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人称“自由之谜”。孟德斯鸠认为,在各种名词中,歧义丛生,以各种方式打动人心的,无过于自由一词。普列汉诺夫说,自由问题,像斯芬克斯一样向每个思想家提出:请你解开这个谜,否则我便吃掉你的体系。回顾历史,古往今来多少思想家在自由理论面前失败了,始终未能揭示自由的真谛。只有马克思,才最终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创立科学的自由观,引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去争取自由和捍卫自由。  相似文献   

2.
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但对一般动机理论和观点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对学习行为的认识。学习动机问题一直是受到教师关注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为什么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为什么有的措施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有的措施却达不到应有的效  相似文献   

3.
个人意志的相互作用和民众意志的决定作用只是历史发展的表层动力;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构成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力;主体客体的相互作用和自然社会的决定作用才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  相似文献   

4.
5.
6.
江泽民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它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从理解的对象、理解的条件、理解的有效性、实现理解的途径以及理解的应用等问题入手来系统地分析江泽民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科学内涵,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问题》杂志开展“上好一堂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的讨论,是关系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大问题。谈到一堂课的标准,就会涉及到对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问题。下面想就此谈两点意见,向同行们请教。一,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是并重的统一的整体。中学历史课是中学教育中一门思想性很强的文化课。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是仍有一些人不断对这个观点提出异议。本文是针对某些异议而发,旨在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正确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有定论。马克思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既指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文化力量的看法、观点及理论体系,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文化力量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动力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生活世界的现实场景为依据,充分表达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社会主体能动力量的发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愿景。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思想的主要内容、表达方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立足于对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成功地实现了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继承、丰富与超越;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对时代主题的深刻感知;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科学解释学原则及其检验标准也蕴涵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当前,客观而系统地分析出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时代特色及其科学内涵,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度高校招生统考的历史试题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界的纷纷议论,大多数同志认为“题目过难,过偏、超纲”,有的同志还问:“今后中学历史教学要不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了?”这种种议论反映出一个近年来存在的矛盾公开化,即:中学历史教学中长期偏重知识记忆,忽视能力培养,与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考查之间的矛盾。这本来是一个老总问题,教学大纲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每年高考之后各级教研部门的总结中也少不了这个内容,但是都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其原因之一就是1989年前的历届高考题也部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考试的结果并没有怎样“刺痛”我们。高考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同时对中学教学也有一定指导作用。1990年度的高考历史试题,确实还有一些缺点,但从指导教学的角度考虑,使我们深感到中学历史教学非迅速改革(以前不是没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开展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这既是研究历史,又是考察现实。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是怎样发展来的,我们需要正确了解;而今天新长征的巨大动力是什么,我们也需要认识清楚。因此,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分歧的症结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经济运动又是更有力得多的、最原始的、最有决定性的",而物质生产力更是经济运动中最活跃、最革命、最终的决定力量。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这一理论,确立并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以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历来是教育理论界争论较多的“热点”.如何理解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革命性和实践性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完整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内容,我们当然必须从革命性实践性高度去理解它、运用它.从革命性实践性高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鞭挞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武器.马恩以劳动作为考察社会关系的现实基础,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分工劳动,从而找到了工人精神和肉体遭受严重摧残、片  相似文献   

15.
历史究竟是由谁创造的,这在哲学史、史学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一切哲学派别,包括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此都存在错误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创造历史的前提、基础、条件、主体、过程等方面对历史创造者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科学揭示出了历史创造的真实进程及其复杂性、曲折性。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创造问题的解答不是机械、僵化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是它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在理解的对象、理解的条件、理解的有效性、实现理解的途径以及理解的应用等问题上极具方法论意义,为我们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以便实现其新的中国化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精神动力社会历史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纠正忽视精神动力的倾向.实现哲学研究从经济动力研究向精神动力转向,深究精神动力在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要坚持运用互补性思维方式 ,克服“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思维方式 ,这样才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及其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方面的突现和转换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千锤百炼,与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道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不可战胜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灌输”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源流,考茨基关于“灌输”的论述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框架,列宁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