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应当密切贴近儿童生活,教学方式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要摆脱枯燥性的一面,教师必须在品德与生活中融入趣味元素。文章结合苏教版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如何以“趣”引路,彰显品德与生活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应源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文章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中,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有机联系和融合,从而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趋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综合水平的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中,活动的有效开展关系着课堂的成效。教师应该从情感、环境、组织、秩序四个方面进行调控,整合资源,有的放矢,以生为本,做到放中有收,收中有放,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5.
上过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老师都会有同感:上课非常的吃力,有些文字需要描述,解释。跟他们讲道理,很多小朋友似懂非懂,有的耐不住性子,做起了自己的事情,对学习这门课提不起兴趣。如果课堂开放些,一时又控制不住场面。如何能使课堂更为开放,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效果又好。这是很多老师都在探索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具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这一发展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  相似文献   

6.
董海霞 《文教资料》2009,(33):160-162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遵循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这一特性明确要求教学要以生活为本,对此,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举例分析并提出了生活规则习惯化、历史内容情感化、地理知识生活化三点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魏琴 《山东教育》2007,(3):47-49
品德课是育人的重要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基于此,笔者认为,品德教学应努力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境界,真正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品德教育"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要以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确立学生在品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注重心灵沟通、引导学生"认同",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几年的品德教学实践,使我为之困惑的是:虽然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竭尽全力想上好课,可总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能真正地实现与他们情感的共鸣。究其原因,是自己局限于书本的世界,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基于此,我在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构建品德生活课堂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融合社会发展的进程,从而提升小学品德教育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改进陈旧的小学品德教学方式显得刻不容缓。本文对小学品德生活化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手段等进行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和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善原有的小学品德教育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当今时代小学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性格、学习心态等进行关注,并对于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改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培养良好的品格,乐于探究的精神,陶冶孩子们的感情生活为目标。想设计好一种生动有效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我们周围的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以此来提升品德与生活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活动只有贴近学生生活,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才能满足思想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本文从教学要求生活化、教学素材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三方面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化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师》2016,(6)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现实为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在活动中把品德教育和健康安全教育有机地紧密地揉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规范自我,在活动中发展认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具有初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真正健康、安全地生活。  相似文献   

16.
对于小学生而言,思想品德和生活这门课程对于他们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能够科学地引导小学生形成乐观的、积极性、正能量的性格和品质,而在这个阶段,品生(社)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充分运用科学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能深刻体验生活,领悟教材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他的教学应重在一个“开”字,即不仅在教学空间、教学资源、师生关系等方面体现开放性,而且要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眼界开放。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教学应该给这些成长中的花朵以雨露和阳光,所以,品德教学应以学生日常的、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往的品德课,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课堂教学以传授德育知识为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使品德教育缘于生活、立足生活、高于生活、走向生活,用真挚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生命中的心弦,积极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20.
作为集品德教育和行为教育为一体的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理应开辟一条新途径。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需要,它要求实施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