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晓洁 《中国教师》2009,(19):30-32,62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越来越为我们关注和重视,可是现实中教师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辛苦和劳累。如何把教师发展的理想转为教师现实的需要,成为改变现实的内在积极力量,游戏精神给我们以一定的启迪。游戏精神观照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追求游戏的“神”;在自主精神、体验精神、合作精神观照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将有着鲜活的意义和新的精神姿态,焕发出更多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游戏性规定了游戏是人的存在方式,尤其是儿童的存在方式。以传承文化、创造文化为己任的教育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理应以游戏的方式存在,即具有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展示、创生、对话的精神。具有游戏精神的教育强调确立"游戏人"的教育目标,创造"游戏场"式的教育情景,开展对话和生成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游戏对幼儿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如何解决幼教领域理论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游戏“两张皮”的怪现象,仍然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基于大课程观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化的提出与设想,为我们解决这一现象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教育评价观念决定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传统的评价是一种评价主体单一,只注重艺术学习结果,忽视幼儿个体发展的评价.为了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文章尝试在游戏精神的视野中来改革当前的评价观念,以期更好地促进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知识观对当今课程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后现代主义是当今世界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思潮,其中利奥塔所提出的后现代知识观对当今我国的课程研究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知识的形式、性质、传递方式和价值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对旨在传递知识的学校课程来说必定也是变革性的。从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实现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观对璀课程研究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在开发足球课程时,游戏课程的科学引进能够对幼儿活动积极性进行有效激发,保障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够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强化幼儿整体素质。首先探究了足球游戏课程的开发原则,其次从幼儿兴趣、游戏材料、游戏情境、游戏活动、亲子游戏、游戏环境和教学评价七个角度综合探究了具体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幸福教育作为一种理想的教育形态是造就幸福人生的基石。游戏是幼儿的内在需要,是幼儿精神世界的表达形式。幼儿园幸福教育应始终以维护幼儿天性为本,将幼儿和教师的游戏精神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中,使幼儿园幸福教育由理想变为可能直至现实。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与知识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的转变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新课程确立了新的知识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陈亮  冷泽兵 《继续教育》2004,18(12):39-41
高师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一环,高师的主体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任务迫切。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所以,构建高师主体性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理性主义知识观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分庭抗礼实为民族传统与舶来理论的博弈。这种景观的形成是由本土意识的日渐迷失和舶来理论的一元宰制所致。鉴于此,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可能路径应通过选择性拿来和批判性继承使两种知识观达到真正意义的兼容和合,并在此基础上勾勒“社会渐进工程”式的改革蓝图。  相似文献   

11.
知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知识论是研究知识的专门理论。随着人们对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认识的深化,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也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知识论话语的变迁映射着这种发展。通过分析这种话语变迁,提出课程知识观应有的嬗变,为课程变革提供一种解析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在学理上,课程知识观是关于课程知识的“性质”、“功能”与“实践方式”等最根本性问题的理解。学校教育是通过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和传递来实现人的生成的,通过对知识社会学视阈中课程知识观的学理分析与考察,为教育中人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性质上,课程知识中“无人身”的中性判断被颠覆;在功能上,课程知识提供了“知性”与“人性”相遇的可能“场域;”在实践方式上,课程知识在其“组织策略”中生成人。  相似文献   

13.
“重建知识概念”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硕 《教育学报》2006,2(1):48-53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知识概念重建”是站不住脚的,必须坚持能动反映论的正确知识概念;建构主义不能作为正确知识概念的理论基础;用“重建”的“新”知识概念指导课程改革必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在“革命”中进行的“概念重建”违反科学认识的规律;“知识概念重建”不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师科学课程知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是教师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观察和访谈法,剖析了幼儿教师科学课程知识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教师在确定主题目标与内容上存在较大困难.处于同义重复阶段;教师的教材与其他教育资源知识存在个体差异;教师整合资源的意识比较薄弱,但较重视现代信息设备,并逐渐重视和挖掘“儿童”这一宝贵教育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概念地图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各个组织具有更为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力,然而,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利因素,致使知识的转化、共享与创新这一知识管理的过程不能有效的进行.概念地图能够提供知识结构的视觉表征.作为一种传达知识的手段,概念地图为文本语言提供了补充.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亦是当今我国课程发展的方向。儒家“中和”思想引领下的传统和谐课程思想,虽然存在着价值取向单一、重继承、轻变化与创造的偏向,但在寻求课程诸要素之“中和”与“时中”方面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挖掘“中和”思想的现代意义,在创新中构建全面、系统、开放的和谐课程体系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成要素——教学师资的角度探讨通识教育,并以天津科技大学作为个案,研究在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学师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理念上倡导由控制转变为对话。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对话又从教师参与其中的“课程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对话,发展到进入具体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对话。这样不仅保证了课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而且彰显了每个个体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知识是课程的基础性源流。课程知识观包含课程知识主体观、课程知识本质观、课程知识评价观,它们分属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问题。基于课程知识观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课程知识主体类型可将西方课程知识观划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个人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和个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三种类型。在逐一梳理与批判三类知识观的基础上,借助中国文化的历史性向度,重建一种新的课程知识观,即个人—社会辩证伦理主体的课程知识主体观、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本质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评价观。  相似文献   

20.
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勇  阎水金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17-21,43
知识是课程发展的三个重要来源之一.当代西方知识观经历着以下的转变:知识的本质从绝对真理性到生成建构性,知识的存在状态从公众知识到个体知识,知识的属性从价值中立到价值关涉,知识的种类由分层到分类,知识的范围从普适性到情境性.由此对当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课程目标应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课程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课程实施应采取"自下而上"的实践范式,教学过程中应更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