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下篇(198-1994)文学接受与阐释80年代中期,由于“新技术革命对中国的挑战”之刺激,遂使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针对性地展开了广泛地讨论。这是国人在新的历史时期谋求国家出路一次深沉地思索。“弃旧图新”成为关注的主题。在史学领域,建立“新史学”的要求应运应时而出。虽然,论者认为,“新史学”不自今日始: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是唐代史学的改革;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清代的新史学;梁启超也曾写过一部《新史学》;李大别的《史学纲要》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部著述。但是,“新”与“旧”系相对而言,随着…  相似文献   

2.
宗益 《中国考试》2005,(2):40-52
一、认识文学史课程的特点1.文学史内容广泛而丰富,这是特点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包括了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众多文学社团流派的兴衰更替,各种文学思想的论争,许多重大的文学事件,数量很大的重要的和比较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等等。以作品而言,文学史不仅要涉及到重要而优秀的作品,还要涉及到那些思想和艺术都算不上优秀但在文学史上具有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当历史演进到近一百多年,我国确乎起了数次的剧变。于是历史有了更迭迅速的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文学亦在社会形态的迅猛更迭中,一一对应地划出了近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以及到今天已经不太新了的“新时期文学”。而历史和文学并不因其以往更迭的迅速及人类分期的迟钝而停滞,它将仍保持自身的发展速度。人类如果再遵循业已习惯了的编史法而拟出一个“目前文学史”这无异于表明我们思维速度的滞后。面对历史的督促,重写文学史已成现今文学界急待重视与解决的一大课题。然而,它又是一个异常艰辛  相似文献   

4.
傅雷对张爱玲“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①的异军突起,颇有些“冷不防”的感觉。但如果纵观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将不难发现张爱玲在“此时此地”的出现,实在是一个极其自然的现象,哪里有什么“冷不防”?的确,“带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把新文学传统~刀断了,只要不反对他们,有点文学艺术粉饰太平,求之不得,给他们什么,当然是毫不计较的。天高皇帝远,这就给张爱玲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②是“孤岛”时期的上海成全了张爱玲,使她得…  相似文献   

5.
《河北自学考试》2007,(10):41-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所提倡的“人的文学”,原话是[]A.以人的生活为材料的文字B.视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  相似文献   

6.
《河北自学考试》2006,(12):24-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1918年《新青年》刊发的外国文学专号是()A.易卜生专号B.萧伯纳专号C.托尔斯泰专号D.莎士比亚专号2“.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戏剧界提出“爱美的”(Amateur)的口号,“爱美的”意为()A.爱情戏剧B.唯美戏剧C.职业戏剧D.非职业戏剧3.京派作家的创作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A.乡村中国B.都市中国C.学院生活D.平民生活4“.七月”诗派的特点是()A.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第一本现代文学史──简评王瑶本《现代文学史》苗丽芬从五十年代至今,现代文学史版本过百种。近年来,重写文学史的呼声很高,包括王瑶在内的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们都号召打破“三分法”,建立“十二世纪中国文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新的形势新的时代对文学提出的新要...  相似文献   

8.
中B现代文学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它并不是在综合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必须加强宏观性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8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方法上出现了突破。  相似文献   

9.
以萧红研究为个案历史性地考察多部文学史和学术著作中萧红研究论述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受鲁迅、胡风和茅盾评价影响在左翼作家版图下论述萧红的文学史著作和在"重写文学史"思潮影响下对萧红的多样化解读尝试,并探讨了文学史论述背后的研究机制对文学史写作的影响。通过研究关于萧红的文学史书写,试图考察一代代文学史研究者和书写者如何建构、评述萧红,以至于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文学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
11.
一、战争与流亡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场的中日战争,在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记忆中,是一次空前的大流亡:国家、民族(以一个又一个“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由鸭绿江边直退到西南边睡的大流亡;知识者自身的生命流亡:在污泥中滚爬,在饥饿中挣扎,在硝烟与子弹下体味生命的意义;更是精神的流亡:战争不但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而且几乎毁灭了一切,人在战争中成为一无所有,“好象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上生活着,象婴孩一样”。路翎(1923-1994)在他的作品中写道,正是“那种对自己底命运的痛苦的焦灼”使他…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题1.A2.D3.A4.A5.B6.A7.B8.B9.D10.C11.A12.D13.B14.C15.C16.A17.C18.C19.C20.C21.D22.B23.B24.B25.B26.A27.D28.B29.C30.C二、多项选择题31.BDE32.ABD33.CDE34.BC35.ACDE三、名词解释题36.答案要点:(1)中国现代的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新诗流派。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推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2)同时,后期创造社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三位诗人,这时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37.答案要点:(1)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以…  相似文献   

13.
14.
中、朝近现代文学的起点与时期,通常以历史事件来划分,近年中国学术界有所变化。中国现代文学的编述经历了较为自由———逐渐政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曲折道路,朝鲜现代文学的编述经历了从客观性到主体性的转变。中国的开放带来万千气象,朝鲜也呈现出重写社会主义文学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以读者为核心 ,以接受为枢纽来建构文学史”的学术观点 ,并提出了编纂现代文学接受史的构想。在接受者和接受方式上 ,作者论述了大众传媒、大众读者、改编和演出、出版和翻译、评论家和研究者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现代意识指导下对“美”的认识不断深化的思维发展历程。我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尽管审美的表现层次体现为多元化的倾向,但其主流却与民族文化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受其制约。一方面,文学观念的嬗变向人们显示了传统审美理想的交接更替;另一方面,作为民族文化在文学领域的体现,作家的现代心理结构高度浓缩为艺术个性,又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证。两者以巨大的合力形成现代美学思潮的主流,推动着中国现代文学史健康且又艰难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几位专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以下简称《文学史》)一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 ,《文学史》客观地选评了大量的作家作品 ,特别是一些以前的文学史中见不到的作家作品。这使得《文学史》在作家、作品的选择上给人一种陌生感。恰恰是这种陌生感 ,标示出它与过去一些版本的现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截然不同。《文学史》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 ,按照文学自身的逻辑追寻其发展的线索 ,在深刻洞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前提下 ,对一些在历史和现实中曾被忽略或者不被重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任何文学史的教学多少都涉及评价立场、历史视点、艺术水准等方面的考量,这不仅考验着教材写作,也估价着作为课程传授者的教师本身。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除具备上述普遍规则外,更有严格而切近的现实性,其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理解其常与变,二是辩证看待其敏感性的问题;三是深入体会其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国内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对卞之琳的书写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早期,建国初文学史对作品的评价受阶级史观影响,而卞之琳偏重于艺术实验性质的诗歌创作,受到文学史批评。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文学史书写尊重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卞之琳诗中独特的抒情气质与抒情策略受到了赞赏。第三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当下,新时期更注重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卞之琳诗歌将中外诗艺与情调结合得恰到好处,成为中西方诗歌交流的典范,诗歌《断章》成为短诗中的经典。总体而言,中国现代文学史对诗人卞之琳的评价呈现出由低转高、文学史书写由隐没到显现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