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四个代表人物的思想的阐述,从而得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精髓即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课程批判理论是在西方社会批判思潮日渐兴起和相关理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课程研究领域对社会批判思潮的响应,是不同理论视域中课程批判思想的集成和发展。课程批判理论本身并非一种单一而统一的理论,不同理论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对课程研究领域不同问题的解析和批判,体现了课程批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加强课堂研究、建立知识和学习的批判现实主义新立场以及关注当代社会的辨识作用正在成为课程批判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是20世纪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社会批判精神已成为现时代的一种清醒之音。本文从其名著《单向度的人》入手,以其独到的社会批判理论为评析内容,从后现代张力下的现代性忧虑角度重新诠释了社会批判理论的真正含义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是20世纪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社会批判精神已成为现时代的一种清醒之音.本文从其名著<单向度的人>入手,以其独到的社会批判理论为评析内容,从后现代张力下的现代性忧虑角度重新诠释了社会批判理论的真正含义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是理解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从文献史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己的著作中都回应或批判了《启蒙辩证法》,丰富了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理论资源,且都没有回避《启蒙辩证法》的影响;从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史角度看,他们反思了《启蒙辩证法》的不足,拓展了社会批判理论的主题,甚至实现了范式转向。  相似文献   

6.
复杂理论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rent A.Davis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讲座教授、课程研究系主任,《复杂理论与教育》(Complexity and Education)杂志主编.复杂理论与教育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致力于课程、数学教育以及复杂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本文追溯了复杂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其引入教育领域的历程,界定了复杂现象必须具备的特征。作者运用复杂学的观点,并结合一个发生在七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例,对课程现象进行的全新的阐释,揭示了课程作为一种复杂调适现象其不断演化生成的动态发展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课程开发的批判模式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模式是西方60年代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建构模式,它指出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因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等差异所带来的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并力图去克服这些现象,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课程开发的批判模式被誉为“世纪末的狂飙”。  相似文献   

8.
杨业华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1):51-54,6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在探索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在批判旧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基础上,从社会实践的高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这些理论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的,又是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不仅有利于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基础,而且对于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概念重构主义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施瓦布、格林、舒伯特、派纳、格鲁梅特、阿普尔、吉鲁是这个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课程共同的思想特质是关注人的存在性和创造性,重视知识的情境性和诠释性,关注价值的导引和价值的冲突,倡导以经验为基础的方法,从多个侧面批判了传统教育和现实教育的弊端,为未来的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从而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审视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亨利·吉鲁是美国批判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关注社会平等、正义、批判思维等。吉鲁倡导民主的政治和教育,他认为学校不能成为仅仅培训劳动力的场所,教师不能成为仅仅执行规定课程和教学任务的机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但广东高校更倾向于把学生培养成掌握劳动技能的劳动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民主领域的批判权能。了解并汲取吉鲁批判教育思想的精华,有利于培养具有批判能力的广东高校师生。  相似文献   

11.
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继承与批判了传统行为主义,摈弃了传统行为主义对环境的依赖,指出观察学习是更有效、更普遍的学习方式,认为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认知因素,将行为、认知、环境三者有机地构成了交叉互动的动态关系,并重视人的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作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地吸收其理论精华,抓住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促进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退休前的最后一门课,是领着学生们“批判”中国教育。 这堂名为《批判的教育社会学》的课程开设于2010年9月。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老师传授的是理论,但课程的核心内容却是要求学生们进行一项社会调查,“翔实地描述教育领域中的某一个博弈、现象或勾当”。  相似文献   

13.
亨利·吉鲁作为美国批判教育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批判教育学在国际教育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吉鲁的课程理论作为其批判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乏许多洞见。吉鲁的课程理论以"社会正义"为价值关怀,这植根于吉鲁来自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身份、成长经历,以及后来作为被边缘化的激进左派的切身体验。他的课程理论体系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批判课程理论和后期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吉鲁课程研究是沿着课程是什么到如何实施课程方案的逻辑演进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构主义把批判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应用到课程研究中,认为课程是经由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学校合法知识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经过不断的冲突、调和而形成的.但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对课程本身的社会属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社会结构如何影响课程这一课程社会学的本源问题上没有提出系统的解释框架,受到一系列的质疑和批判.课程社会学领域出现两种超越社会建构主义的尝试:一种为对现代性与课程内容之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的现代性模式;一种为吸收涂尔干社会理论对结构与课程、课程的社会属性进行深度研究的新涂尔干主义.这两类研究超越了仅仅把课程认为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互动的结果的认识,对课程自身的社会属性和获得机制进行了深度的剖析.课程社会学的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研究立场的转变,而是深层的知识论转变.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究竟如何理解英美的批判教育学思潮,尤其是近年来其阵营内部存在纷纷攘攘、似大有碎片化的趋势,本刊特约请当代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界知名学者、教育思想家阿普尔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韦恩·欧,对批判教育学的历史、目前内部不同取向间的分歧,以及在当代保守主义复兴语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予以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批判教育学对于中国教育学界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历史缘起、理论全貌和时代境遇,我们少有系统和整体的关注,本文对于我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可略补此憾,更重要的是,它会启发我们反思,在中国时下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我们的教育政治、文化和经济内涵是什么?教育在社会的现实变革、社会的发展远景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因本文篇幅较长,分上篇、下篇两次刊发,敬请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究竟如何理解英美的批判教育学思潮,尤其是近年来其阵营内部存在纷纷攘攘、似大有碎片化的趋势,本刊特约请当代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界知名学者、教育思想家阿普尔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韦恩·欧,对批判教育学的历史、目前内部不同取向间的分歧以及在当代保守主义复兴语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予以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批判教育学对于中国教育学界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历史缘起、理论全貌和时代境遇,我们少有系统和整体的关注.本文之于我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可略补此憾,更重要的是,它会启发我们反思,在中国时下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我们的教育、政治、文化和经济内涵是什么?教育在社会的现实变革、社会的发展远景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因本文篇幅较长,故分上篇、下篇两次刊发,敬请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17.
西方教育公平理论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的社会功能一直是教育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综观教育社会学发展的近百年历史,对此西方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有助于缩小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这一观点主要为西方民主主义者所坚信。在20世纪60年代,特别以社会学中的功能论学派为代表,其代表人物如杜威、涂尔干、帕森斯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反映着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平等结构,它通过社会分层和合理选拔代理人的作用只是维持甚至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这种观点尤其以社会学中的冲突论学派为代表,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柯林斯…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一股哲学思潮,以它有别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课程领域表现为在对传统的泰勒原理的批判、质疑和超越的基础上,发展了过程理论、实践理论、转化理论及批判理论等多种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对中小学的课程改革而且对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批判课程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西方“唯科学主义”的泛滥、社会公正的衰微以及人的意识的日益虚假化,其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理论之一的“社会批判理论”,社会学基础则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流行于英美的“新教育社会学”。整体论、理性观、批判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批判课程论的课程哲学观。批判课程理论在对传统课程范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视课程为“反思性实践”,并关注学校教育及其课程的相对自主性、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学校化中的矛盾和冲突性质。  相似文献   

20.
引言杜威(185—1952)是美国课程论发展史上儿童中心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课程论曾指导美国的课程改革近五十年之久,在西方乃至中国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是他倡导的课程改革最终失败了,因而他的课程论亦受到本国和西方人士不同程度的责难。我国对杜威课程论的评价也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先是全盘肯定,后是全盘否定.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又开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杜威及其教育理论进行再评价,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趋向。笔者认为对于杜威课程论本身存在的合理或积极因素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关系到我们如何批判继承历史上的各种课程理论,从而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程论来指导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