起跳角,对加大弯竿,提高握竿高度和摆体速度有高度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5.60m水平以上3名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同世界级运动员差距不大,但助跑节奏存在问题,倒三步重心速度变化不合理;倒一步步长受限于起跳点,刘飞亮和杨雁盛助跑阶段最后两步步长变化不合理;刘飞亮采用“自由起跳”的起跳方式,“自由起跳”属于“跳插同时”型,主要技术特征表现为握竿高度高,翻竿时机早,起跳距离远,插穴时间充分,撑竿表现为“反弓”弧度明显,在起跳离地瞬间“正弓”才开始出现;建议杨泉和杨雁盛增加起跳距离,改进翻竿时机,刘飞亮提高最后两步节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布拉德·珀斯尼在欧洲田径联合会度过了一段时间,他提出要和塞格·巴布卡一起研究一个使撑竿跳运动员获得成功的训练手段。首先巴布卡坚持认为,运用斜坡进行训练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运动员在提高握竿点的基础上,提高助跑的速度。即使运动员的技  相似文献   

9.
尼龙竿的问世,促进了运动成绩的提高,同时也使撑竿技术发生了变化。虽然尼龙竿与金属竿相比在动作结构上大致相同,但由于两种竿子的性能不同,在某些技术细节上发生丁一些变化。弄清两种技术差别所在,对于体育院系开展尼龙竿的教学与训练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对金属竿与尼龙竿技术做一比较,供同行们在教学与训练中参改。一、握持竿 1.金属竿握点较低,一般在3.50m-4.00m;尼龙竿握点较高,一般在4.50m-5.00m。 2.金属竿两手握竿距60cm-70cm,持  相似文献   

10.
撑竿跳高的连续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撑竿跳的连续链理论的核心是撑竿者在此项运动中把能量连续不断地输入到“人——竿”系统中。当撑竿跳运动员提高他在“人——竿”系统中的能量水平时,我们称此时间段为“积极”阶段;当撑竿跳者在此系统中不增加能量水平时,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对撑竿跳高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大幅度的技术改进,促进了该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分析单个动作的改进情况,能进一步提出现阶段撑竿跳高的新技术。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里采用了比较低的握竿点和在金属竿上跳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悬空后使竿变弯,从而使运动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但还未能充分发挥竿子的弹射性。起跳动  相似文献   

12.
尼龙竿是由玻璃纤维做成,长约5米左右,采用环氧树脂加固的园管形撑竿。它重量轻(约3—4公斤),挠度大,弹性好。有效地利用这些优点,形成合理的现代撑竿跳高技术,将导致运动成绩的大幅度提高。一、尼龙竿的力学性能(一)形变、“能量贮存”与弹力采用尼龙竿进行撑竿跳高,当运动员将竿头插入插穴时,竿子接受运动员经过助跑、起跳所产生的动量,便会出现明显的力学特性——发生形变。形变的程度大大超过其它竿子(如把长度一样的尼龙竿、金属竿、毛竹竿各一根,两端固定,中间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对三名最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进行动作分析,讨论其技术的合理性及特点。研究方法:横向与纵向结合的扫描摄影法。主要结果与结论:(1)蔡维燕采用先起跳后插穴的技术,其他二人采用先插穴后起跳的技术;(2)蔡起跳时躯干较垂直,其他二人后倾;(3)蔡的展体效果较好;(4)三人在推竿后没有进一步腾空。建议:最好使用同时插穴起跳的技术,起跳时保持躯干正直,并应加强上肢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一、提高握竿点高度对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作用: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提高取决于握竿点的高度和利用撑竿的弹性腾起的高度。自从新的富有挠度和弹性的玻璃纤维撑竿取代了竹竿和  相似文献   

15.
运用调查、访谈、测量、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及评价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由综合能力因子、助跑起跳能力因子、力量因子、起跳控制效果能力因子4方面构成;(2)确立了握竿高度、重心腾起高度、跳远、卧推4个影响我国优秀女子撵竿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专项能力指标;(3)建立了运动成绩与专项能力各指标发展的预测模型;(4)制定了专项能力的综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跳高比赛中,有些采用背越式姿式的运动员往往出现起跳时倒体过早,过竿时身体僵硬、反弓不明显或小腿碰落横竿等技术缺陷。如能充分注意头部姿势——起跳时向上顶头,当肩越过横杆时充分仰头,臀部过竿后及时低头,则可使上述现象大大减少,并能更好地掌握过竿技术,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起跳时顶头,是指在起跳瞬间,身体由  相似文献   

17.
秦文宏 《体育科学》2002,22(4):72-76
针对高淑英的技术现状,采用录像解析的运动学研究方法对高淑英的撑竿跳高技术分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淑英起跳阶段身体急于上竿,悬垂阶段下握竿手臂过分屈肘,稳固性不高;支撑阶段身体与撑竿配合节奏紊乱。  相似文献   

18.
1.持竿运动员的持竿位置,根据几种要素决定。关系到持竿的主要因素是撑竿的重量,导向起跳位置的插穴方向,助跑的速度以及撑竿的握距。我们对于握竿的距离,采用以下方法决定:让运动员在单杠上做系列摆振后回环运动,我们不带任何框框,就以在单杠运动中所用的握距,作为由运动员自己决定的撑竿握距。因为只有这样的握距才能使运动员在单杠上做摆振时感到舒适。当然,这受到运动员们的肩宽和肩关节柔韧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撑竿跳高成绩变化情况:自从国际田联承认玻璃纤维竿创造的新成绩以来,世界各国优秀撑竿跳高选手便纷纷试用了这种新式“武器”。自此撑竿跳的世界纪录一破再破。10年来竟把这项世界纪录打破了27次,成绩提高了80厘米。我们从下列表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质量的竿子对运动技术的提高是有直接影响的。由此可见,1942年瓦梅尔达姆用竹竿保持了15年的世界纪录到1957年由古托夫斯基用金属竿刷新了。但成绩只提高了1厘米。1961年戴维斯用金属竿又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而成绩只增加了5厘米,却用了4年的时间。从瓦梅尔达姆1942年用竹竿创造了4.77米的世界纪录,到1961年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教练员和运动员都知道撑竿跳高的助跑速度对于成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许多实际调查的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助跑一方面必须产生最高的速度,另一方面必须为最佳的起跳创造条件。观察一下目前采用的持竿助跑技术,可以作出如下一些结论:1.持竿增加了助跑的难度。撑竿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时达不到其最快的短跑速度(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快助跑速度为9.0—9.7米/秒)。当竿尖离开地面后,运动员——竿子的重心就会前移,这时运动员可以通过身体略向后仰来调节。由于握竿点的增高和竿子重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