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农村与城市亲属称谓的泛化及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称谓的泛化有着深刻的文化、社会烙印,其泛化程度因地而异。农村亲属称谓泛化现象较普遍;而在城市,近些年拟亲属称谓的使用在城市人的生活习惯中逐步让位于其他能表现更微妙亲密关系、权势关系的社会称谓了。这两种不同趋势的语言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及心理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2.
亲属称谓及其泛化现象是社会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外部交往和世界交往容易产生跨文化交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不得体的亲属称谓会造成误解,甚至冲突。通过对比汉语和泰语亲属称谓及其泛化系统,揭示两者的差异,指出中国和泰国在跨文化交际时应注意的亲属称谓及其泛化问题,为两国的跨文化交际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正是汉语发展过程中动态化的体现。通过对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把握其发展状况,通过对其泛化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可以了解蕴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  相似文献   

5.
甘国芳 《学语文》2014,(1):74-75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示敬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我们一起探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卢慧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4):105-107,110
文章简要描写了现代汉语和标准俄语两种不同语言中亲属称谓语泛化时的表现,分析了泛化的原因及其使用特点.俄语和汉语中用于泛化的亲属称谓从数量上来说都是丰富的,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的泛化亲属称谓变体丰富,从结构上来说大都带有标记成分,而俄语的泛化亲属称谓的变体稍显单调.亲属称谓的泛化与两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生活交际的需要,尤其是近年来网络用语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称谓词语的使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亲属称谓使用的泛化现象。称谓语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交际方式,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选择,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历时的研究方法,试图对亲属称谓使用的泛化现象做出概述和定义,并以泛化最为显著的亲属称谓"哥、姐"等为例,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顺应论及语言模因论等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描述了现代汉语口语中“哥们儿”称呼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影响它的因素及其使用原因。“哥们儿”一词,是亲属称谓向非亲属成员的延伸、放大,是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它遵循了血缘亲属间的亲近原则,受到了中国古代宗族制度及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语亲属称谓词在使用过程中,有部分词语产生了泛化现象,文章指出,亲属称谓词泛化的原因,在表达上体现了口语化功能、亲和功能、秩序化功能,文章结合对外汉语的教学实际,提出教学原则:本土化原则、随堂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亲属称谓词是主要用于亲属之间表示称谓的词。汉语的亲属称谓词系统相较于其他语言,非常复杂,同时还存在着拟亲属称谓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之一。教学时,在重点讲解常用称谓词的基础上,应加强不同语言间称谓词的对比,同时可进行偏误预警。  相似文献   

11.
王晏 《培训与研究》2009,26(4):23-26
亲属称谓是表示亲属关系的名称。由于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英哈亲属称谓系统在称谓制、面称、泛化以及称谓的人文性和宗法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家庭类型、文化价值观、礼貌原则是两种亲属称谓系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语是人类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各民族的亲属称谓语有自身的特点,而且能反映本族文化。根据克鲁伯及罗维提出的区分亲属称谓的八大标准和宗亲/外亲标准,通过对哈尼族亲属称谓语的语义分析,揭示其特点,探讨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称谓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各有特色.汉语拟亲属称谓纷繁复杂,而英语中虽然也有拟亲属称谓,但并不多见,这就给汉英翻译带来了困难.本文作者以<狼图腾>中"孩子"和"阿爸"两个词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拟亲属称谓语的翻译,提出在不同语境下根据人物不同的情感,对同一拟亲属称谓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等多种方法来传达拟亲属称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依据权势与等同的理论,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如何使用称呼语称呼大学校园的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权势与等同作用于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师生距离远,权势起作用,学生使用“老师”作为称呼语;师生距离近,等同起作用,学生使用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称呼语“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密切的师生关系;流行语“帅哥”、“美女”和“亲”进入学生的校园称呼语系统。  相似文献   

15.
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有关拟亲属称谓的差异源于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文章从社交指示语的角度,结合译例分析,阐释汉语中拟亲属称谓的语用功能及其英译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亲属称谓的扩展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一些亲属称谓词常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被用来称呼非亲属,甚至陌生人。这一点让西方人很不理解。本文对亲属称谓的这一扩展用法,包括其特点、原因、功能、变化及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认为亲属称谓社会化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及顺利交往,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7.
论汉英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一些亲属称谓词常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被用来称呼非亲属,甚至陌生人。这一点让西方人很不理解。本文比较了汉英在亲属称谓扩展用法上的差异,对其特点、原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适宜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哈尼/阿卡人①有自己的语言,而无自己的传统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父子连名谱系文化。这种文化在世界文明的史册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该文通过对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宗族分支、血亲认同等材料综合比较分析,阐释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中的"人鬼共居"时期的"神谱"、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部落首领的"人谱"和平民百姓家族谱系中的宗族分支等,揭示了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宗族血缘认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阮畅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6):64-67,75
从古代传承延续至今的村落拟亲属称谓制,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文化、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其功能逐渐弱化,约束力降低。但拟亲属称谓制作为一种民俗惯制不会很快瓦解。拟亲属称谓语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使用,但有逐渐简化、被现代社会称谓语替代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结构特征分为音节特征和构词特征。拉祜族亲属称谓的构词特征以附加式和联合式为主,其中动宾式又是联合构词的一大特点。分析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结构特征有助于加深对拉祜族亲属称谓的认识,也有助于对拉祜语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