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花新用     
在幼儿园中,教师发小红花往往从自己的评价标准出发,给那些自己眼中的“好孩子”。少数幼儿得到了表扬和鼓励,对其他幼儿并不公平。我想,如果让孩子通过一种自我评价的方式来肯定自己的行为,自己给自己发小红花,或许能更好地发挥小红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得集     
预支小红花云南省姚安县幼儿园王会琼幼儿园中那些表现好的孩子,时常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小红花。然而,那些努力克制自己却又难免不犯错的孩子总也得不到小红花的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小红花望而却步了。为此,我做了“预支小红花”的尝试,即在提出要求前给幼儿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如果幼儿达到老师的要求,即获得一朵小红花;如果幼儿达不到要求或有违反纪律等行为,小红花便会被收回来,直到其改正或完成要求后,再重新发给他。这样,好孩子自不用说会更努力,那些总也要犯点小错的孩子也在为获得红花努力着,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周都评选“好孩子”,对幼儿一周的表现给予评价。在生活、学习、社交习惯等方面均表现不错的孩子,被评为“好孩子”,奖励小红花。孩子们都渴望被评为“好孩子”,可总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某方面表现不够好而得不到小红花。亮亮已经几周没得到小红花了,他撅着嘴巴,看上去满不在乎,可眼光始终不愿离开其他小朋友手中的小红花。第二天,亮亮妈妈送孩子入园时说,亮亮在家发脾气,说他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因为老师不喜欢他,总说他表现不够好。听了亮亮妈妈的话,我想了好多。我们本意是通过小红花来肯定孩子的表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却没想到孩子因为得不到小红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认为是老师不喜欢他。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为不科学的评  相似文献   

4.
分类奖红花     
幼儿园里,每天接孩子的那段时间,听到家长和孩子谈论最多的就是:今天表现好吗?有没有得到小红花?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场面:得到小红花的幼儿得意洋洋,家长也一脸的灿烂;没得到小红花的幼儿耷拉着脑袋,家长则是一脸沮丧。  相似文献   

5.
我所在的矿区幼儿园,每星期评一次好孩子,评上的得一朵“小红花”。但评好孩子的条件是很全面的,所以每星期得到红花的都是几个“乖孩子”。这样,许多孩子对评红花就不感兴趣了,评小红花的活动就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我认为评小红花不应该订出统一的标准,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发现他们的进步或长处时,及时奖励一朵小红花。我班有一个十分好动的幼儿,上课坐不住,还要“挑逗”别的幼儿,我注意发现他的优点来帮助他克服缺点,当他有了一定进步时,我就奖了他一朵红花,并常常提醒他不断发扬优点,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的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6.
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听教师的话,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庭中父母喜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好乖乖”,幼儿园里老师也偏爱那些“老老实实”听话的孩子。“乖孩子”成了“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一味地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为了达到培养“乖孩子”的目的,不少家长与老师往往对幼儿的服从行为给予过多的鼓励与肯定,例如只要听话就可以得到一个玩具或一朵小红花。这样做实际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是形成完整的自我。认识自我是幼儿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以及一切积极个性特征形成的基础。一个认识、了解自我的孩子,才能逐步产生良好的个性意识,才能相信自己有值得表扬的地方,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孩子,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是一个善良可...  相似文献   

8.
谈心亭     
梅馨: 我们幼儿园每年“六·一”要开展评比“好孩子”活动,表现较好的小朋友就发一朵红花,并在红花下面贴一张写有“好孩子”的字条。有的教师认为,孩子不犯什么大错误,都是好孩子,没发到红花的小朋友会感到很伤心。也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做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梅馨,你认为这样做对幼儿有益还是有害呢?  相似文献   

9.
小红花作为教师平时教育孩子使用的一种辅助教育材料,对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不小的作用。小红花对于家长和幼儿来说有着极大的魅力。从某些角度来看,它的确也是幼儿积极进取的一个动力。但不少家长把小红花看得太重,赋予小红花过高的价值,有时候甚至以有没有得到小红花为依据判断孩子在园表现的好坏。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询问自己的孩子:“今天怎么没有奖到小红花,是不是表现不好?”“哟!今天奖到小红花啦,我们家宝宝真棒,要奖励!”殊不知,久而久之这样的态度便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和虚荣心理,甚至变成了在幼儿园内外一种不良的现象。如有…  相似文献   

10.
《大学时代》2002,(2):28-30
幼稚园,我们用小红花来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中小学,我们用奖状来证明自己是个好学生;大学,我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  相似文献   

11.
每月话题     
每一个孩子都有想成为好孩子的愿望。之所以会出现“我不要小红花”的现象,我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师的要求太高。老师总希望幼儿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很好,才能得  相似文献   

12.
增强表现意识迎接新世纪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表现意识”?譬如,幼儿画了一张画,在大人们看来,不过涂鸦而已,他却要郑重其事地贴在墙上。孩子在幼儿园得了小红花,跑回来告诉爸爸妈妈,甚至客人来了,还要宣传,唯恐别人不知道。这就是“表现意识”的具体表现。“表现意识”是一种希望自己引人注目,得到别人承认的意识。这种意识及其行为,是好还是不好呢?以今天开放的眼光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好!  相似文献   

13.
我班一名幼儿叫龙龙,他总是喜欢把一只大拇指放进嘴里吮吸,我们对他讲尽了道理也无济于事。对此,他母亲也无可奈何地说:“在家里我们打他的手,有时气起来拿针刺他的手指,还是没有用。”星期六下午我们开始给好孩子评小红花。这时龙龙走到我身边轻轻地说:“方老师,我也要小红花。”是啊,我怎么没想到用小红花来激发他,使他改掉坏习惯呢?于是我笑着对他说:“你很想做个好孩子是吗?好孩子是不把手放进嘴里的。”他马上把手拿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一周一次的小红花评比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期待的日子。有人说,一朵不值钱的小红花有什么稀奇;还有的家长认为,小红花不就是  相似文献   

15.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也都希望小朋友能成为一个好孩子。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呢?对此,家长和老师们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为了对好孩子的标准形成共识,本刊编辑部在即墨市机关实验幼儿园领导的支持下,组织全园教师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孩子”的讨论。现将几位老师的发言稿编发如下。希望广大家长和幼教工作者都来关注这个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更好地认识、教育幼儿,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好孩子?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能考上重点中学,就是好孩子。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专心读书,其他什么事都由家长代劳;有的家长不愿孩子当班队干部,怕影响学习;有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参加班队活动,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只要书读好,活  相似文献   

17.
曹爱君 《快乐阅读》2013,(11):75-75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儿童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愿望,倾诉自己的感情,参与社会交往活动。首先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其次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最后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  相似文献   

18.
王佳丽 《成长》2020,(4):173-17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认为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要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什么是自我管理?对于幼儿时期来说,孩子能够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游戏活动在我看来就是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幼儿的内在需求,更是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家长:评小红花可以算是幼儿园里很常用也很传统的一种奖励方法。但实际上,每到周末,一些手里拿着小红花的孩子向他们的父母报告本周的好消息,一些两手空空的孩子则回避家长有关小红花的询问,另有一些孩子和家长对此却是漠不关心。因此,老师、孩子和家长对这一做法的看法,是值得研究的。老师: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这是他们最初的荣誉感的表现。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  相似文献   

20.
刘燕 《考试周刊》2011,(80):233-234
蒙氏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其主要特点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幼儿在蒙氏教育的环境中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