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加强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关键所在,是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存在的工作机制不顺畅、教育内容片面狭隘和教育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机制、"四个载体"丰富师德养成教育内容、"一份档案"完善师德养成教育考评机制、"三个体验"提升师德养成教育工作实效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曹薇 《教师》2020,(7):F0002-F0002,F0003
2020年1月14日,湖南省师德养成教育示范项目县(市)区师德师风建设高研班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来自十四个市州教育局人事科和教师工作科科长、湖南省首批师德养成教育示范项目六个县(市)区教育(体)局的局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校长、师德养成教育基地学校校长、骨干教师等120余人参加研讨。  相似文献   

3.
周德义 《教师》2020,(7):3-4
“和”文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流淌的血脉。文章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价值取向上介绍了中国“和合”思想的传承,与印度、欧洲古代文明史“分”的思想进行了比较,从而让读者明白走向世界的中国自身拥有无法改变的“和”的气度与内质。师德养成教育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湖南省会同县凭借“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县项目”,从新进教师的师德养成教育、日常师德的养成、探索诊断式师德教育模式入手,以达到全面提升师德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新卫 《教师》2020,(7):12-13
创新师德养成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有力举措,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立足生命教育,追求内涵发展,通过“三项保障、四项融合、五项工程”融合创新,突出特色,努力打造师德养成教育新样式。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教师道德的优良传统和借鉴、吸收国外教师道德精华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同时,从师德意识的培养、"慎独"以及师德教育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师德养成教育,达成由微见著、循序渐进、从善积德的完善师德。  相似文献   

6.
伍高峰 《教师》2020,(7):7-9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是教师之魂。加强师德养成教育贵在“养”,要不断更新观念、创新举措、丰富形式,用思想、文化、活动等滋养教师高尚师德。通过立学将师德内化于心,通过躬行将师德外化于行,通过自省将师德深化落实,多元立体奏响师德养成教育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开展师德教育评价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提供实践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师德规范内化为6个成分因子,并构建师德教育测评方程。结果显示师范生的师德认知水平整体表现良好,对教师的职业精神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首。为适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提高师德素质为目标,以践行师德规范为着力点,以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保障,强化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并面向社会在网上公开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师德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德乃师之魂,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未来一代人的教育。因此,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校师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简要概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了师德失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加强教师的养成教育;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师德建设与学生互动;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传统的师德理论已不能够适应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传统教育是片面的,与之相适应的师德理论也是肤浅的,不完善的。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其显著特点是“整体性”。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重申师德建设,更新师德理论,多角度、全方位地诠释师德的内涵,下文将师德及其美育内涵作以浅述。 一、师德是人类社会中高层次的、美的道德  相似文献   

12.
透视师德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师德。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不管自己所处的地位如何、待遇如何,总是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然而,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却存在着师德整体滑坡的问题。因此,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必须加强师德建设。针对当前师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加强师德建设时,我认为应特别对教师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师德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提前到师范生学习期间进行,对于帮助师范生较好较快地向教师角色转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应以教师职业理想和教师职业荣誉教育为重点和出发点。职业理想培养使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是师范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培养其他师德要素的内在动力;教师职业荣誉感是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认同的基础,是师范生幸福感的源泉,是师范生自觉履行师德规范的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   

14.
透视师德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师德。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不管自己所处的地位如何、待遇如何,总是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然而,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却存在着师德整体滑坡的问题。因此,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必须加强师德建设。针对当前师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加强师德建设时,我认为应特别对教师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教师不可无爱心教师热爱学生,简称师爱。在一…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以下是我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师德资源,将其融入师德养成教育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现实需要,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师德失范问题。遵循知行合一、强化与内化相统一、长期性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育、实践教育、校园文化中,既有利于促进幼师生师德养成教育,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7.
80后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师德优劣并存、良莠不齐,因此师德养成教育必须遵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反思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相结合、与榜样示范引导相结合原则,使他们学习了解师德内涵,着力提高师德认识;明确自己的师德特点,致知内省践行,逐步养成良好师德;学习借鉴外国有益做法,陶冶自身师德。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培养教师的主阵地,师范类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作用不容忽略。在积极落实师范生教学工作时,学校需要以学生师德养成作为根本和前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品质,保证其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逐步提升综合素养,为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和准备。在素质教育全面改革以及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师德养成教育受到了重点关注,成为现阶段师范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及核心。对此,文章以地方性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称地方性师专)为分析对象,了解培养以服务地方经济、能本土化就业的师范生的要求及对策,为实现新时代师德养成教育提供相应的参考。也通过对策,以期为师范生的边远山区就业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和高质量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学团队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关键。必须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丁银高 《成人教育》2006,(11):69-70
高师函授生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加强高师函授生的师德教育,对于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先导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