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一些海外媒体发表了华裔学者对中国教育的评论,一段结语是:  相似文献   

2.
3.
姚淑云 《教育探索》2001,23(2):10-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点。”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带有纠偏的性质。应试教育偏在何处,如何纠偏,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还教育以本来面目,是每个有志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同志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1.素质教育   马克思说:“要改变人的一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劳动…  相似文献   

4.
创造教育的认识误区及其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蓉 《江苏高教》2001,(3):59-62
本文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当前我国创造教育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并试图进行匡正,为有效推进创造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高校人文科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院校人文教育虽然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与科学教育相比,人文教育长期处于配角地位,发挥陪衬作用,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弥补工业化社会单纯科学教育之不足,避免性格划一的“技术单函人”,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其主体性,转变观念,改革机制,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是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济 《宁夏教育》2005,(1):39-39
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中、美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寻求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会为手段探索未知世界的实践者。为什么中国学生年年都能够获得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至今没有培养出国产的诺贝尔奖得主?奥赛考的是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但是诺贝尔奖需要的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之问”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  相似文献   

8.
石军 《教育导刊》2010,(12):19-21
"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简称"中国教育30人论坛",EduTOP30)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四所高校的教育学院(学部)共同主办。本次论坛年会邀请了中国思想界、教育界、实业界30位意见领袖,于5月14~15日聚首中山大学怀士堂,畅谈"教育与中国未来"。参与本次论坛的专家们从"走出困惑:中国教育的使命与视野"、"教育改革,为了中华之崛起:教改方向、方法与体制"和"大学之道:走向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主题就教育问题进行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的激扬对话,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跳出了教育系统,分别就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四个领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本文将回到教育系统内部,分析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考虑到本课题的委托方和受众都是教育界从事国际教育的专家和内行,对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教育产生的影响可能比笔者更为清楚,鉴此,笔者在此不作详细深入的探讨,仅勾勒几点与本课题有关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我国原有的教育体制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国情,急需需要进行教育改革。第三次“全教会”后我国正大力提倡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创新教育,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一个国家的别国竞争的资本。笔认为当前我国教育由知识型创造型的改革,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展创新教育:(1)教育观的转变;(2)化观的转变;(三)实施教学的全面改革;(四)实施教材、考试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然而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方是“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是“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自己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狼”的教育,而不是“羊”的教育。看了《读者》中这么一句话,作为教育工作者, 不得不引起反思与关注。究其原因,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所形成的功利性的考试文化阴魂不散,依然影响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在中国已经探索了十几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大学在推进国际化、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和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访学、攻读学位,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和教师进入到中国大学中学习、任教、讲学,越来越多的课程和培养计划在中外一流大学中得到互认,越来越多的国外一流大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被引进到中国的大学中来……尽管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并没有刚性的统一标准,但对照诸多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探索有意义的发展模式这一过程本身,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因为通过这些努力和探索,中国大学确实在缩短着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杨振宁在第六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谈到了中国高校的水平以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杨振宁说, 评判一所大学,主要有教学、研究、对社会服务三方面。从教学上讲,中国高校本科教学有很多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我这个学期在清华大学教课,以前我也在美国的大学里教过课。我的感觉是,清华本科生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清华本科的平均程度比哈佛要高。”而谈到研究,杨振宁认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试,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考试成了指挥棒。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被当作吸收知识的容器,消极、被动地学习,这样的教育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致于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东方红小学,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清华大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把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努力做到全面系统学思想、忠诚团结强党性、行胜于言重实践、爱国奉献建新功。  相似文献   

17.
今日之教育,就是未来之中国。然而今日中国之教育,正跋涉在一条并不坦荡的道路上。一方面,是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一方面是教育自身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击中左右彷徨,无法突围。一方面,是困顿不堪的老师们继续对学生做着许多连自己也不喜欢的事情,一方面是学生在各种巨大的压力和煎熬下苦苦挣扎。著名作家王宏甲撰写、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名为《中国新教育风暴》的长篇报告文学,对当前教育的困窘进行了深度透视和扫描,这本书一出版立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反响,由此可见教育热点问题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本书借助大量案例和细节,揭示了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同时对新教育进行了热切的呼唤和期待。我们将分三期选载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一直处在改革的漩涡之中.1958年大跃进,提出"教育革命"的口号.1960年编制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内容曾包括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格式.随后三年困难时期,进行调整,贯彻"中学五十条".1966年文革,把数学又降为"算账"、"划线".1980年代拨乱反正,回到文革之前.不久,应试教育甚嚣尘上,国家又提"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则是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声势浩大.新课程改革十年过去了.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9.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6):9
@孙云晓:质疑是创造的前提。而应试教育的灾难首先就是扼杀质疑精神。哈佛教授安娜对北京中学生讲课说,美国、中国和犹太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学习习惯不同,对于已有的理论,犹太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美国人会自己探索,中国人习惯于接受。因此,中国学生最需要批判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每天涌现无数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要求人们快速思考、灵活应变、当机立断,而即兴题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即兴题与创造力培养"国际论坛上传出信息,中国学生在创造性解即兴题能力方面,较发达国家学生有一定差距,已成了我国创新教育的软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