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复音词"团购"出现了单音词化的倾向,即团购→团,且"团"字也衍生出"团购"义。"团购"的单音词化是通过缩略实现的:追求语言的简捷是直接动因,而满足求异的心理是间接动因。在语义搭配上,"团"字也呈现出新用法。  相似文献   

2.
岳泽和 《语文知识》2000,(10):26-27
在汉语中,有时为了节省文字,或是为了协调音节,便用一个单音词替代两个单音词的意义和作用,这种兼有两个单音词的意义和作用的特殊的单音词就是“合体词”。“合体词”可分为合音词和合义词两种。合音词的读音是它兼有的两个单音词的古音的拼合。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不禄"一词,《礼记》汉郑玄注:"不终其禄",各种辞书及古代汉语教材均依此说。本文拟因声求义,论述"不禄"可能是单音词"仆"慢读形成的"分音联绵词";"不禄"表示死亡义,源于"仆"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4.
刘扬 《文教资料》2011,(20):18-19
词汇化的本质是语言演变中语义成分整合成词的过程及结果。现代汉语中许多双音词都是由单音词组合凝固而成的,其中近义联合的构成方式是双音词主要构成方式之一。本文探究"快乐"的演变过程,试找出近义联合式双音词的词汇化原因。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对出近义单音词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有一批语义相近,但又有明显不同内涵的单音词,常常是结伴对出,我们称之为对出近义单音词。近义单音词的出现,是社会化、物质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标志,反映了人类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一般的普遍规律。近义单音词的对出,是韵为求得音韵、节奏、声调和谐的需要,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出近义单音词在走过鼎盛期后,自身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合并为一个复合词,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合并”为一个单音词,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已自然消亡。总之,盛极一时的对出近义单音词各自找到了自己历史的归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比揭示了古今单音词兼义现象的差异,提出了白话文单音词的兼义现象是一种词汇现象,而文言单音调的兼义现象却是一种修辞现象的新观点,对传统的把在特定言语环境中才产生兼义的文言单音词也看作是专职的兼义词的看法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7.
赣南客家方言的"全""认""一"能表示程度深义,意思是"很""非常""特别""最"。它们能接形容词、非动作动词。"全""一"由它们的全称量化义语法化而来,它们含有复数、加合义。"认"是由"认真"词汇化而来。"全"表深程度具有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楚师轻窕"见于《左传》,目前较权威的辞书都认为其中的"轻窕"就是"轻佻"。笔者通过检索相关资料,认为"窕"当用本字,义本为"间隙、空隙",此处用如形容词,具体意思是"军队阵形松散、有间可乘";而"轻"则为"轻佻"义。"轻窕"是两个单音词的组合,意思是"不沉稳;军阵松散、有间可乘"。  相似文献   

9.
“消息”在不同时期的语法结构、语义特征和语音形式决定了其内部结构和意义。“消息”原本是两个反义单音词的连用,后因使用频率高,语义发生概括形成反义并列复合词,从而产生出“音信”义。综合汉译佛经和中土文献用例,此义产生不晚于东汉后期。  相似文献   

10.
动词"爱"的语义发展沿着两条路径来进行。一条是在词义层面,表层义素[+积极]的凸显使动词"爱"发生了初步语法化,但这个语法化过程没有继续下去,初步语法化的结果又重新分析为实词;另一条是在语素义层面,语法义素[-可控]的凸显使"爱"的语素义进一步虚化,语法化过程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1.
"不没",《左传》晋杜预注"不以寿终";各种辞书及注释均依此说。本文认为依杜注则"不没"与"没"概念矛盾,故因声求义,论述"不没"只是单音词"没"慢读形成的分音词。  相似文献   

12.
"V不得"兼属词和短语.在"V不得"属于短语且"V"是个双音词的情况下,它与"不得V"常常可以互换使用;在"V不得'属于词汇化单位或者其中"V"是个单音词的情况下,它与"不得V"不可互换使用.  相似文献   

13.
复音形式的"无有"是由单音词"无"和"有"经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逐渐演变来的。组合的复音词随着使用频率增加,词形逐渐凝固,词义逐渐虚化。"无有"在使用的过程中又逐渐呈现出地域的差异性,使用范围和频率都逐渐缩小,直至被新词"没"和"没有"取代。  相似文献   

14.
古代涉"工匠"义的词语,名词较多,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的双重作用以及语言约定俗成规则的影响,古代涉"工匠"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更替的动态系统之中,有的词语出现较早,有的出现相对较晚,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则直到清代甚至现代汉语中仍见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工"、"匠"、"工匠"等仍见使用,但"工"、"匠"已经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工匠"一词已经成为取代其他词语而独立广泛使用的最主要的涉"工匠"义词语。  相似文献   

15.
1.了解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 2。学会通过分析字的结构推求字的本义。 3.懂得什么是引申义,什么是假借义。 4.了解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重点掌握古今意义同中有异的词。 6。“词义分析举例”部分所收的词,若在文选中多次出现,这些词应重点掌握。自测题词。(一、拼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中"怪不得"可作两种解释,一种表不能责备义,一种表醒悟义。从历时平面来看,两者存在演化关系,表醒悟义的"怪不得"是表不能责备义的"怪不得"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韦昭注对《国语》的训释展示了汉语词汇从单音走向多音(主要是双音)的发展轨迹,具体表现为在直训中把单音词训释为双音词;在串译的过程中把原文的单音词变成双音词两个方面。韦昭注中的双音训释词从构词方式来看,主要是同义、类义联用式复合词。从原文和释文的对比来描写汉语的双音化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哭"一词的语法化和主观化进行研究,指出"哭"的词义发展经历了一个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在语法化过程中,"哭"由可作结果补语的"流泪"义发展到作程度补语的"极点义"。"哭"一词的新义和新型结构的产生受到隐喻机制以及模因论的影响。"哭"的极量义产生经历了主观化的过程,主观化的表现为"哭"可表主观极量义,由客观意义变为主观意义,由非认识形态变为认识形态,由自由形式转为粘着形式。  相似文献   

19.
"可"字"痊愈""程度减轻"义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用例较少,多保存在方言中,这导致部分工具书对其释义出现偏误。通过梳理"可"字这两个义项的使用情况,追溯其来源,认为"可"字"痊愈"义动词本是从"符合、适合"义动词引申而来,并从"痊愈"义动词引申出"病症程度减轻"义动词,进而通过语法化产生"程度减轻"义副词,这一过程与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将就"一词的成词,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短语"将就"的词汇化,一是动词"就"的词义制约,一是"将就"语源义及认知的影响。最早在南宋时期"将就"凝固成词,最初表示的是"迁就"义,到了元代才产生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勉强"义。从历时层面来看,其词义由多样性向单一性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