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协同创新的概念及政策的提出,校企合作的模式出现了新的生机,本文将协同创新的理念应用在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利用资源协同、人才协同、信息协同的理念促进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是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输送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在于以创新为驱动,构建政策导向、体制改革、模式创新、协同发展和持续改进的顶层设计方案。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强调树立“地质过程—力学机理—工程技术”“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科创训练”的教育教学实践途径。改革实践可作为交通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3.
工程人才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立足制造业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举措,系统阐述了借助实践思政协同、企业社会协同、教学科研协同提升专业人才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通过强化课程思政、细化产教融合、深化实践教学实现新工科专业人才"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峡地域特色的地质环境和工程背景,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特点,构建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地质工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结合新形势下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依托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形成了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学科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模式,系统构建了“一体化、三层次、五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一三五”实践教学体系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培养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学科学生在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从事大型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196-200
基于专业定位和自身办学条件,在初步建立包括三个实践模块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方案及保障措施,从而构建起有机联系、层层递进、全面协同的工业工程专业三层次协同递进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可以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有助于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提升材料成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水平,提出一种生产实习"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协同生产实习和专业理论课→材料成型全流程协同实践→协同校内、外实习。教学实践表明:"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真正实现"全流程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介绍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情况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实践,包括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等。最后,对地质工程专业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地质工程专业是对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一个专业,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难题,本文首先对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然后探讨了包括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和实践能力,成绩评定向实践能力方面倾斜,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加强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个途径,最后,对如何培养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秉承工程教育OBE理念和“金课”建设要求,以“课程群”协同建设为抓手,围绕复杂工程控制系统设计能力培养,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平台虚实协同、能力目标达成评价等方面持续进行全方位改革。经过8轮次探索与实践,团队构建了层次递进、交叉互补、协同优化的能力导向体系,探索了理念、方法、途径深度融合的BPS、CPS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改造了复杂度渐升、虚实协同的工程实践平台,形成了可溯源能力型量化评价和综合评估方法,打造出特色鲜明的能力导向、一体双模、虚实协同“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课程群,为自动化人才毕业要求达成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三个层次、四个训练"的新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课内外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为地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专业实践教学协同是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协同,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在课程方面.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多年专业教学经验,对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在创建实践教学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中,构建了"234"实践教学协同创新模式,同时提出了实践教学协同创...  相似文献   

13.
“卓越计划”理念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计划"所倡导的校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的理念,对高校的工程教育而言,既是改革的契机,更是发展的机遇。规避校企协同的可能风险、寻找有效合作途径以及激发企业参与动力,关键是找到校企双方利益的协同点。因此,校企协同中高校必须按照市场规律,研判行业企业需求,找准协同点,从理念育人、实践育人、项目育人和压力育人入手,积极拓展校企协同育人有效途径。通过成立校企协同组织机构、改革课程体系、人员双向互动、学生全年企业实践等方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卢耀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1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参与实践及指导了一系列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的勘测研究。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的主体服务对象,提出突出"煤炭特色",依托实验室、科研项目及实践教学签约单位,构建地质工程特色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能力的新要求。工程实践中心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新工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根据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在课程实践、开放课题、校企协同等方面做了探索,并对工程实践中心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持续改进协同机制,明确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理念,制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对策,建立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以提升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与GIS专业学生不同的专业基础和不同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上机实践等方面,对地质工程专业GIS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面对工业4.0的要求,德国精英高等工程人才培养逐渐超越传统的自主路径,探索更深层次的协同之路。其中,由慕尼黑大学等三所精英大学合作的巴伐利亚州软件工程精英硕士项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其特点为:促进学生发展与工程教育规律的深度融合,通过课程项目深化协同,将工程实践嵌入培养过程。这对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中国工科背景的研究型大学应深化精英高等工程教育,优化协同模式,构建形神兼备的实践体系,关注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地质工程学发展较快,理论研究巳成体系,方法、技术已经配套,地质工程科技队伍巳初步形成,实践发展迅速,大型复杂的典型地质工程已有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