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晓清 《文教资料》2005,(1):174-175
近来,唐明心绪颇为不宁,终日昏昏沉沉,常常神魂颠倒,似醒非醒,似梦非梦……   星期天,他躺在沙发上,双手抱住那颗沉重的脑袋,眼睛微闭.蓦然,新调来的老同学孙建新拖他去登山游玩,散散心.他们爬至半山腰,见许多善男信女们,每人捧着青烟袅袅的香炷,上一个台级磕一个头,神情十分虔诚.这情景触动了唐明某根神经,便对孙工程师说:“我们也给菩萨烧一炷香吧!““好,不妨闹着玩玩.“孙附和.   ……  相似文献   

2.
1957年 ,毛泽东患眼疾 ,一些著名医生到杭州为他会诊。其中有两位医生 ,一位叫张晓楼 ,一位叫唐由之。当毛泽东和张大夫握手时 ,诙谐地说 :“看来你的楼盖不大了 ,永远是小楼了。那天晚上 ,唐由之睡在毛泽东寝室的外面 ,毛泽东睡了一觉便醒了 ,唐由之随即进去。毛泽东问 ;“谁来了?”服务员说是唐大夫。毛泽东便抑扬顿挫地吟起了鲁迅的诗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小楼”的楼盖不大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鲁滨孙漂流记》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一则新闻,有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有位作家感到这是个很好的题材,便很快创作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位作家就是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丹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看不到鸟语花香,看不到高山流水,他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灯笼渐渐近了,昏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  相似文献   

5.
幽默细菌     
《同学》2002,(9)
毕业纪念册一位留级的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这样写:各位同学,我还有事,你们先走吧! 无动于衷某经济学教授正在讲解“货币的流通”一课时,有个学生竟然睡着了,旁边一个同学急忙推醒他。这一情景被教授看到了。教授谅解他说:“人人都说钱是极有魅力的,可这里就有人对钱的问题无动于衷,难得啊!”特困生今天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在制图课上睡觉,校长来到教室问:“这里有没有特困生。”只见这位同学站起来,迷迷糊糊地说:“我是特困生,我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  相似文献   

6.
我心中的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他就是优秀的语文教师--孙老师。孙老师今年大约四十多岁了。她中等身材,稍稍发胖,一头乌黑的头发,两道淡淡的似有似无的眉毛下面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生活很俭朴,人们有时很难把他同普通的民众分开。一天,他出席一个重要的会议,被门口的卫兵拦住,说:“今天,孙大总统来,别人不让进去!”孙中山微笑着说:“孙大总统不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吗?”卫兵不耐烦了,说:“你赶快离开。不然,当心被大总统打!”孙中山却耐心又和蔼地说:“大总统是人民的公仆,怎能打人呢?”说着,掏出了名片,卫兵看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又有一次,一位八旬老人远道赶来求见,一进门就行三跪九叩礼,孙中山忙将他扶起,诚恳地说:“我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不要这样!”老人见大总统如此朴实,平易近人,感慨万千,说:“大总统真是…  相似文献   

8.
臆断     
一辆特快列车在轨道上疾驰飞奔,明媚的阳光撒满车厢。在一个软卧车厢面对面地坐着四个人。在右边的座坐着一位拘谨严肃的老妇人和她如花似玉的妙龄孙女儿;在左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警察和被押解归案的小偷。列车钻进一个山洞,车厢霎时变得突然,黑暗中传来“啧”的紧接着又是“啪”的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列车穿过山洞,明媚的阳光又撒满车厢。大家看见警察脸上印着红红的指印,车厢内一片沉静。老妇人心想:“这个警察真是太不正经,幸好我的孙女端庄娴淑,被偷吻了之后立刻给了他一巴掌,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轻薄妄动。”老妇人的孙女儿心想:“祖母下手…  相似文献   

9.
第100只小鸟     
清明节。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伏在桌上,笨拙地画一只小鸟,我要努力画好它,然后点燃,借这纷纷清明雨,寄给他—一个我至今仍叫不出姓名的小男孩。他,曾经是我的小病友。那也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清明节,我因患急性阑尾炎被送进医院。早上,我一睁开眼,就发现一个圆圆的小脑袋从我的床边冒出来,像个熟人似的与我打招呼:“嘿,哥哥,开刀吓人吗?”我正纳闷,哪儿跑来一个小孩子,他已经连珠炮似的自我介绍起来:“我不喜欢这儿,可妈妈非让我来不可。我在这儿已经快九十天了。”这时有护士查房来了,他一骨碌爬上了床,闭着眼睛假装还没睡醒。看他那可…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有幸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送别组诗”的教学,感受到了孙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情智教育”的无穷魅力。他的课如行云流水的草书,看似自由泼洒,实则章法严密,法全在“无法”之中。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只有透“过形”的表层把握“神”的内核,才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苦行僧转过一条街道,他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暗  相似文献   

12.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李煜一首纪梦的小词,作于他降宋被囚之后。词中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在艺术表现上别具特色。作品为了避免平直,采用倒叙结构。以突兀而来的“多少恨”领起,首先把梦醒后的满腔悲恨一泻而出,再以“昨夜梦魂中”一句。点明作者刚刚一觉醒来,正为昨夜的梦而悲恨。究竟是什么梦,如此牵动了他的感情?“还似旧时游上苑”等三句。追述了昨夜的梦境。“上苑”是专供皇帝游赏和打猎的园林,“旧时”也就不言自明,那是李焕位陌南唐之主的年代。“旧时”二字还…  相似文献   

13.
章立早 《吉林教育》2005,(10):44-45
“苏东坡效应”。古代有则笑语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时和尚将解差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了。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这则笑话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4.
古代有则笑话: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时和尚将解差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这则笑话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由来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工作几年来,始终未忘大学时教法老师讲的一个真人真事:“大四”毕业实习,一位身材魁梧的男生,几经锻炼推开教室的门,面对几十位中学生时,腿似筛糠,手足无措,满脸通红,冷汗淋漓,声音颤抖,方音浓厚.上讲台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再见!”下面的学生面面相觑,交头接耳时,他又对站着的学生说了一句:“我自我介绍一个,我姓安,安全的全,以后大家  相似文献   

16.
梦瑜 《师道》2003,(10)
读法国画家莫奈的画册,不由在《睡莲》画前凝神。静静地沉入那片暗绿的池塘,静静地屏息、默想……轻轻翻过,又频频回头,目光如流动的水,自己似已成那梦中的花。合上画册,那些“睡”而“醒”的莲花,还在心中久久开着。19世纪90年代,莫奈在巴黎郊外的花园里,精心挖就了一个池塘,他预备在池塘里种上睡莲,专门画《睡莲》。这一年他60多岁了,想起画《日出印象》时,他是多么地年轻!那幅勒哈佛尔日出景象的画作,曾遭学院派画家抨击,他们讽刺他只画出了“印象”,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画。“印象”,这个当时带贬义的词很快传开来,成就了一个画派,“印象派…  相似文献   

17.
(一)梦,虽说是一种幻境,却可以使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而“不思醒”。这样的梦,当然是美梦。梦,也会使人惊恐万状,甚至醒了还心神不宁。这样的梦,只能是恶梦了。上海市多稼中学教导主任杨龙鑫做的就是这样一个恶梦:一天夜里,他梦见校领导对他讲:“小杨,  相似文献   

18.
录鼾声     
平时我喜欢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今年暑假的一天下午,和往常一样,我吃过午饭就睡下了。我快睡着的时候,爸爸那个“震天雷”又响起来了,吵得我和妈妈根本无法入睡。忍耐了一会儿,我再也受不了了,爬起来,和妈妈商量好,拿来毽子,小心翼翼地放在爸爸的鼻子上扫来扫去,爸爸似醒非醒地动了动鼻子:“哼哼!”一会儿,又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鼾声。我和妈妈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平时总不承认自己鼾声大,这回我就要逮个正着,把证据抓牢,让他心服口服!哈哈,我越想越高兴,于是轻手轻脚地拿来复读机,插上电源,放上一盒空白磁带。准备完毕后,爸爸的鼾声一起,我马…  相似文献   

19.
明末重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自命“忠节”之人。他亲自撰联高悬于大厅门框上,曰: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叛明降清,已完全丧失节操了。人们鄙视这个变节的叛贼,有人在他自撰联下各添上一个虚词: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加了两个语气“虚词”意思全变了: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深受明朝的似海之恩啊!一个“乎”字,提出质疑,否定了洪自命的如山气节。冷嘲热讽,对洪自撰联的说法嗤之以鼻,不无  相似文献   

20.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