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资本对美国少数民族参与高等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中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白人的中学毕业生比黑人和西班牙裔的中学毕业生更容易进入大学。对于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因素 ,教育经济学集中研究家庭收入和政府财政支持对入学机会的影响 ,把高等教育看作一种投资来分析投资回报率、大学学位的收入等对学生入学选择的影响。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框架 ,提出家庭内部及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所产生的资源 ,对美国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显著影响。笔者以长期跟踪调查研究的美国两万多名学生为样本 ,运用因素分析法测定社会资本的各个指标 ,同时分别从学生和学校两个维度进行多层次分析。多层次分析结果表明 :在学生水平上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中学的专业成绩和中学选修的课程对美国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显著影响。在学校方面 ,学校社会经济地位的平均水平、教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教育期望也深刻影响着美国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相似文献   

2.
家庭资本是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三个维度考查了家庭资本对个体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没有显著影响。我国当前社会条件是造成当前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家庭资本较少的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机会补偿,是当前条件下我国教育机会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重视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是,当前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与家庭收入相关的代沟反而扩大了。美国禾同收入家庭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校入学准备、就读高校类型和财政资助获得等三方面。在未来,一些因素将进一步限制美国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因此,美国高校、州和联邦政府必须联合起来改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新疆8所高校161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子女入学机会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影响其子女就读高校的层次和类型,基础阶层子女更加容易在公办性质高校获得入学机会;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入学机会受家庭背景影响最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随父母学历的提高而增加;基础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受其家庭经济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校规模扩张曾经是欧洲各国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策略。但扩张的政策并未取得预期结果,并没有充分满足处于不利社会经济地位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因此,2000年以后,为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欧洲很多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与措施,包括:进一步扩张高校规模,以吸纳更多入学人数;给予学生学业补偿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充分保障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入学机会;通过各种措施与途径,平衡家庭收入、所处社会阶层对高等教育入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育机会有质量高低之分,学生的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也有质量分化,这对于其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乃至未来的职业获得都具有关键性影响,因而是教育公平研究的主题之一。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本研究探讨学生家庭资本与其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质量之间的关系。对江苏省B县初中后分流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对一般普高和优质普高(相较于职高)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方面,经济资本无显著作用,而社会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化资本有正向影响但弱于社会资本;对于优质普高(相较于一般普高)的教育机会获得,只有文化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家庭资本的各因素中,主观性因素虽然有助于弱势阶层子女获得一般普高入学机会,但客观性因素会对其获得优质普高入学机会产生制约。因此,政府应推进"指标到校"政策,促进优质普高生源的均衡分配;弱势家庭应积极培养家庭文化资本,学校和社区也要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以弥补该群体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从而提升其子女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结合调查数据,从家庭经济收入差异、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异、家长职业的不同和城乡差异四个层面,探讨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能否接受高等教育,而且还表现为所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类型的不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特征,城乡差异是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衡量教育公平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因学生个体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省区间教育经费配置的差异、中央政府对不同高校经费投入的差异而呈现出学生个体间入学机会不均、高校招生名额省区间分配差别较大与地区间招生录取分数线不一致等问题。从国家财政促进政策的角度看,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基础教育质量差距;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发展资金;优化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日趋公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的研究表明,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与城市学生相比很少,不仅体现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多少上,也体现在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层次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基础教育质量、高校招生制度等.文章认为应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而高等教育收费也逐年增加,学费的上涨使学生的入学机会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对辽宁省6所不同类型院校2007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多集中在公立普通本科和公立高职院校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多集中在民办院校中。同时,在公立院校中,不同收入家庭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与其家庭经济关系不大;在民办院校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子女的入学机会。  相似文献   

11.
论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别出现数量上的积极改善,但是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机会总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公平性程度的提高,制度层面依然存在着影响和加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别的事实因素,折射出教育观念意识层面对教育公平内涵理解的缺失。必须返回教育公平的原点,通过对教育公平"存在"的意义的追问和重新审视,确证教育公平的合理性,确保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别出现数量上的积极改善,但是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机会总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公平性程度的提高,制度层面依然存在着影响和加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别的事实因素,折射出教育观念意识层面对教育公平内涵理解的缺失。只有返回教育公平的原点,通过对教育公平“存在”的意义的追问和重新审视,才能确证教育公平的合理性,确证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学生必须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别出现数量上的积极改善,但是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机会总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公平性程度的提高,制度层面依然存在着影响和加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别的事实因素,折射出教育观念意识层面对教育公平内涵理解的缺失。必须返回教育公平的原点,通过对教育公平"存在"的意义的追问和重新审视,确证教育公平的合理性,确保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别出现数量上的积极改善,但是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机会总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公平性程度的提高,制度层面依然存在着影响和加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别的事实因素,折射出教育观念意识层面对教育公平内涵理解的缺失。只有返回教育公平的原点,通过对教育公平“存在”的意义的追问和重新审视,才能确证教育公平的合理性,确证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学生必须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别出现数量上的积极改善,但是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机会总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公平性程度的提高,制度层面依然存在着影响和加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别的事实因素,折射出教育观念意识层面对教育公平内涵理解的缺失.只有返回教育公平的原点.通过对教育公平"存在"的意义的追问和重新审视,才能确证教育公平的合理性.确证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学生必须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机会.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者们在研究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因素时,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同胞数量等先赋性因素的关注较多,而对自我教育期望等自致性因素的关注较少。基于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本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自我教育期望正向影响学生高等教育获得结果,同胞数量负向影响学生高等教育获得结果;此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同胞数量还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期望间接影响学生高等教育获得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3届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经济背景和家庭城乡背景等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家庭背景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我国高校学生群体中来自较高社会阶层家庭的学生比例更高,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相对机会并不均等;显示比较优势分析的结果发现,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进入“211”院校的优势更明显;进一步的计量回归分析发现,控制地区、民族、性别等因素之后,父亲从事“管理技术类职业”、受教育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多的学生进入“211”院校的概率显著更高.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城乡间存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差异,已有研究往往忽视了后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990年到2001年扩招初期,城乡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都在增加,但城市的增长速度远大于农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间数量差异程度不断扩大,并在2001年左右达到最高点,至2005年则有缓解的趋势;农村学生更多在低层次学校、冷门专业就读,而城市学生恰好相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间同时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可能由数量差异向质量差异转变。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缩小社会阶层高等教育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发现,出身于较高阶层的子女拥有较多的入学机会;公办高职院校中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盖异最小;拥有较多家庭文化资源的子女获得更多的入学机会;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发展,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对2007级和2020级大一学生的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进程中家庭背景对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的变化,发现:弱势家庭背景子女向一般本科高校聚集而优势家庭背景子女向重点本科高校聚集的趋势仍在增加,家庭背景各因素对2020级学生获取重点本科教育机会的影响均明显高于2007级学生,优势阶层子女相对于基础阶层子女的机会由0.955倍变为1.600倍,高收入家庭子女相对于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机会由0.721倍变为1.481倍,城市子女相对于农村子女的机会由1.280倍变为1.406倍,男生相对于女生的机会由1.493倍变为1.719倍。基于此,当前应构建以政府支持为中心,学校、社区与家庭等领域全方位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破解社会分层结构与教育资源分布结构对弱势家庭背景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造成的双重障碍,进一步增加弱势家庭背景子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推进代际良性流动,提升社会开放和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