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国华 《考试周刊》2012,(31):44-44
当前,各种版本的《语文课课通》作为教学工具书正被学生普遍使用,其中不少学生奉行拿来主义,照搬、照抄《语文课课通》,这些现象正制约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作者认为《语文课课通》就如一把双刃剑,利弊共生,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其性质,有效使用它,这样才能让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一节语文课:《坐井观天》。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寓言故事,散发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气息。学生本该是喜闻乐见的,但课堂的气氛一点也不轻松。整堂课,学生一直跟着老师一本正经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研究问题,鲜见学生活泼、天真、童趣盎然的场面。教师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诸如小鸟和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它们谁对谁错,原因是什么……学生全力以赴,寻找答案。本来很有意思的故事,弄得学生兴味索然。  相似文献   

3.
课堂暗示批评三例语文课上,一名平时喜欢舞蹈的学生在坐位上总是不停地摆腿、扭身,影响了课堂秩序。适逢学生《威尼斯商人》一课,于是,老师把这名学生叫起来,让她把中人鲍西娅「慈悲不是出于勉强」这段优美华丽、流畅动人的台词朗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这正好发挥了这...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听了四年级熊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熊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曲”“虎”等9个生字.并提问学生:“这些字按部首查字法怎样查?”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就积极行动起来.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争着上黑板板书自己的答案.并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进一步问道:“有不同意见吗?”“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上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就课后问题让大家思考,很多学生立即打开手中五花八门的"讲析"、"详解"、"学习宝典"等资料,不让看偷看,甚至有"认真"的学生提前抄好了答案;若让大家思考资料中没有答案的问题,则学生不是一副与我无关的姿态,就是做好记录"标准答案"的准备;收缴学生作业检查,更多的学生答案雷同,而且"标准"。  相似文献   

7.
一日,去某乡视导。上午在一所小学听了一节语文课《坐井观天》。课堂上师生对话,共同探究,气氛十分热烈。课中,正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时,一学生突然站起来发问:“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教师愣了一下,严肃地说:“别插嘴,认真听讲。”学生懊丧地坐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3):113-114
第一次让我知道它的,是我的学生。语文课上,我们学习《爷爷的芦笛》,那是讲强强独自在暴风雨的夜里如何战胜了恐惧,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在发表感言的时候。一个男孩子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闪烁着智慧的思想,自然获得了我的赞赏。可更多的声音嚷了起来:“老师,那是歌词,不是他的。”  相似文献   

9.
笑话     
《成长》2007,(10):87-88
“黄色”描写 语文课上,一篇课文描述的是一片金黄色的秋季美景。老师问:“这是什么描写啊?”正确答案应该是环境描写,却见一位老兄慢腾腾地站起来,轻声答道:“黄色描写……”  相似文献   

10.
胡德方 《中学文科》2009,(9):121-121
怎样才能提高总结的效果呢?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从理论书籍中寻找答案……渐渐地,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老师不应该是教学的主宰者,高高在上,而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  相似文献   

11.
还有三只鸟     
“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数学课后,雨芬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智力测验题。班上只有一名女孩的答案与众不同。这名女孩叫小静,坐在教室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瘦弱、胆怯,开学已经三个星期了,可从未见她举手回答过一个问题。第二天上课时,雨芬老师微笑着面对同学:“昨天交来的作业我都认真地批改了,真不错;但有一位同学做得特别出色,你们想听听吗?”教室里空气顿时活跃起来。小静在老师的鼓励下站起来了,她怯怯地说:“我的答案是:还有3只鸟。”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小静的脸一下胀得通红,但她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12.
这天上午,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学习《楚辞》。”同学们齐刷刷地叫道:“对不起,老师,今天没有语文课。”老师楞了一下:“呵,我记错了。”他拿起书本走下讲台,同学们又一起大笑起来:“亲爱的老师,请您回来,这堂就是语文课。”  相似文献   

13.
面对高一新生,笔者在第一堂语文课上抛出了一个话题:何为语文? 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里,我分明感觉到,博大精深的语文被严重地误读了,一些学生不是将语文等同于为语文教材,就是将语文等同于为语文老师,更有甚者将语文等同于语文考试。  相似文献   

14.
雪融化了是什么?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融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雪融化了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体验。对农村孩子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进行《春天来了》一课的教学,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引导学生将课文读得有声有色。临近下课时,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麦苗是什么东西?它长什么样儿?"老师一时愣住,没想到学生把课文读得这么美,居然不知道麦苗为何物。为什么语文课会出现"书声琅琅,读者昏昏"的现象?因为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材,结果教师眼中的"小坡"成了学生面前不可逾越的"大山"。如何立足学生视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翻越  相似文献   

16.
前言作为一名刚刚从教不久的语文教师,笔者突然之间由“满怀豪情”变得“痛彻心扉”,这缘起于一次对学生的调查。笔者在几年间对教授过的十几个班级进行了“对我校语文课看法”的走访,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喜欢,一上语文课就想睡觉”、“老师分析的很细致,但是总感觉难以接受,记不住”、“对文章的分析太枯燥了,没意思,比如《荷塘月色》”、“就老师一个人讲,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做法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课堂上热闹非凡。但在热闹之余却出现了新的问题。《春》上成画图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上成知识竞答课,语文课上成练习课,学生代替老师等等现象都出现在课堂上。在课堂改革中,是不是为了突出"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理想境界是什么?不知从何时起,绝大多数语文课变成这样:老师让学生读,绞尽脑汁地读,总想让他们把文后的答案全部填写正确;老师让学生写,搜肠刮肚地写,总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一些;老师唯命是从地教,学生深挖硬钻  相似文献   

19.
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在语文课堂之外,我们已经很难见到中学生像小学生那样手捧课本背诵课文,专心致志地做语文作业的动人情景了。相反,即使是在硬性规定的语文晨读时间里,迎着朗朗的读书声走进教室,仍可看到不少的学生手捧的并不是语文课本,至于课余时间能主动找语文老师补课或请教问题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了。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引起警惕。 中学生如何看待语文这门课程?语文课对他们有多大的吸引力?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最近听了一节语文课——《坐井观天》.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寓言故事,散发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气息,学生应该是喜闻乐见的.但是这节课的气氛一点也不轻松,课堂上学生一直跟着老师一本正经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研究问题,鲜见学生活泼、天真、童趣盎然的场面.老师抛出一个一个的问题,诸如:小鸟和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它们谁对谁错?原因是什么?学生全力以赴,寻找答案.本来很幽默风趣的故事,被弄得生趣全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