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作为西方道德伦理学家的麦金太尔一直以来都关注着社会伦理道德的状况。本文正是对其在道德危机领域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梳理,对当今道德危机产生的根源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考评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开展、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从实践教学考评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提出考评的原则和新思路,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实效性方面存在着某种困境,即如何实现从道德知识到道德实践的转化。《基础》课旨在让学习者理解其在各种伦理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并能通过实践权利和义务获得自身完善和幸福。然而由于言辞随时间推移会逐渐与其所指示的原初意义脱离,加之规则伦理学的表述方式无益于还原一种活生生的伦理生存状况,使学习者无法切身感受到道德,从而无法获得道德实践的动力。在教学中引入具有伦理价值的叙事性材料,并引导学生从切己的问题进入,将不失为解决道德实践困境的有益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4.
道德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内隐丰富的教育价值。将道德叙事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教师要把握一些策略,即叙事素材要有针对性、时代性和生活化;叙事方式要多样化;叙事主体要多元化;叙事语言要精练和生动;叙事后要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了《自由学习》一书主旨内容的基础上,从打造"有我"课堂、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供有效资源等方面,探索了罗杰斯"自由学习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李炳昌 《高教论坛》2011,(9):58-60,114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米德指出,人们使用"符号"和创造"符号"通过语言中介进行互动,心灵、自我和社会在交互性作用中建构。高校教师在运用米德符号互动理论来指导思想道德课堂教学时,要创造性解读课程文本符号蕴含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符号意义的道德文化情境,讲究语言表达的技巧,避免语言的高调化和说教式,以促进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自主形成个性道德。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施的主要课程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通过课程的实施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人都觉得内容空洞,实践性不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实效是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本校的一些经验,试图就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提出的一些浅薄看法.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精神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如何高质量地开好“基础”这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责任感、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0.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美德之一,这一品德和行为在现代社会仍然十分重要.然而,某些人对财富的相对看重,减弱了对财富来源是否正当的价值判断,或对拾金处理方式有所宽容和附加一些条件.针对学生思想中的一些不同认识,我们在教育中要把握三个方面:第一,拾金不昧是培养良好品德的要求;第二,拾金不昧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保护主体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义务;第三,把法律衡量与道德评价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教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性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突出实践性,构建起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措施包括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考评体系、建设开放性的管理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双师队伍等.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从教学实践来看,许多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普遍存与社会形势脱节的问题,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使这门课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以学生关注的就业作为着眼点,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来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情景剧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尝试的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利用这一载体,抓好道德法律情景剧的选题要求、剧本编写的指导、课堂情景剧引入的时机选择、学生的评价考核诸环节,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达到知行统一。文章结合“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就遵循的原则、运行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双方平等交流自己探究问题、激发群体智慧的过程。基础课采用对话教学法,吻合学生修身过程,促使学生"崇其师而信其道",实现其教育目标。基础课对话教学可以分为观点辨析、材料理解、案例分析三种类型。教师要概述本章理论,为专题对话铺垫;灵活调控对话,促进学生自主交流;总结对话过程,提升对话效果。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选择一个合适话题,建立科学的对话成绩考评制度。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有效的实践教学必须基于正确的实践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最终保障课程教学目的之实现。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重要性,总结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圣宠 《考试周刊》2011,(44):184-18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鲜明而突出的实践性决定了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教学实际,本文介绍了两种相关联的实践方式:调查研究型实践和参与体验型实践,以期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9.
动态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情况出发确定教学切入点,相应扩展和缩略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进度,具体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欲望。动态教学要求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等编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增强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以问题和案例形式设计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教育实效性;以培养合格的普通中国人为教育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主线凸显中国梦,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采用多维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努力探索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