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泛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也就是毛泽东称之为“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其涵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科学等等。文化观,即对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生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持何评说。本文主要研究毛泽东对精神财富即观念形态的文化的评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中国的历史伟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伟人。他的一生,是同中国文化水乳交融的一生。毛泽东的文化观念,已经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一元。他的中国文化观,由具体、零散的观点、见解和抽象的理论表述两部分合成。本文重点研究了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的总看法或总观念。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都要批判地继承,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有所变化、发展。 1.批判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推陈出新”的方针,以后又提出了“古为今用”的方针,就是说要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指导原则,对于当代文化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确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就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为人民服务。强调文化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阐述了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的文化。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近代长达百年的中西文化论争的广阔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是一个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并从“源流论”、“承继论”、“分解论”、“出新论”等四个方面对这个理论体系作了新的概括和新的探讨,从中着重说明,在这些问题上毛泽东对马列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发展和独特贡献。文章最后指出,前几年有人公然无视毛泽东对近代中西文化论战所作出的科学总结和正确回答,重新提出“全盘西化”和“儒学复兴”两股错误思潮,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反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近代长达百年的中西文化论争的广阔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是一个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并从“源流论”、“承继论”、“分解论”、“出新论”等四个方面对这个理论体系作了新的概括和新的探讨,从中着重说明,在这些问题上毛泽东对马列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发展和独特贡献。文章最后指出,前几年有人公然无视毛泽东对近代中西文化论战所作出的科学总结和正确回答。重新提出“全盘西化”和“儒学复兴”两股错误思潮,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反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批判,甚至有偏激情绪,有将唐宋以后之文集诗集焚诸一炉的想法,认为中国号称是四千年文明古国,而中国人在这四千年里不知道干什么去了,但同时他又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上占有半壁的历史地位。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批判并克服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五四学人在文化问题上所存在的片面性,充分地肯定了中国文化的长处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西方近代文化,毛泽东肯定其是超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但又不满足于西方近代文化,由此而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要以人民群众为文化主体,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系统结构,以民族、科学、大众作为评判中西文化的基本标准,批判地吸收中外古今文化的精华,创造性地建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民族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探索、萌芽、发展和成熟几个时期。毛泽东在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和重塑过程中 ,注意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并主张文化的重塑应同革命理论的建设相结合。他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确立了其文化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的主体,因此,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就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的态度,就是评判文化价值取向的标准。强调文化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并明确了文化领域中继承、借鉴、批判、创新、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青少年毛泽东对中国文化典籍涉猎极广,钻研精深.从1910年秋天起,他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对毛泽东早期的中西文化观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有陈独秀、杨昌济等人.青年毛泽东高度评价陈独秀传播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功绩,"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他的活动,"留着大大的一个纪念于新思潮"(《湘江评论》创刊号).毛泽东按照陈独秀"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的号召,力图要在中西文化和思潮的比较中,找到一种有效地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武器.杨昌济是毛泽东的伦理学教师,对中国古典学术思想和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西方的学术和文化的认识也达到了深湛的程度.青年毛泽东坚决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要求大力引进西方文化来改造封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的民族文化观萧景阳伴随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而发生的各种观念变革,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变革,它牵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使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再次面临着新的挑战,中酉文化的冲突,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凸现了出来。面对这一现实,重温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4.
在战事繁忙的局势下,毛泽东把文化问题视为"现实的急务",把文化提到与军事、政治、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文化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学会做文化工作.在毛泽东心目中,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就是民族化、民主化、科学化和大众化.他主张"将中外古今的学说刺取精华";提倡具体、鲜明、热烈的文化,反对附庸因袭;"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提高与普及相得益彰.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观,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因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能够健康而和谐地发展,能够征服亿万人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论毛泽东文化观主要是指他成熟时期的文化观,间或涉及到毛泽东早期和晚期文化观的部分内容。 一、毛泽东的新文化建构模式浅析 自鸦片战争西方用炮舰轰开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的大门以来,浩焉悠邈的中华古文化便在优胜劣败的战争中显露出自己在西方近代文化面前的软弱无力。认识西方文化和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的课题,于是历史性地摆到了中国人面前。中华民族开始了自我认识、自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文化观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及其走向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促进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冯友兰的文化观具有拥护历史唯物主义的倾向,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在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问题上以及在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等问题上,与毛泽东有相通或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当代中国之民族文化复兴背景下,重新思考毛泽东思想之民族文化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民族主义”概念的使用,是在民族国家的层面上的,强调中华民族民族整体的独立以及这种独立基础上对世界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毛泽东用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思想代替了民族主义话语。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大众的”和“科学的”价值取向。此种论述,辩证继承了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矛头直指民族文化内部的阶级分野,而以人的普遍解放为文化建设的旨归。这种以大众之解放为理想的民族文化观,与当今强调民族文化身份的文化民族主义有着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通过文化革命最终打开了政治革命的大门”,要考察其全部政治生涯,便不能不考察他的文化观的建构.作为几乎经历了当时全部重大政治事件的青年毛泽东而言,其早期文化思想屡经变化,其文化观有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建构的历史过程.笔者以为此建构过程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化观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化建设的理论和观点的总汇,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思想化背景:中国传统化的哺育、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化的补养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化观形成的历史资源.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迪和指导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化观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中外文化观是百年中西文化之争的科学总结,它辩证地阐述了对待中西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肯定,要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思想,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这对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