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我在报社附近的公共汽车站候车,报社老前辈蒋少武老师从面前经过,我正要上前问候,他看见我便问:“你带照相机了吗?看那!”顺着他手指的地方,只见一个推车收破烂的男子正从一单位抱来一摞镶着玻璃镜柜的奖状往车上放……蒋老师说,这个画面很耐人寻味。我能品出他所指的“味道”。但我很遗憾地摇了摇头——没带照相机。  相似文献   

2.
原来我觉得摄影都是用“加法”,把好看的东西集中到一张照片里就成了。在完成自己第一个训练课式的摄影故事时,我却经历了让人十分痛苦的“减法”。当皱着眉头把镜头一再推近,当原本担心漏掉的入和物被一个个挤出镜头后,我眼前的画面和头脑中的观念渐渐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3.
刘俊华 《今传媒》2005,(8X):62-62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摄影艺术家李庚元。谈话中得知,他是个迷恋了大半辈子摄影的摄影爱好者,拍了数万幅新闻、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等多种多样的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4.
我是河南油田钻井管子站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却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以来,已在40余家报刊发表新闻、艺术摄作品近500幅,30多幅作品获奖,现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回顾8年来业余摄影经历,我的摄影之路苦辣酸甜、坎坷不平。我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在油田工作近30年,当全家从农村迁到油田实现团聚的第二年(即1989年),父亲就因积劳成疾去世。年仅17岁的我,当年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很喜欢贵刊来图求解栏目。这是我去年在王府井拍的一张照片,那天,我来到王府井教学广场时,一个正在给广场鸽喂食的孩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和煦的阳光下,白色的鸽子,时而踱着方步游戏于人群中享受着游人抛给的食物,  相似文献   

6.
那是1996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接到了在河南油田炼油厂工作的好友刘玉光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他买了一辆新摩托车,上午就可以带我去远一点的地方采风。我在湖南老家上学时就在一本介绍中国之最的书中得知了河南省新野县城有一座汉代的汉桑城是世界上最小的城。河南油田距  相似文献   

7.
去年金秋,《2003'中国记者节上海摄影记者15人展》在上视大厦正式亮相。观者如堵。我默默地站在一个角落,远远地凝视着自己的新闻摄影作品,不由百感交集。我曾在基层做过木工、泥工、车工、赤脚医生和汽车司机等,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踏上自学成才之路,荣获全国职工自学成长奖,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我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拍摄,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政治活动。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用摄影机忠实地记录下了新中国前进的足迹。提笔回忆往事,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大庆,距今已经过去40多年了。国庆前夕是我们记者最忙的日子。那时根本没有什么上下班的时间,9月30日到10月1日更是不眠之夜。拍完国庆招待会,回到单位便  相似文献   

9.
程萌 《电子出版》2001,(9):W003-W005
一、参与报道世界时装盛会 每年春秋两季,我都要飞往巴黎、米兰、伦敦等地参加在那里举行的高级时装博览会。以伦敦时装周(LondonFashionWeek)为例,与英伦时装的前卫、新潮、大胆所不同的是,英国时装委员会(BrtishFashionCouncil)的工作件风却相当保守一如英国人的传统。所以,对于从事时装杂志的中国人来说,英国时装节的报道工作始终是一个难以切入的空白点。我作为参与报道代表世界时装顶尖水平的伦敦时装周的第一位中国专业时装摄影师,由于我提交了极具说服力的时装摄影作品,所以。短短…  相似文献   

10.
我是北京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喜欢摄影,2004年8月的一天下午,我在后海的一个胡同里寻找素材,一场急雨不期而遇。我无聊地擦拭着相机上的水滴,此时,一幕情景呈现在我的眼前:前面,一中年的母亲为已长成和自己一般高的女儿打着把浅绿色的雨伞,后面,一中年女儿为扶着车缓行的年迈的母年打着蓝底紫纹雨伞……  相似文献   

11.
一点体会 新闻记者按常规分工,主要有以文字为主的和以摄影为主的两种。 经常外出采访,作为文字记者的我,除带上两三支笔、采访本子和稿纸外(现在还可带电脑),总喜欢装进一个300来元的照像机,一两个胶卷,这是不是多余?我的体会:照像机可帮文字记者大忙。 一天下午赶到竹溪县采访,听说县物价局上午召开大会,宣布给乱涨价乱收费的6家单位,挂上一周时间的“物价信不过单位”黄牌,促其限期整改。物价局在介绍情况时说,经群众举报,多次突击检查,县人民医院由于“独此一家”,乱涨价乱收费最为严重。当我来到人民医院,院长…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两次参加本地摄影比赛,全部“颗粒无收”。朋友张老师既是我的文友也是影友是一个新发烧的“驴友”,郁闷中我决定跟他一起到山区游玩散心。 初秋时节,正是水果丰收的时候,一年一度的赏果节进行得如火如荼。白云蓝天,果香满山,我的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在一个小镇上,我们无意中发现了两间“奇怪”的小屋:两间青砖瓦房,典型的民居模样,外墙上还留着土改时期的标语和宣传画,与周围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极不协调。  相似文献   

13.
当好摄影通讯员,我有采访、投稿、用稿等诸多感受。这里,简述一点体会,仅供参考。培养新闻敏感不论是摄影记者,还是摄影通讯员都少不了发现新闻的能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新闻敏感。1996年7月至8月期间,黄冈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我在黄梅县采访。该县干群一边防洪一边将抢收回的稻谷扬净晒干,向国家交售公粮。这在正常年份就不算什么,而在特大  相似文献   

14.
我与摄影“一见钟情”。在我上大二的时候.我惊喜地得到了父亲送的一台单反相机.第一次接触摄影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蓝天、绿树和鲜花.让我能够作为一个亲密朋友与小鸟对话.和绿草细语,同清风述说……那时.满眼都是美丽的图画。  相似文献   

15.
感染力对于新闻的重要性,人民日报社前总编辑范敬宜曾作过精辟的阐述:“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两个字:感染。确实,感染是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不能感染人的新闻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追求感染力,是一个记者的天职,也是毕其一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赵德润 《新闻三昧》2006,(1):112-112
航拍是我记生涯里充满风险和挑战的采访活动,我珍惜这种感觉。从空中鸟瞰大地,会发现很多在地面上看不到的东西。世界上的事物大抵如此,只需换一个角度,换一个高度,便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弹指一挥间,从事摄影工作已经有十个年头了,这期间,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我辗转去过全国十多个省市,拍摄了大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物,每当翻开相册,看着这些被我的相机定格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成就感,拍摄他们所历经的艰辛和困苦早已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8.
王宁 《军事记者》2005,(12):60-61
第一次对摄影感兴趣时是在小时候。记得那天村里来了一个照相的师傅,他手里拿着几朵鲜花在大街小巷里招徕顾客,特别诱人。因为闹着要照相,我和姐姐为此还被父亲重重地打了两耳光。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村里还实行工分制,照一张照片要花父母几天来的辛苦钱。从那时候起,照相竟成了我儿时的奢望。20多年以后,当我手擎着照相机在部队作为一种职业,将镜头聚焦官兵的时候。回忆往事,我禁不住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9.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20.
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记首次用数字信息技术成功传输战地新闻照片。我作为一个职业的军事新闻摄影记.时刻关注着新闻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