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万强计划"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提出,目标是通过4年时间向中国派遣10万名留学生。为了解美国学生来华参加各类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同时考察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对学生参加出国教育活动的统计能力,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于2013年1月发布了题为《美国学生赴华:实现"十万强计划"的目标——对美国学生赴华参与出国教育活动的初步研究》的报告。该报告还调查了美国教育机构对未来几年赴华学生数量发展趋势的预期,因此,其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衡量"十万强计划"未来进展的基准线。本刊编辑部特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端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编译,以了解美国学生赴华留学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十万强计划"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提出,目标是通过4年时间向中国派遣10万名留学生。本刊编辑部特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端对由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于2013年1月发布的"十万强计划"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编译,并于2013年第9期(总第321期)刊载了《实现"十万强计划"的目标——对美国学生赴华参与教育活动的研究(上)》,本期刊载该报告(下)。  相似文献   

3.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其后的五年时间中,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主要表现为美国国务院对赴美留学国际学生签证和学科加以限制、国会颁布配套法案法规规范固化国际教育交流渠道;高校学生赴海外留学目标国家多元化;国家划拨专款加强外语教学,高校围绕恐怖袭击开设敏感性区域研讨性课程等主要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初冬时节,天凉乍寒.笔者随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育代表团,于近期应邀赴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市参加第四届"金鸡湖国际教育论坛".论坛结束后,代表团拜会了BC省省会维多利亚市教育局.随后,前往美国西雅图,先后参观了著名的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总部. "金鸡湖国际教育论坛"是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和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市教育局加强与深化区域教育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旨在通过主题化的交流与研讨,加强中加两地的教育交流和成果借鉴,共同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培养、师资建设及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校数学教育中的"数学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特别重视数学交流的价值和作用.美国数学课程标准及其教育实践中呈现出来的数学交流的诸多特点,对我国当前的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大学教育机会及学位获得率,美国高中和中等后教育机构制定了"基于学分的过渡计划".这些计划通过促进学生由高中到中等后教育的过渡衔接了高中与中等后教育.本文介绍了美国"基于学分的过渡计划",并分析了其发展的原因及实施对美国教育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是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一个句子.高语(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和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提供的配套录音磁带,都把句子中的第一个"华"读作huā.  相似文献   

8.
以新世纪中美教育交流代表性项目“十万强计划”为例,分析美国教育国际化策略在新时期的动向与特点.新世纪美国教育国际化策略逐步由“限制开放的保守政治策略”转向“双边互动策略”,强化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美国教育人员走出去,向世界学习.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国际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多的主体卷入日渐形成的全球劳动力及教育流动市场中,“国家意志”与“政府推手”在国际化项目实践中发展为更加隐蔽的策略.面对新时局,我国应更加积极主动布局,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加入全球教育的竞争与合作交流潮流之中,塑造、提升软实力与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比重很大,很大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都在农村.因此,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关注农村教育现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刻不容缓的重任.在农村教育中,农村教师问题、农村学生问题、农村学校问题,被称为教育"三农"问题.当前我国教育"三农"问题较为突出,下面就此话题和大家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教育的城乡差距显著.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历时长久、影响广泛的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兴起,其目标是通过提升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提高美国农村学校的"学术内涵"和教育质量.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积极推动了美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