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万俐伶 《文教资料》2011,(8):106-107
美术鉴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美术鉴赏贯穿着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本文以苏州园区一中的沈兰老师的《永恒之美》作为教学案例来分析高中美术鉴赏课,意在说明她是怎样较全面地完成美术欣赏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美"。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86):72-74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的教学,也是一门美的教育。英语教师利用英语语言之美,将美育渗透于初中学校的英语课堂,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让英语课成为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  相似文献   

3.
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审美教学,而审美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的各要素:巧设情境之美、追求语言之美、展现创造之美,运用演示之美,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作思考、下功夫,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相似文献   

4.
实用文除了具备“实用性”功能外,同样具备独特的“审美”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不可或缺的文本资源。利用《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引导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以“鉴赏”的眼光品味中国古典园林整体观照的自然之趣、细节讲究的高雅之趣和诗情画意的审美之趣,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与创作者的审美交互,在能力迁移中激发审美创造,提升个性化的审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功夫熊猫》之美的论述,指出了影片背后中国文化之美是其成功重要的因素,同时,对影片的音乐之美和意境之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成功之处表示了赞扬和认同。  相似文献   

6.
徐湘豫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9-21
本文通过对《功夫熊猫》之美的论述,指出了影片背后中国文化之美是其成功重要的因素,同时,对影片的音乐之美和意境之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成功之处表示了赞扬和认同。  相似文献   

7.
修辞是对语言的加工和锤炼,以求达到美的表达效果。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充分体现了修辞的均衡美、变化美、侧重美、联系美、声音美,使其作品达到了散文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蒹葭》是上古诗歌,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蒹葭》是美的,她把众多的美融和到了一起——音乐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爱情之美等。通过对其的赏析,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探究大学美育的本质是大学美育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基于对大学本质的认识,把准大学美育的根本特征,形成大学美育本质的新观点:大学美育的本质是育学术之美与人格之美,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学术审美意识和能力与造就他们美好的人格,并将培养他们的学术审美意识和能力与造就美好人格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刘凌霞 《考试周刊》2011,(5):231-231
新课程,新理念,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堂应渗透人文之美,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欣赏,还应积极探索多种途径,让学生主动地去欣赏、发现、体验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美术的绘画手段、绘画技法以及审美意识等艺术论题,阐明了美术之"美",并提出了在美术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绘画技法,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学校美育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道德、心理、认知广度、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等的作用的论述,引起教育实践者和学生认识学校美育的价值,进而在思想上重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在教育实践中自觉贯彻美育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在实现美育目的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玉琴 《湖北教育》2001,(11):34-34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确实,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受教育者的心灵,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终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但能使语文教学更为生动、直观,而且丰富了美育的内容,使美育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以小语第十册《月光曲》一文为例,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心灵得到潜移默化地净化,进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素质。下面我就《月光曲》一课的教学谈  相似文献   

14.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阐述了作者对“桥之美”的认识和看法。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朔同志的《香山红叶》是一篇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的散文。它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掘作品中丰富的美育内容,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感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把美育作为主线,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相似文献   

17.
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渠道,初中美术教育既要满足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还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抓住美,展现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根据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做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沈虹 《语文天地》2014,(29):5-7
有一首古诗曾这样写道:“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的景色经常被文人墨客写进自己的诗中,在这些写季节的诗中,各季有各季的特色。人们在描写冬天的景色时,最常表现的就是冬的肃杀、凛冽和雪的狂暴、肆虐,而表现冬的温情脉脉和雪的娇媚动人的美文经典,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的。因此,着重表现冬之暖意与冬之生气的《济南的冬天》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可以称为是奇葩一朵,令人耳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语文读本>九年级上册选了<汉字之美>一文,从汉字三要素的角度论述了"汉字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然而文中所述似欠严密,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指瑕一二,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胡策 《现代语文》2006,(11):54-55
一、鲁迅的美学观 鲁迅对美术的酷爱是贯穿此生的。少年时代的鲁迅,对于绘画艺术的爱好,超过对学的衷爱。这片肥沃的土壤,培养了他浓厚的艺术兴趣,是他以后沟通诗、画、,尤其是融会画论和论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