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公元9──13世纪,古代维吾尔人曾并行使用过两种书面语言,这就是回鹘文献语言和喀喇汗王朝文献语言。回鹘文献语言是通行于高昌回鹘汗国的书面文学语言,又称北部回鹘语;喀喇汗王朝文献语言则是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通行于喀喇汗王朝的书面文献语言,又称之为南部回鹘语。两种文献语言在通行范围上虽然有南北之分,但是基本的特点是相同一致的,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只是回鹘语的两种书面语言变体而已。但是,由于两个王朝长期的宗教对立,使得彼此的语言交流时常中断,加之受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南北两地的回鹘书面语又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2.
论回鹘文献语言的内部差异邓浩杨富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敦煌、吐鲁番、库车、哈密等地相继出土了为数相当可观的古代回鹘文文献,为我们研究与认识死亡已久的古代回鹘语文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由于回鹘文使用的时间跨度大、分布地域广,因而,回鹘文献语言的内...  相似文献   

3.
通过摘自9到14世纪高昌地区回鹘文文献中的实例论述了当时回鹘文文献语言形容词的类别及其语法特点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4.
喀喇汗王朝境内的回鹘人于公元10世纪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曾在阿拉伯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一套书写回鹘语言的文字,被称为“哈卡尼亚文”,《福乐智慧》就是用这种文字创作的。论文在对其语音描写的基础上,重点与古代突厥碑铭文献和回鹘文文献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了《福乐智慧》语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古今维吾尔语的历史分期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见解。文章认为,古今维吾尔语历史应分为三个时期:一、回鹘语时期,即8-15世纪。其中,突厥文文献语言期为8-9世纪,回鹘文文献语言期为9-15世纪;二、喀喇汗王朝突厥语和察合台语时期,即10-20世纪初。其中,喀喇汗王朝突厥文文献语言期为10-13世纪,察合台文文献语言期为14-20世纪初;三、现代维吾尔语时期,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同时,文章还就古代维吾尔语元音i与觙"合二为一"的时期问题,元音a、覿弱化为e、i在文字上如实反映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乌古斯传》(oguz-nam)是流传在古代维吾尔人民中间的一部散文体英雄史诗。它于13-14世纪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用回鹘文(古代维吾尔文)写成。对其语言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乌古斯传》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式、人称、时等语法范畴,并与其他回鹘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乌古斯传》语言动词语态、式、人称和时态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动词是回鹘文献语言中最重要的一个词类,是回鹘文献语言词法的核心。回鹘文献语言的动词根据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特点,可以分为人称形式和非人称形式两大部分。人称形式包括式、时、人称等语法范畴;非人称形式是指本身不具有人称变化的动词形式,它包括动名词、形动词和副动词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和副动词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可以有语态、否定、疑问等形式变,内容相当复杂。1.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有5种,即基本态、被动态、反身态、使动态和交互集合态。(1)基本态。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基本态为零形式,即…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9,(4):23-28
回鹘文献大部分都是诗歌,回鹘文献诗歌具有创造方法独特,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多样且影响深远等特点。回鹘文献诗歌的元素,如押韵、音节数的近似、韵律感,以及语言的质朴、通俗等。文章对回鹘文献诗歌的"头韵"(Alliteration)三种形式的语音,音节和词汇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回鹘文文书是研究回鹘历史的最重要的史料,近一个世纪以来,流失于国外和保存于国内的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大部分已经得到各收藏国学者们的整理与研究,发表与出版的著述很多,为回鹘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 在整理研究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方面,首先应当提到的是苏联的B·B·拉德洛夫,他曾根据德国人、俄国人所获得的回鹘文书编著了《回鹘文献集》一书。书中包括128件文书,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的祖先是古代回鹘人,古代回鹘语是西部裕固语的主要嫡亲语言。通过西部裕固语中对戏剧的称谓是耶尔"yer"和回鹘文献语言中对歌唱称谓依尔"yir"的比较,我们有理有肯定古代回鹘人对戏剧的称谓也是依尔"yir"这个词。  相似文献   

11.
《河西学院学报》2021,(1):29-35
结合回鹘摩尼教文献,解释文献中常见神祇之名的来源,以此来揭示粟特语对回鹘语的影响。文章比较详细地整理和说明了摩尼教教义中经常出现的诸神在不同语言中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漠北时期的回鹘统治阶级曾尊奉摩尼教为国教。9世纪中叶在内乱外患的夹击下,汗国崩溃,西迁到中亚、新疆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建立了一系列的封建政权。除中亚的喀喇汗王朝于10世纪中叶被迫接受伊斯兰教外,其余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崇信这一宗教,这一点已为汉文、回鹘文及其它文字史料和出土文物所证买。随着摩尼教的传入,回鹘摩尼教徒也接受了摩尼文字,用以书写宗教文献。现存摩尼文文献不是很多,且大部分是在敦煌、吐鲁番地区出土的。  相似文献   

13.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译自汉文本《慈悲道场忏法》,译名为kanti qlγuluq nom bitig。该文献是现存回鹘文献中篇幅较大、内容丰富、语言特色鲜明的一部佛教文献。本文从文献简介、文献研究概况、文献价值及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文献本身及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求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伯希和等人从敦煌所获现藏法国的30多件回鹘文文献,由著名突厥学家哈密顿主持影印刊布,1986年在巴黎出版《9至10世纪敦煌本回鹘文文献》。现据哈密顿刊布的其中4件文书的照片转写译成汉语,以供学界参考。一哈密顿编号18(原号2)。哈密顿认为此文献写于938年。(图版十七)原文转写  相似文献   

15.
回鹘文宗教文献对于古代维吾尔宗教史和语言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从考占发现所获回鹘文文献看,佛教内容所占比重最大,其中绝大多数译自汉文,少数译自藏文,个别文献译自焉耆——龟兹文等语文。本文所刊布的七件回鹘文佛教文献是本世纪初由伯希和、斯坦因取自敦煌千佛阔17号窟(即藏径洞),现存巴黎国立图书馆伯希和特藏中和伦敦大英博物馆斯坦因特藏中。这些回  相似文献   

16.
一已有的研究和存在的问题在伯希和、斯坦因自敦煌搜去的一批古藏文文书中,有一些不属于吐蕃统治河西时代的,而是其后沙州归义军节度使、甘州回鹘和于阗国相互交往或官府使用的文书。由于8、9世纪吐蕃分别统治过这些地方,皆曾使用藏文,所以在吐蕃统治结束后,藏文仍然通行,尤其是三地之间彼此交往,不论用于阗文,回鹘文,汉文都有一定困难,至  相似文献   

17.
杨富学 《家教指南》2001,(3):161-171
西域、敦煌出土的为数相当丰富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是古代回鹘佛教研究的 第一手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填 补了西域佛教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可以说,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是20世纪西域佛教史研 究中成果最为辉煌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的共同祖先,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民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研究回鹘的历史和文化多是根据汉文文献。《纪闻花絮》产生于11世纪中期,成于伽色尼王朝的一位名叫迦尔迪齐的年轻人之手,堪称历史学、地理学和民族学多种资料的汇集。该书对九姓乌古斯,即回鹘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不仅可与中国史书或回鹘文献的相关记载相印证,而且有很多记载不见于汉文史籍,弥足珍贵。从《纪闻花絮》可以看出九姓乌古斯之民居、服饰颇有个性,跟吐鲁番地区气候条件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为今后回鹘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7~13世纪古代维吾尔人民及中亚各民族曾经相继使用过突厥如尼文、回鹘文,并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记载并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佛教、经济等方面的文献。笔者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对突厥碑铭文献《阙特勤碑》、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及另一部回鹘文文学名著《福乐智慧》的名词格位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一部长达二十七幕的大型佛教剧本。它不仅对古代维吾尔语言、文学、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献在我国民族文化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根据《弥勒会见记》语言特征来论述《弥勒会见记》是与多数回鹘佛教文献一样属于y-方言,即具有属于y-方言文献的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