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呼唤科学决策。在学校里,任何决策都是为了引领和规定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人全面、主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建成和谐学校。校长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决定着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于如何科学决策,美国学者亚历山德拉和奥康纳提出了领导者应当遵循的“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你就怎么对待他。”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求校长善于“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别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努力满足别人的合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换位思考,就是心理上的移情,认知角度的转化,它是保证校长科学决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呼唤科学决策。在学校里,任何决策都是为了引领和规定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人全面、主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建成和谐学校。校长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决定着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于如何科学决策,美国学者亚历山德拉和奥康纳提出了领导者应当遵循的“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你就怎么对待他。”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求校长善于“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别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努力满足别人的合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换位思考,就是心理上的移情,认知角度的转化,它是保证校长科学决策的基础。换位思…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教育界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对他一直很崇敬。读了他的《以教人者教己》后,感慨良多,启发很大。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应当具备"以教人者教己"的素养的。他认为,教师在教别人知识道理的同时,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因为,为了使别人明白你的观点,你会想方设法地预先做充分的准备,使自己格外明了,才不至于让自己陷入困境,丢了面子。  相似文献   

4.
启发式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教育方法,一直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推崇。如,我国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导他的门徒时,曾经采用了一种叫做“产婆术”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他把自己的教学活动比做“助产婆”,是为别人接生,不是替别人生孩子,引导学生学习要靠自己;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学理论中提出“发现法”,强调教学不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应当使他们自己成为发现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毛  相似文献   

5.
几乎每一个幼儿园的老师,都给孩子们上过《拔萝卜》这一课。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现在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为什么不让儿童想一想,如果让他一个人拔萝卜,没有别人帮忙,该怎么办呢?这个异议提得好,好就好在它触及到了一个深层次的教育上的认识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教育中的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发展问题。个性,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行为的独特的综合。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必须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所谓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让人的差别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论生命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韦柳琴 《高教探索》2007,(2):126-128
首先分析了生命的意义。凡能助使人去发挥人类本质中具有的正面的建设能力的训练,并藉此提升人的素质,使他变成有文化修养的文明人的教育便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加强人际关系,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并关怀别人。生命教育的内涵丰富,要培养学生天、人、物、我的和谐生命观,对他们进行身、心、灵的培育,进行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展望生命教育的发展,它将出现哲学与心理学、生理健康、职业生涯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死教育五个发展取向,它是一种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7.
“任何人也不能够准确地向别人说明应当怎样去思维,这正如他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应当怎样呼吸以及自己的血液循环的情景一样.”^[1]约翰·杜威告诉我们不要妄想通过将自己的思维传授给别人.以求让别人快速地学会思考,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思维是什么.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同样面临这样尴尬的问题,我们不知道物理思维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生进入初中,逐渐步入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青春期。在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个性渐渐形成,自我意识的程序有了新发展。它所表现的特点是:第一,少年们开始对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兴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他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和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更多地议论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动机和个性特点。第二,少年们对别人或自己的个性特征评价的能力是逐步完善起来的。他们起初会评价别人的个性特征,以后才逐步学会评价自己。但少年对自己个性特点的认识,起先是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的,以后才逐渐对自己有一定的评价,他  相似文献   

11.
1.至少读50本好书,这些书要涉猎10个以上领域。在每个领域中,要至少精读一本该领域最经典的代表作。其实应当至少读100本以上,但你们的课业负担可能使你们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我只提50本。2.养成每天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的习惯。例如:帮助一下别人,或是让别人高兴。自己要想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它对自己、对他人、对社  相似文献   

12.
刘苇 《教师》2012,(9):60-60
改革的浪潮,使我们国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作为教育,这是强国之举,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它的本身也需要改革。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显然教育的改革一定要推到巅峰了。而教育的改革务必要体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不例外。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一书中,多角度、多层次阐述了语文教学的改革,论述精辟,颇具新意。他说“把批评、指责、埋怨,并企图改变别人和环境的力气,省下一多半来,用来改变自己。”这话说得多有分量,对我来说是一个启迪。改变自己要改变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白国宁  沈静 《高中生》2008,(7):37-37
做到把"刀尖"对着自己并不难,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多一些换位思考,就能使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豁然开朗。当然,也不能事事都把"刀尖"对着自己,比如遇到他人犯错误时,就应当大胆批评指正,甚至以"刀尖"相指,因为"刮骨  相似文献   

14.
德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他的教育名著──《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说过,作为 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 己 的财富,他就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会发生这种影响 ”。 第斯多惠的这段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要教育别人,自己首先要受教育;二是一个 教师自 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就只能在这样大程度上对别人发生影响。可见,教师是否 受教育以 及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受教育的程度。所以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 质教育的过 程中,也…  相似文献   

15.
乔永强  沈梦溪 《教育》2022,(4):9-10
《学习的革命》中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个别化教育是关注个体发展的教育,是基于唤醒学生个性发展信心与主动需求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针对性的措施,使学生克服自...  相似文献   

16.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智慧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智慧与人格不全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它应该是一种潜能,而我们的教育就是来开发这种潜能.但这又不能像挖掘金矿那样来开发.应该由别人提供合适的情境,在别人的帮助下由自己来开发,因为每个人只属于他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一、化解嫉妒,分享快乐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这已经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了。现在的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品德、才能不如别人就立刻产生怨恨心;看到别人的优点和成绩不但不感到高兴,反而认为有损于自己的利益;看到别人成功比看到自己的失败还要难受。  相似文献   

18.
处在21世纪,面向未来,我们从事文化教育及科研工作的人,必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承认文化交流,利用文化交流,来扩大自己。既然有文化差势问题,我们就应当尽快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使自己在文化交流中处于比较有利地位,吸取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文化。否则,就会在国际大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自己的文化落后,科学落后.处在被别人影响的地位,就只能跟着别人走。  相似文献   

19.
一岁左右的幼儿开始认识到别人和自己的区别,有了自我的感觉和认识。但他们仍然对别人的感情状态作出灵敏的反应,好像别人的感情就是自己的一样,并且认为,能使自己高兴和满足的事情也会使别人高兴和满足,因而,他会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去试图使别人也高兴和喜欢。到两岁多,孩子开始感觉到别人的痛苦不像是、至少不完全是自己的痛苦,并能意识到能使自己高兴的东西不一定能使别人也高兴。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对文本进行成功解读,谈“创新思维”、“与时俱进”、“教法多样”等也就是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