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丁寻"宝"     
孙郁 《红领巾》2005,(1):22-23
亲爱的孩子们: 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玩游戏吗?回答肯定是 。你喜欢作文吗?答案是 ,甚至有的同学会觉得作文很可怕,一想起作文,不是咬笔头,就是皱眉头。其实你看电视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你玩游戏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心里高不高兴……把这些一一写下来,就是作文,作文一点也不难! 那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呢?不着急,神通广大的妙笔博士和聪明伶俐的丁丁会带你进入"快乐作文宝典",去感受妙趣连连的快乐作文之旅! 主持人:钟樱(中国教育学会成都市青羊实验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2.
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孩子们看图作文。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位小女孩正把嘴凑到爷爷的耳边说着什么。我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小女孩会跟爷爷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议论开了。一会儿,大家争着发言:  相似文献   

3.
新一届学生的作文指导,"两条路线"同时推进.一是"作文打假",一是引导学生走进"滚滚红尘",走进生活.事实上这两件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不走进"红尘","脱假"之后,孩子们就会茫然若失:作文不能胡编乱造了,不能虚张声势了,那写什么呢?怎么写呢? 我告诉孩子们,作文就是"遇见"和"看见".老老实实地把你所遇见的,你所看见的,你所想到的记载下来就是写作.这一点儿都不难. 可是孩子们觉得很难很难.  相似文献   

4.
王祖芳 《成才之路》2013,(20):44-45
特级教师在《我的作文教学观》中指出"作文必须从心灵出发,但绝不是排除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课堂:教师千万百计地引导,孩子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当一堂指导课上完后,教师让孩子们拿起笔写作的时候,孩子们一脸茫然,胆大的孩子纷纷问道:"写什么呢?写什么呀?"孩子的思路打开了,为什么还不会写呢?究其原因,是孩子缺乏写作的技巧和  相似文献   

5.
一、作文,“集体失语”的尴尬现实常听一些家长慨叹:我孩子就是不会写文章!常听学生惊呼:啊!又要写作文!也常听一些老师无奈地说:唉!没法教了。这班孩子的文章写得太差了!文章干巴巴,没有好词好句;选材也不会……作文,演化为孩子们闻之色变的“魔鬼”!作文,演变成了家长、老师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作文,真的那样难吗?孩子们的表达真的就那么困难?那些还没有跨入校园的稚子为何常有天真的“惊人之语”?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孩子们,怎么在作文课堂上需要书面写作时就“集体失语”了?是什么让能说会道的孩子变成了墨守成规、不敢…  相似文献   

6.
高考来临前一个月,我们最需要什么?当然是大量新鲜实用的作文素材!可是——什么素材能让考场作文跻身一类文的行列?什么素材最受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什么素材会让作文流于平庸?什么素材是作文雷区?配合《高考作文最后一题》,《课堂内外·创新作文》7、8期合刊《满分作文8种必考素材》将为你一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有血有肉、有真实内容和情感的事。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把它告诉别人,口头上说,便是说话,用笔写下便是作文”。 学生作文是练文育人,是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是做人的基础教育。因此,作文应注意: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鲜活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孩子的作文表达不足也一定不是因为缺少美,而是不懂得感受美、表达美。对于生活中的美,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去寻找,又如何让这种美进入孩子们的作文里呢?如何让孩子们去发  相似文献   

9.
我现在是一名还在上学阶段的实习生,正在努力将书本上的技能知识内化为个人教学技能。在这学习探索的实践中,我有幸批阅了初一年级的语文作文,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什么是作文?作文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写作又有什么目的?学生的答  相似文献   

10.
八、快乐盘点 2005年11月8日星期二晴期中复习到作文,习作一的作文要求非常简单: 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我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些提示。这是我们班级第一次上课本作文课。半学期来,我们班的作文全部来自日记改装,每天经历至少一件快乐的事情,而后记录下来。等到周四那天,选出一周中最喜欢的日记修改一下抄写到作文本上。至于课本上的几篇作文以及范文,我没有急于推到学生的面前。果然, 孩子们读着读着,就连打哈欠。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新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像一条潺潺不息的河流,不时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让生命的音符在孩子们的作文中跳动呢?  相似文献   

12.
回想起儿时上作文课的经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见得有什么愉快体验……一直以为这种痛苦是学生单方面的,没料想和老师接触深了,才发现许多老师都怕上作文课。曾经采访过一位作文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他坦言:作文课很难把握,教师一般不会让外人去听他的作文课,学校献课也绝少选择作文课……作文课就像教学的“软肋”,老师、校方总是要小心藏着、掖着。这是怎么了?作文教学就真的让我们如此心烦……[问难]问题究竟出在哪?有的说,作文教学太重技法;有的说,作文教辅太多了,孩子们都偷懒抄范文去了;还有的说,电脑普及了,孩子们沉溺于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13.
长期的语文教学,以与之相伴的长期的作文教学,让我思考,也让我困惑。作文教学,怎么才能改变零打碎敲的状况?作文教学既没有本本可以依照,也没有什么体系可以遵守,它难道就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和智慧的随意发挥?它难道就是永远的高考中考指挥棒下的奴才特性?不,我们应该对它说不,因为我们不情愿,我们不愿意把作文教学变成一桩很低级的事。那么,试问作文的本质是什么?中学生写作的本质是什么?人活着,表达是为了什么?作为人生表达的精致化的书面表达,该如何?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新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像一条潺潺不息的河流,不时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让生命的音符在孩子们的作文中跳动呢?  相似文献   

15.
书虫吧     
《我们班的小臭事》记录了大人们所不了解的孩子们的故事。什么让你笑?什么让你恼?什么让你兴奋?什么让你尴尬?我们听够了大人们的说法,现在来昕孩子们的说法吧。 这本书幽默、有趣,让孩子们从中认识了自己,也让大人们走进了孩  相似文献   

16.
作文怎么教?为什么好多孩子一到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眉头紧锁?种种有关作文教学的问题经常困扰着包括笔者在内的一大批小学语文教师。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该怎样才能激发起孩子们写作的热情呢?结合自己多年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老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先生讲述其父教授作文的事,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叶老要求孩子们每天必须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不加任何限制,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鸟、路径山峦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们把当日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不轻易说“写得好”、“写得不好”之类的话,较多的是说“我懂了”与“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孩子们便调整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一遍遍地修改,直到叶老说:“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再读下去。”叶老教子作文,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1.作文的兴趣在生活中激发;2.作文的材料要到生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心里要装着学生作文教学一直是令广大语文教师头痛的难题,在农村小学,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笔者也曾经翻阅了大量报刊文献,在实践中也曾尝试了这“法”那“法”,但收效甚微。反思之余,自忖我们的立足点是否站在了学生这一边?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都打上了成人的印记?我们是不是都在一日日地重复着单调与乏味、枯燥与无趣?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我们在全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向孩子们抛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你喜欢作文吗?为什么?[旨在关注学生的习作情感取向]2.在你的眼中作文是什么?(可以打个比方来说明)[旨在探测学生对习作的感…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湖北东风公司一所学校的初一年级100多名学生完成的一篇《家庭给我的……》的作文中,竟有70%的学生写出了《家庭给我的烦恼》。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有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开门见山地写道:“我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是家。”他们究竟烦什么,又为何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呢?我们只有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20.
童趣     
今天的天气真好,柔和的春风,煦暖的阳光,好一个春光明媚的天气。我们走在河堤上,孩子们欢呼雀跃,我也被这景象陶醉了。什么花开了?什么草绿了?什么树发芽了?我和孩子们都被这些问题激荡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