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林语堂在《中国人》里曾作如此幽默的妙论:外国人竟提问“中国人有幽默感吗?”这无异于阿拉伯商队问人“撒哈拉沙漠里有沙子吗?”看来,中国人是幽默的人种。兴趣所及,我曾研读了几部关于中国人的著作,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传统与中国人》、《中国民族性》、《中国人的人生曲线》等,每翻完一部,却觉中国人的背上又添加了一座沉沉的山。中国人,你这幽默的民族,竟然活得这般滞重、苦涩、艰难……偶得一本《中国人的软幽默》,乃“中国文化风情丛书”之一种。著者薛宝琨先生以大度宽怀写下的文字所呈出的畅然笑意,则充满对自己的民族的自信和希望。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传承中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得到扬弃和发展,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记录着中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档案资源,是无法与中国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相隔绝的。我们需要置身于历史文化传统大环境中,对档案资源的建设问题进行理性的思索。在全球文化出现均质化趋势的今天,如何理解和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与民族性?如何把握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如何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去规划档案资源建设?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悠久的历史传承与浩瀚空间的包涵容纳,遂沉积、构建成中华民族的独特存在形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与人格,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事行为方式。尽管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但文化对个体及民族生命历程的记载是相通的,积累、沉淀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为世界人民所向往,我们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接近她、诠释她。由于中国文化体系过于枝繁叶茂,面对它的多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4.
一个善于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越是拥有自信心的民族,越是敢于面对其他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越是没有自信心的民族,越是不敢面对其他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中国盛唐的文明,就是建立在广取博收基础上的。那是沧海与泰山的气象。唐代以后,中国社会日趋封闭,中国人习惯了以一种傲慢的心理对待外来文化,于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也日趋衰弱。一种文明的生命力,是以它兼容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活动中,图书翻译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清末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之时,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挽救民族,更加主动地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其中译书是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留日热”催生了大批留日学生,他们致力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活动,所译图书数量之大,影响之广,在近代中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业的有机融合,衍生了更多新型的信息联结和互动模式。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传统主流媒体也在不断探索转型升级的策略,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新华网专栏节目《追梦中国人》,通过深入挖掘“梦想”是如何引领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成长的故事,彰显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探寻个体梦想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全面剖析《追梦中国人》的创作实践,有助于新型主流媒体在充分掌握新媒体时代受众显著特征的基础上,创新自身的节目形式,制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赵晓博 《大观周刊》2012,(38):39-39
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的形成受到民族崇拜、民族文化心理和民俗习惯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现代设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传统图形的转化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而不仅仅是一简单的模仿。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以自身的独特风貌为自己在世界艺坛q-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空间.它将引起当代人们弘扬与开发民族文化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后五四时期,面对东学西传过程中东方失语的局面,中国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外文期刊出版活动打破“西方中心”的话语主导权,积极进行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阐释。以《天下》月刊为主要代表的英文期刊,将“向西方解释中国文化”作为核心理念,通过稿件选择、栏目设置、作者译者多元阵营等编辑出版策略,以高度的主体性在世界语境下搭建了诠释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交流平台,旨在通过自身的文化自觉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并对中国文化进行现代解释。《天下》月刊的编辑理念与实践呈现了民族关怀与世界眼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张力与价值,对于当今外文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亦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中国寻求文化身份:以方言电视节目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中国在面对全球化和保持本土文化身份时的困境。中国在保护文化身份方面的努力表现为两种趋势:一种是,主要通过大众传播的中央集权式控制构建统一的民族文化;另一种是通过基层的传播和草根式的努力保存传统和本土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来自政府和草根阶层的推动力量在某些时候、某种场合会不谋而合。在另外一些时候,它们又各自为战,甚至产生一定的冲突和论争。当代中国人对文化与身份多样性的追求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重新发现和重申已经被国家追求发展的战略边缘化和未被官方版本的"民族文化"认可的中国遗产中展示的草根需求和民间努力。作者认为,这样一种基于本土的需求和基层的努力才是保护和复苏中国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罗俊 《大观周刊》2012,(4):25-2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更是一朵绚丽的奇葩。遵义民间文化丰富多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世界各民族文化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碰撞,中国自身文化的发展,由此这种文化也发生了具有时代性的式微与转型。  相似文献   

11.
“100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饰文化,或许还要到我的博物馆来研究”。这是法国巴錾一家私立民俗博物馆馆长对我国有关民族文化研究专家说的话。专家认为。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流失严重,若不引起高度重视。一些民族文化资源将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中国传统绘画蕴藏着中国灿烂的文化精神,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民族自身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入手,着重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阐明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的同时加深对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外向型模式包含特定的社会发展价值,从而决定记录和描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具有突出的社会发展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是测算评价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贡献的根据、民族融合过程的证明、构造民族文化板块的参考、实施民族文化博展的内容参考、推测民族发展趋向的根据等。为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的社会发展价值,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应建立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实验室、音像文献传播中心、印刷文献传播中心和民族文化博展园。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孕育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文化大国。文化大国更需要文化,这种需要,不仅指停留在人们浅意识层次上对文化知识的需要,而是指厚积民族精神,民族风骨的强大的文化意识。在二十世纪经历最后二十年时光,经济浪潮的惊涛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的时候,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再……  相似文献   

15.
评《中国象征词典》马昌仪对于中国人来说,文化象征无处不在。它伴随着人的一生,规范着人的行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浩如烟海的典籍,还是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无论是源远流长的礼俗,还是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处处都有象征的踪迹。...  相似文献   

16.
薛源  刘寒 《新闻知识》2015,(2):42-43
在全球化多格局的大背景中,民族文化作为一国及社会的软实力中心,在国际舞台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但是代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太极拳,在国际上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本文力图以文化符号学的视角,来探讨太极拳在国际舞台的推广与发展。为促进太极拳在国际间的传播与推广,除了各类传播主体的努力外,太极拳自身也需要进行再设计研究,从文化内涵、技术内容、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再改造,从而将太极拳所蕴含的深邃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传播海外,促进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和和社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游戏传承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让游戏玩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是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必须承担的社会功能之一。民族网络游戏是否很好地传承了中国文化?其现状如何?有什么不足之处?针对这几个问题,本文对41种入选“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的民族网络游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游戏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民族文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广泛取材;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应更多地体现在价值观等内涵方面;创新网络游戏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设计;把握历史改写的度;提高网络游戏创作人员的文化素养等。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表现为中国文化对外域文化的影响,而且也表现在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不过就是到了明末,中国人与西方的交往仍然十分有限。至16世纪末,意大  相似文献   

19.
刘志奇 《声屏世界》2011,(6):134-135
每一个消费者,首先是情感丰富、个性禀异的真实的人,同时,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个群体,又同样有着一些相同的特质。只有了解这种特质,才能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实用主义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民族。要让中国人去做一件事情,一定得有一个实用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非洲之于我,与其他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原本也只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神秘大陆。在八年的编辑生涯中,我与非洲三度结缘:一是2011年10月编辑了已故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保平教授的文集《传统与现代:非洲文化与政治变迁》;二是2012年年初编辑了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主编的《中国非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