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凌响超 《体育科技》2003,24(3):71-74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对中学生身心指标进行相应的测量和调查 ,结果显示 :中学生每天 1小时体育活动坚持一学期有助于身体形态、机能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丰富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体育课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的课外体育活动,它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都体现出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在体育课上所学的知识、技能提供了客观保证。  相似文献   

3.
一、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1、学校体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培养竞争意识,体验体育活动中的成功喜悦学生对于各种运动项目的技能技巧,都有一个从不会到基本掌握再到完全熟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努力达成既定的目标。当既定的目标达成以后,他们会有一份成功的喜悦。这些都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充满信心,提升自尊,进而养成珍惜生命、积极进取、乐观开朗、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4.
影响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并采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的处理,得出影响少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同辈群体、体育宣传、体育教师、家庭、场地器材)和个体因素(有性别、个性、自我评价)两大类,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1、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乃至一生有着极大地影响。在学校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以良好的体育教育、体育锻炼、课余体  相似文献   

6.
重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健康与生理健康联系起来 ,而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不够 ,本文简要论述了身心健康及体育教育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研究,对与体育游戏活动相关的身心方面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为体育游戏效益提供更充分的证据,也为体育游戏提供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上饶市铅山县初中学生铅山三中、铅山二中、铅山实验中学以及铅山五中学生共240人近视情况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饶市铅山县的初中生近视率38.5%,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体育活动对青少年近视有预防作用,运动频次高,运动时间长的初中生更不容易得近视。为预防青少年近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三学生每天30min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3学生每天下午30min课外体育活动在改善体能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实效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每天下午30min体育锻炼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素质教育形势下实现中学体育改革的有力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昌盛和祖国的富强,心理问题已成为他们健康、成材的一只“拦路虎”。如果不能将这一问题处理好,那直接会影响中小学生时期乃至成年后的身心健康发展,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事在必行。通过体育锻炼的手段来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选取北京市1所重点中学和1所普通中学的586名初二学生为样本,进行性别角色、体质健康及体育态度的测量与调查。结果表明:双性化(38.9%)与未分化(36.2%)比例较高,单性化较低(24.9%)。男生群体中,体质健康由好及差的顺序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男性化和未分化个体在体质健康上差异显著(P<0.05);体测各单项指标随性别角色呈现不同规律;不同性别角色在体育重要性、喜欢程度、锻炼次数方面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生群体中,体质健康由好及差的顺序为:女性化、男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体质健康差异边缘显著(P=0.08);体测各单项指标随性别角色呈现另一种规律;不同性别角色的女生在重要性(P<0.05)、喜欢程度(P<0.001)方面差异显著。在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局限性、未来展望与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清  张建军  易锋  卫明 《体育学刊》2001,8(6):100-101
对湖北省1991~1999年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湖北省初中学生身体素质与1991年比较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的发育水平城乡差异缩小。建议采取开展体育教学技师评估,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等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造成心理创伤的症状、原因、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生理机制和实践方面对体育活动纠治心理创伤的原理、方法和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干预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在实施干预过程中,针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不同症状表现,选择对应的体育活动项目,控制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创造和谐的体育活动氛围,选择学生感兴趣活动形式,并注重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逐步解除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本校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近80%的学生喜欢和非常喜欢课外体育活动,而只有20%的家长、任课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表示支持.功课繁重、场地缺乏等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锻炼与人格特征、运动兴趣、坚持性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总体表现为外倾而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差异;②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重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满足心理需求,锻炼的兴趣主要受方法和自身素质的制约;③运动锻炼与外倾和稳定性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知觉能力强和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寄宿制中学的学生上学期间都在学校度过,在校时间长,余暇时间相对较多。传统的以班级为组织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又由于统的过死,活动内容单调,引不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打破年级界限,组织师生一同的体育协会,学生参与体育协会活动的形式替代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通过2年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着重研究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参加的体育锻炼时间总体低于一小时标准,尤其是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每天运动水平呈下降趋势。影响和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不但有外在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人为的因素,还存在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提高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及师资组织学生参加校内体育锻炼,让校外身体活动成为学生体力活动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19.
李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147-148,151
对青少年运动员与普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试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研究结论可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心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