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阅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所谓"微阅读",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进行短时、有针对性、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阅读活动。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启迪思考,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道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微阅读既要简明有效,又要突出重点。一、阅读目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目录,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本单元和上下单元之间的关系,本课和前后课之间的关系。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共有三课"少年的权利""谁为我们护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79):79-81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让微课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增添活力,让教师智慧与学生智慧在智慧课堂中充分展现,这是新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建立微课教学与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让智慧课堂为贯彻落实新一轮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便是智慧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和展示的新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与升级,文章从智慧课堂构建的视角对初中数学"微课"实践展开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教学中的"人课合一","人课合一"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人与人、人与课之间形成的自然和谐的关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源于自然、回归自然.它以课程观、教学观、学习现、数学观为理论基础,在实现途径上需要做到:教师与学生自然融洽的关系,教师与教材合一,学生与教材合一,教师、学生与课堂的合一.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为媒的时代,面对网课学习的低效率,只有平衡好网络教学与现实教学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在备课中梳理"微课"、在研修中开发"微课"、在课堂中运用"微课",可以发挥微课资源的最大能量,在实践中通过在线微课和传统面授相互融合,探寻出一条新型混合式学习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开展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包括答疑、解惑和知识的运用。而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翻转课堂"又是"语文微课"发展的载体。所以在中职语文"翻转课堂"上,"语文微课"为教育教学所用,发挥着它的独特功能。让"语文微课"与中职语文"翻转课堂"携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现代科学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使网络与媒体教学得到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久而久之,随之而来的"在线课堂""微课"等教学手段也逐步传入课堂,它们的介入,使课堂的重难点得到很好的解答,大大节约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更有利于课堂中的重难点的突破。那么,课堂中又该如何恰到好处的灵活运用这类的"微课"呢?下面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诸如此类的"微课"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课堂",也称为"微课堂",是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一种特殊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时长一般为5分钟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都是教师精心选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出来的,微课相对于传统45分钟课堂,虽然时间"微",但是质量却不"微",承载的都是数学知识的精华。微课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利资源,还是教师教学的有利"法宝"。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微课由于其短小精悍、主题明确等特点在教育界迅速兴起。从教学主体上看,微课设计制作特有之"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博"的能力。微课教学更容易在学校发挥"磁石效应",从而形成"师资高地",由此可以很好地弥补国内高职教师"师资洼地"的现状。然而即使如此,我们对待微课进入高职课堂这一教育现象,仍须保持冷静的头脑。  相似文献   

9.
"微课"其实是接受性学习,与传统课堂相比,只是拓展了教师的授课空间与时间。如果将"微课"作为教师授课的主要方式,则"翻转课堂"后学生的负担将会加重。如果仅仅把"微课"用于课堂教学,则会减少师生之间互动成为单一地看视频,教师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微课"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适于教师备课的时候补充;适于转化学困生;适于课后复习;适于补课和异地学习;适于学生自学,并可通过微课呈现汽车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难以呈现的操作细节及内部构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微课设计案例为切入口,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总结形成了对微课教学的反思。反思成果具体表现为如下三点:要处理好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走出微课认识的误区;设计一节高效的微课必须注意的几个环节。同时引导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适合时宜地穿插一些微课教学,给学生一些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微课的概念辨析与意义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鹏 《高教论坛》2014,(6):22-24,27
本文对微课不同定义进行了总结,"微视频"和"围绕教学环节设计"是微课的两个要素,并将微课与微视频、微课程、课堂录像、高校课堂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探究了微课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对教师来讲,拓宽了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突破了传统的听评课模式,促进了换位思考,并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对大学生来讲,满足其个性化需求,适合性格特点,便于随时随地学习,并有利于大学生在不同学科的教学平台中获得系列化、专题化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微课"这一教学模式进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教师和小学数学课堂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微课制作中,也要注意微课制作要精心,要考虑学生特色,要认清教师和微课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微课是一种与高职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创新性教学手段和资源,在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微课的"双导师"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即把传统课堂的10分钟让给企业师傅所拍摄的微课,作为导入课,之后的课堂时间由任课老师把知识点结合微课的导入,使学生既直观又系统地学习商务英语课程,形成微课(企业师傅)+传统授课(专职教师)=微课课堂(学生/学徒)的"双导师"模式。该文通过对"双导师"微课模式的研究,旨在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已将教学媒体化,教学中"翻转式教学""慕课""微课"等新名词出现,这是教学系统的新变化.我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普及,网络的时代"微课"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界关注,教师教学也应顺应这一发展需要,加强教师自身对"交互式微课"的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与技术,提高自身创造力,设计出优秀的"微课程",在课堂上将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微课中,这一关键性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开展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包括答疑、解惑和知识的运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德育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翻转课堂"又是"德育微课"发展的载体。所以在小学英语"翻转课堂"上,"德育微课"为教育教学所用,发挥着它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近一时期来,语文教学领域不断出现"用微课改变课堂"的口号,部分教师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微课的应用,发挥微课在教学上的促进作用。笔者所领衔的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在过去的一年里,尝试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运用微课,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教师点评等环节上制作了不少微课视频,对诗歌教学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收到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全国轰轰烈烈"做微课、赛微课"的大潮流中,教师在参与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时,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使用情况如何?文章以外研社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的六位参赛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情境调查问卷、课堂观察方法、半结构访谈法作为研究工具,观察分析了六位教师的微课和访谈语录,评估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PCK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教师的PCK在教学目标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方法、课程知识及评价知识方面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视频一般为5至10分钟,所以称之为"微"。其具有规模小、灵活性高、参与性强,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是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新的适用于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对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扮演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微课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引导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一、微课的定义微课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二、微课的特点微课的中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涵盖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以一定组织关系共同呈现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环境。三、微课的设计模式1.案例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中,通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进入了"微课"时代,微课具有简洁、生动、形象、拓展等特点,教师适时运用微课将对传统教育课堂实现有力改造,实现教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