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失业统计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失业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含义不明确,从而导致目前计算公布的失业率指标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下岗人员与失业人员合并计算失业率;计算口径以统计部门制订的标准为准,保证“数出一家”;城镇隐性失业问题单独计算城镇隐性失业率;农村隐性失业问题以农村不充分就业率反映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及时转移和理顺劳动关系,实现隐性就业显性化,是当前促进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据初步调查,1998年1—10月浙江省慈溪市共接受城镇失业人员登记4492名,安置输送3693名,结余城镇失业人员1820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  相似文献   

3.
从劳动力统计指标中最主要的指标———劳动力资源着手,对劳动年龄和未达到劳动年龄及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的人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力资源统计指标的改进方法,提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减少不是劳动年龄而参加劳动的人数,和取消劳动年龄上限的设想,从就业和失业统计的计算方法,指出我国目前应改进单纯城镇失业统计,提出农村也有一部分人无业的观点,并给出了城镇失业率计算的新方法。对我国现行职工的定义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由我国目前1.职工定义的范围偏小;2.职工流动比较自由,可以从事第二职业,取得工资外的收入;3.城镇界限越来越模糊三个方面提出职工应是在城镇、乡镇各单位工作、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失业问题呈现出隐性失业显性化、失业与就业同时增长、统计失业率远低于实际失业率、总量失业和结构型失业相互交织等特点。我国失业的成因,一方面是因为现实劳动人口总量过大;另一方面是由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是发展与改革中的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减少失业、扩大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从发展思路上说,主要是减少劳动人口的供给,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调整就业结构,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失业存在以下五个基本特征:1.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攀升,城镇真实失业人口创建国以来之最:1996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1997年至2000年平均为3.1%,2001年陡升至3.6%,2002年达到4%.如果把因某种原因而排除掉的失业人口考虑在内,则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研究》2006,(5):10-10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5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0.6%;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2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从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全国就业工作进展平稳,主要表现在城镇新增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稳步增长。“但是。进入二、三季度,就业形势将趋向严峻,任务也更加繁重。”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7.
对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湖南省人口总量大;人口年龄结构正由稳定型向减少型过渡;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在未来15年中平均每年将增加23.57万人的供给量;劳动力资源利用比较充分;失业状况比较严峻;失业率的变化受年龄影响明显;隐性失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业人口的就业结构不太合理;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总量性脱节与结构性脱节的共同作用中剧了湖南省的失业问题。因此,解决就业问题,是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妥善处理好人口增长,就业压力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转换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适度超前发展教育;广泛开辟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8.
对隐性失业问题的危害性从经济、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传统体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三个方面找出了隐性失业的原因,从健全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失业预警体系、改革和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隐性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隐性失业的大量存在有其特殊成因,主要是传统就业体制、政策、观念的产物。它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制约因素。当前,应从防止隐性失业队伍的继续扩大、转变就业观念、实施再就业培训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逐步解决隐性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在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便在社会上从事其他有报酬的劳动,此即“隐性就业”,造成隐性就业的最根本原因,是劳动关系转移因素。“隐性就业”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影响了失业经济金申令工作的正常实施,侵害了企业职工的合法利益,扰动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对下岗职工要实行属地动态管理、下岗职工在申领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定期参加有组织的公益性劳动,接受再就业培训,同时应加快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与人口识字率很高相一致,蒙古国劳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较高且有日趋年轻化的趋向;但就业率连年下降,失业人口不断增加已成为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为保证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改革就业体制、实施有效的就业政策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郝德永 《教育研究》2005,26(5):54-57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转变“比较劣势思维”,规避“趋同化路径”,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是今日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教学型高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学校隐性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来探讨其作为课程中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的影响因素—隐性文化,分析了隐性文化的特点,提出了营造学校良好的隐性文化氛围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4.
失业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在失业人口生活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对此项制度深入探索研究,其在促进就业、预防失业方面也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失业人口急剧增加,劳动力人口的就业形式日趋严峻,我们很有必要在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生活保障功能的同时深入研究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就业、预防失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有益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15.
国外失业保障制度和经验对完善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给经济带来的困扰,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的失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失业预防、失业补救和失业保险等多元功能的失业保障制度。但这些制度仍不能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在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失业是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社会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国外经济学家长期关注失业问题,各派学者深入探讨了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失业理论和就业政策。文章在概述有关失业理论的基础上,对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作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关于隐性课程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与教育相伴相生,二者关系集中体现在文化与课程的关系之中。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隐性课程,可以说也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对此,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隐性课程与文化的关系,阐释了隐性课程作为一种隐型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8.
广告文化传播的隐性要素在实施中须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文化的传播要素有两类:一类是基本要素又称为显性要素,它通过信源、信息、媒体信道、对象和反馈,扩大广告文化的氛围,强化广告的信息传播。另一类是隐性要素,它通过情感因素、心理因素、时空因素、文化背景、权威意识进一步拓宽广告文化的功能。广告显性要素的传播主要是受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广告的隐性要素则更广泛地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各国经济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影响,导致世界各国广告隐性要素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就广告隐性要素在共性与个性使用中须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使广告隐性要素得以恰当的实施,使广告文化的传播达到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一般来讲,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对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的转移,其策略有建立限制垄断的机制,关注隐性知识拥有者的需要,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企业组织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激励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